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限
創造性想象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對于童話、傳說等具有想象力的作品也頗為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指導他們提升想象力,并展開創意寫作的活動。這樣學生就能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并寫出新穎、獨特的作品。
一、向美向善,滲透審美意識
想象需要有美感,而且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小學生的精神世界還不夠成熟,因此他們難免會天馬行空地胡亂想象。所以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想象的過程中,促使他們追求真善美,適當地將審美意識融入到教學中。這樣學生所寫的文章就不只是體現“獨特”,而會思考如何能在展現個性的同時給讀者美的享受。
在學習《一塊奶酪》之后,教師引導大家參與到“我來編童話”的活動,說說自己如何編寫昆蟲世界的故事。如有學生寫了螞蟻和青蟲之間的戰爭,寫螞蟻部隊利用人多勢眾的優點,戰勝了青蟲,取得了食物。學生雖然體現了自己的想象力,但是作品卻并沒有呈現出真善美的思想。教師循循善誘,引導大家思考:“這樣寫是不是讓人覺得螞蟻強取豪奪呢?大家覺得這樣的文章是不是會讓讀者感到難受呢?”學生也認識到了這一點,認為要適當修改。教師鼓勵學生在不修改情節的情況下適當進行修改,讓文章能體現出螞蟻的精神和品德。學生在思考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青蟲對于螞蟻來說,有著巨大的身體,是它們難以戰勝的力量,但是,螞蟻還是憑借自己的堅強毅力,戰勝了青蟲,如果能將這些寫入文章中,我認為就能體現出螞蟻的精神。”還有學生提出:“我認為可以寫青蟲被螞蟻感動,最后故意讓螞蟻將食物搶走。我認為這樣不僅能體現出螞蟻的精神,也能體現出青蟲的精神。”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不少學生受到網絡作品的影響,在想象的過程中也容易融入暴力、恐怖的畫面,喜歡獵奇。教師要適當進行引導,組織學生展開探討,讓他們思考如何能在扣人心弦的同時展現出正常的審美,將向美向善當成寫作的核心基調。
二、加工改造,遵循基本邏輯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所以在展開創造性想象的過程中,他們也常常會脫離基本邏輯,顯得混亂、模糊。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思維的邏輯性,可以先從感性材料入手,說說如何進行分析、加工和改造,然后嘗試將自己頭腦中的加工過程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在此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一些不合乎邏輯的想象,他們可以在同伴的提醒下注意到這些問題,并進行調整,從而讓作文在充滿想象力的同時展現出基本的邏輯性。
《宇宙的另一邊》展現了作者的豐富想象力,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并不是憑空想象宇宙中的事物,而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經過了合理加工改造后,將其轉移到了宇宙的另一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看到了作者想象的邏輯性。教師引導大家展開想象作文的創作,從某種事物出發,進行加工改造,看看是否能體現出想象的邏輯性。如有學生打算寫的是“拜訪鳥的王國”,寫的是自己身體變小了之后看到的鳥的世界,他想象自己被啄木鳥從樹洞中叼了出來,然后進入到了鳥類王國。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加工改造是否合理。如有學生提出:“我認為這個故事的構思很好,但是‘我為何會出現在樹里呢?我認為被啄木鳥叼出來這一段,雖然具有很強的想象力,但是卻顯得太不合情理了。”在修改后,學生將開頭部分改成了:“我的身體變小了,變得很輕,被風吹起來,我的身體在空中搖搖晃晃,十分害怕,幸好落到了一只鳥的背上,它馱著我來到了鳥的世界,我便開啟了一段神秘而愉快的旅程。”這樣的改編就符合邏輯性,展現出了因果邏輯。教師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互動討論,看看彼此的想象中是否有不合乎邏輯的地方,并嘗試修改。
教師要在學生展開討論的過程中適當進行引導,讓他們注意到自己的作品是否有頭無尾,是否缺乏連貫性,是否注重因果邏輯,嘗試調整其中那些不知所云的想象。若教師能組織學生圍繞邏輯性展開一些想象小游戲,那么學生就能更直觀地認識到在想象中要注意什么,從而寫出合情合理的作品。
三、發散思維,打開多維視角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夠豐富,所以他們雖然十分擅長想象,但是想象的角度卻常常比較單一,不夠豐富。所以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思考如何能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想象,讓所寫的文章色彩紛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等工具進行“想象規劃”,看看有哪些角度是自己沒有想到的,然后選擇不同的組合方式,讓作文獨具特色。
在學習了《我變成了一棵樹》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自己想象成了一棵樹,展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力,現在大家圍繞自己身邊的事物展開想象,看看能從哪些不同的角度入手寫作。”教師讓大家以“鉛筆”為例子,展開想象,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寫一下自己的思考方向。學生首先想到的是“鉛筆”的特點,從形貌入手,認為可以將鉛筆想象成一個身子很長的人。此后教師又讓學生打開多維視角,看看從哪些不同的角度入手能展現“鉛筆人”的特點,如有學生提出:“可以寫鉛筆人在哪里都會留下自己的足跡,將地上弄得很臟,大家都很討厭它。”還有學生提出:“我認為可以寫鉛筆人來到了教室里,和大家一起聽課。”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引導學生發散思考,想一下“鉛筆人”在各種不同的場所中會發生什么事情。如有學生提出:“鉛筆人在池塘里游泳,一定會浮在水面上的,因為它的身體十分輕盈。”還有學生提出:“我想象鉛筆人來到了木材加工場,解救即將被砍成兩半的樹木。”學生發現思路一旦打開之后,自己的寫作內容就變得更廣泛了,將它們合理組合之后,就能展現出無窮的想象力,體現出自己的創意。
在小組討論之后,學生認識到想象的角度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這樣他們在創作的時候也不會拘泥于單一的角度,而會展開無限遐想,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創設奇特的情境,這也能讓讀者感受到想象世界的神奇,體會到想象的魅力。
四、夸張黏合,貴在新穎有趣
想象的特點之一就是要新穎,具有趣味性。為了讓學生提升這方面的能力,教師組織他們展開有趣的游戲活動,讓他們嘗試夸張描寫各種不同事物的特征,然后將不同的特征黏合起來,看看會出現什么結果。學生發現,原來想象就和作畫一樣,可以采用剪切、拼合、重組、變形等不同的處理方法,這樣就能寫出獨具特色的文章。
圍繞《我變成了一棵樹》展開想象作文的創作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夸張黏合之處,然后思考如何借鑒利用。如有學生提出:“樹是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的,作者強調了這一點,突出主人公想要吃東西,但是又不能開口的尷尬。”還有學生提出:“作者將樹木不能移動和人很貪吃的特點組合在一起,寫了有趣的故事。”教師又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要大家將各種不同的生物特點黏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生物,然后創作與之有關的故事,大家會如何做呢?”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如有學生提出:“螢火蟲能發出熒光,那么,如果人的身上也能發出熒光,那么走到哪里,都無法隱藏身體,小偷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還有學生提出:“如果馬都長了鳥一樣的翅膀,那么堵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騎著馬飛上天,解決交通問題。”還有學生提出:“我認為馬長翅膀還不夠,還要長出魚尾巴來,這樣的話,馬就成了海陸空三棲動物,成為最搶手的‘交通工具。”學生發現展開想象的翅膀之后,寫作的內容變得更豐富,塑造的各種形象也變得更精彩。此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能將夸大黏合之后的形象和具體的故事結合起來,在故事情節中突顯出該生物的獨特之處,寫出既有想象力,又合情合理的文章。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并進行互動交流,他們的寫作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和夸張、黏合有關的游戲活動中,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創造的事物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并不存在,但是卻又分別有某些部分和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是吻合的。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相關的寫作方法,而且也會感到新鮮有趣,并在自主創作的時候嘗試運用類似的創作方法,這對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學者邦奇認為,創造性想象富于形象,能夠創造概念和概念體系,這些概念在感覺上并沒有相應的東西,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某種東西是相應的,因此孕育了奇思妙想。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構筑完善的訓練體系,讓學生能在提升想象力的同時提升寫作能力,寫出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