袁子紋
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對于全球的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財務人員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職能相比較,闡述了在大數據的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并針對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大數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41
0 引言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經濟時代隨之到來,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國家大力發展管理會計,在2014年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在2016年出臺《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在財務部在2016年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管理會計被確認為緊缺人才,2017年國家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這意味著市場對于會計人才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也指明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目前發展的主要導向。
1大數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定義
1.1大數據的含義與特征
“數據”是在記錄和描述觀察對象時所使用的工具,大數據是以此為基礎而衍生的更為抽象的概念。大數據在互聯網數據中心被定義為新的架構與技術,通過大數據,可以更高效率地獲取所需信息。數據大于或等于100TB,或來自超高速的數據流,或者年增速大于60%則可被定義為大數據。
一般地,大數據被認為有著4V特點,第一,規模性(Volume),如今大數據的儲存單位不斷提高,從GB,TB,PB再到EB,大數據的規模成為成長最快的資源之一。第二,高速性(Velocity),信息的處理速度兼具迅速與高效兩種特點,遵循著秒級定律。秒級定律是在區分大數據處理技術與傳統處理技術時的最大不同點,數據的結果將在秒級的范圍內得出,從而實現更高的價值。例如,視頻網站對用戶的個性化廣告、喜好挖掘都是在秒級的時間內處理和分發出去。如果數據沒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其本應具有的價值。第三,多樣性(variety),數據來源的廣泛性與數據類型的復雜性都進一步地增強,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的特點也更為顯著。第四,價值性(Value),價值性是大數據的核心特征。相對于傳統數據,具有非結構化特點的大數據所占比重更高,數據的價值密度低。比如在通過監控找出嫌疑人的過程中,需要瀏覽大量的監控視頻,但有價值的部分很少。為了信息的有效性,通常會完整地保留數據,這使得大數據的規模迅速增長,也使得保留數據的有效性降低。
1.2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職能
財務會計是指在會計準則及相關規定的要求基礎之上,對企業的各項業務往來活動進行編制和加工,并向企業內外部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的經濟管理活動。通過財務會計呈現出來的財務報告,企業的利益相關方能夠對企業現在的經營狀況有更全面的了解,以此做出科學決策。
管理會計是為了優化企業內部的經營活動,便利公司內部的管理,提高企業長遠的經濟利益而設立的部門,主要工作為對通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專業分析,對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和預測,最終形成報告提交給企業的決策者。決策者將根據報告制定企業未來的發展計劃和主要方向。
1.3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
兩者之間主要有以下幾點的不同:第一,二者所面向的反映對象不同。財務會計的主要工作是對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進行加工和整理,根據會計準則和相關規定的要求,向企業的利益相關方客觀地呈現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是運用專業的統計方法,對企業目前的數據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反映目前企業的經營狀況,從而提高管理層決策的有效性。第二,二者的時效性不同。財務會計的主要工作是對過去的經濟業務進行記錄與整理,反映的是在過去一段時間企業的經營狀況。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是根據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評估過去的經營表現,并對未來進行分析和預測。
2 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
2.1 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首先,企業能降低在經營過程中的風險。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的財務數據具有數量繁多,類型復雜的特點,如果數據出現錯誤,后續一系列的處理將會十分繁瑣。而管理會計能夠利用大數據從行業風險分析、供應鏈傳導以及企業內部運營情況三個方面為企業提供精準的有效數據,從而使企業在財務上的風險有所下降。
在行業風險分析上,管理會計能夠通過大數據對整個行業的集中度、行業的利潤率與還有平均的銷售增長率等相關經營指標來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出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以及整個行業潛在的干擾因素,從而能夠為管理層提供預警作用,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在供應鏈傳導方面,管理會計能從企業的上、下游供應鏈的依賴性上進行分析,從而進行風險控制。通過分析上、下游行業的訂單量、單價、貨物重要性以及行業整體情況、企業可以掌握自身對于上、下游產業的依賴程度以及其行業態勢的變化,企業可以調整控制訂單量、產出量來實現風險最低化、利潤最大化。美國曾經的第二大書商博德斯,通過建立超級書店的理念掌控了美國的書籍音像市場,但在21世紀,迅速成長的亞馬遜通過網絡銷售與使用少數庫存的方式,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選擇,2009年,博德斯虧損1.09億美元,2011年申請破產保護。
在內部運營上,管理會計能從財務以及非財務兩個方面來降低企業風險。在財務方面,科學地運用企業的相關財務系統,對企業的利潤增長率、負債、存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周轉率、現金流、投資收益率等抗風險能力進行評估。在非財務方面,通過員工培訓、企業文化、企業的規章制度的合理性等角度發現企業問題,排除潛在地可能會財務帶來風險的干擾。
其次,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性得到提高。在數字經濟創新驅動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正在逐漸通過創新驅動來實現改革與發展,這也勢必導致一些企業在轉型中的淘汰。由于管理會計具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它能基于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實現到對企業最小單元的監控與預測,這使在轉型時期的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2.2 財務會計的職能無法滿足大數據背景下對于信息數據處理的需求
其一,會計計量存在困難。會計計量是基于貨幣計量的假設,對于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加工從而提供有效信息的行為。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具有非結構化、半結構化的特點的數據占比大,基于貨幣計量的假設,很難根據具有此特點的數據得出有效信息。但通過大數據技術,這些數據能夠被充分分析,利益相關者能夠據此做出更科學有效的決策。
其二,會計信息相關性受到威脅。財務會計提供的報告旨在向企業的利益相關方展示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幫助其作出相關決策。因此,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是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則之一。但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決策者擁有更廣泛的數據來源渠道和更高效的數據篩選方法,而財務報告是在一個會計周期后根據企業在本周期的經濟業務加工而成的,本身的信息范圍具有局限性、滯后性兩個特點,因此對于決策者來說,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將會下降,財務會計在未來需要更全面的信息系統。
其三,會計人員的職能需要轉變。核算與監督是財務會計人員的主要職責,記錄、計量、確認、報告是其主要工作。而在大數據時代,會計人員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取需要的部分,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提取出可被利益相關者利用的信息。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的職能從傳統的核算與監督向綜合發展進行轉變。
3 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面臨的問題
3.1 企業管理者的不重視
推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不僅僅需要財務部門自身的建設,還需要管理層為此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并為大數據技術與信息系統的發展投入資金。如果沒有管理層對轉型的重視,那么單靠財務部門很難進行推進與實施。只有管理層意識到進行轉型升級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財務管理才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此外,由于不同企業之間存在差異性,進行管理會計的轉型,不能一味借鑒別的企業的經驗,需要與企業自身的業務活動、管理結構以及人員儲備的實際狀況相結合,選擇符合企業自身情況的方法。否則,在轉型上所花費的成本會提高,在后續管理的實施上會有阻礙。
3.2 企業自身缺乏轉型基礎
在有些企業中,財務人員直接參加企業業務活動的機會少,這樣會導致其在向管理會計轉型時對于公司的管理存在滯后性。而有些企業并未實現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化管理,在信息系統的建設上具有缺陷性,在統計標準等方面業務與財務的數據存在很大的差別,本身缺乏管理轉型的基礎,實行了轉型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渡期中,公司需要根據企業目前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管理制度與人員架構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如果沒有管理制度作為實施工作辦法的依據,缺乏人員架構來重新界定調整后的人員職責,則轉型后很難實行后續的發展。
3.3 缺乏具有綜合素質的財務人員
大多數的財務人員目前的職責僅為核算與監督,因其平時的工作內容與工作屬性,只熟悉財務方面的相關工作業務,對于企業的業務活動、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以及管理會計所需的對于企業的經濟狀況的分析與預測缺乏充分的認知。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將在綜合素質上對財務人員要求更高,如果企業缺乏這樣一批綜合性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轉型后的效果。
4 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面臨問題的解決辦法
4.1 提高企業管理者對轉型重要性的認知
企業的管理者應對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對于企業的重要性有所認知,除了記錄、確認、計量與報告,會計人員應該從制定計劃、內部控制、預測分析等方面來參與企業業務管理,促進公司更好地發展。企業應從管理層面在轉型過程當中與各部門協調溝通,給予資金支持。
在轉型之前,企業可以汲取其他企業的經驗,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轉型計劃。在轉型過程中,成立相關小組,從相對簡單的部分入手,先行試點,在試點過程中,總結計劃實施的經驗,以此為依據對管理制度與人員架構進行調整,科學有效地控制轉型成本,實現高效轉型。
4.2 提高企業自身的信息建設基礎
為了使轉型能有更好的效果,企業自身需要一定程度的信息化管理基礎。一方面,企業可以為財務人員提供更多直接參與業務活動的機會,促進財務人員熟悉業務,改善會計人員在公司管理當中的滯后性。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建設上,企業應不斷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統籌各部門的數據標準,提高數據的共享性,減少財務人員在業務處理上的數據壁壘,為轉型提供良好基礎。
管理層應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在考慮會計制度的情形下,確立大致的工作方向和內容,使轉型工作在后續展開時有所依據。同時,企業應對人員架構進行與之對應的調整,比如設立財務管理部門等,確立在轉型后的明確的人員職責,使各部門人員在展開工作的過程中職責分明。
4.3 加強財務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
從財務人員自身來看,財務會計應意識到在大數據背景下,當下對于信息處理的需求已經難以被財務會計目前的職能滿足,應該對自己的知識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了解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學習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從傳統的財務人員向綜合人才不斷發展。從企業來看,為了滿足企業對于綜合素質人才的需要,企業應組織相應的培訓,比如業務培訓,幫助財務人員熟悉企業的內部業務,或者是針對管理會計的培訓,促進財務人員了解內控、預測等管理方法,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技能。
5 結論
在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的會計計量、會計信息相關性與會計人員監督與核算的職能已經無法滿足對于數據信息的需求,管理會計的發展能在財務上降低企業的風險,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性。因此,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是如今的大勢所趨與必經之路。在實現轉變的過程中,面臨著企業上或會計人員自身等各方面的困難,需要各方的學習與提高,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從而擴大企業的效益,平穩渡過轉型期,在經濟體制的轉變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馬建.大數據的概念、特征及其應用[J].國防科技,2013,34(02):10-17.
[2]吳媛.試論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趨勢[J].經貿實踐,2018,(21):101.
[3]馬琴.淺議新形勢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J].納稅,2018,(15):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