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松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貫徹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努力構建基于學習單的學本課堂,聚焦學生主體和學習中心,進一步優化學習單設計和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在言語實踐中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一、優化學習單設計
構建學本課堂的基礎是學習單的優化設計,根據學習發生發展的四個階段,要優化設計預學單、導學單和讀寫單。所謂預學單,就是通過優化設計的語文雙基練習,驅動學生預習語文教材內容,及時記下自己的預學困惑。所謂導學單,是在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時使用的言語實踐練習。優化設計課堂導學單,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學重難點,準確確定學生的學習痛點,設計難度適宜、有一定思維含量的讀寫實踐練習,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語文教材內容,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和鞏固語文學習經驗。所謂讀寫單,是學生集中展現本課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平臺載體,通過拓展閱讀和隨文練筆等形式,引導學生借鑒運用習得的讀寫策略,在讀寫實踐中進一步夯實語文素養。例如,在習得閱讀策略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拓展閱讀相關主題的作品,促進學生在實踐運用中鞏固學習策略;創編課文,通過情景劇表演、繪制思維導圖、編寫導游詞、改寫古詩詞、課文續寫、撰寫讀后感等形式,在表達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
二、優化教學策略
(一)勾連新舊知識
語文知識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一個結構化的語文知識體系。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新知時,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回顧舊知,主動建立聯系,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新知。比如,在《梅花魂》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梅花的古詩詞,感悟梅花的深刻內涵,由物及人,體會海外華人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
(二)聚焦教學重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每一課時都有一定的教學重點,教師要圍繞教學重點,做好點撥引導,幫助學生深入透徹地學習重點。如果學生對重點學習內容似是而非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例如,學習六上第四單元小說,學生已經積累了關于小說三要素的基本語文知識,那么教學的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比較小小說和普通小說的不同。教師引導學生對比閱讀課文,發現了小小說和普通小說的相同點是具備了小說的三要素,但是敘事結構和表現側重點不一樣。例如,小說《橋》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窮人》這篇小說主要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特點,小說《在柏林》以小見大,通過小故事展現大的戰爭背景。另外,小小說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引人入勝,故事結尾總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化解學生疑點
在學本課堂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引導學生化解學習疑點。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疑惑,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聚焦學生疑點,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幫助學生釋疑解難。例如,《牛和鵝》一課教學中,學生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犯了難,課文開頭第一二自然段的意思要不要納入主要內容?同樣的問題,《太陽》一課開頭引入后羿射日傳說如何取舍?教師引導學生把課文開頭內容和課文后面重點部分進行比較閱讀,體會作者之所以寫這些內容,是為了引出下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它們不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概括時要舍去。
(四)引導學生討論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因為每個學生的認知經驗不同,學習時產生爭議是在所難免的。遇到這種不同的聲音,教師先別忙表態,可以引導學生充分表達意見,再啟發學生比較不同觀點,準確甄別,并得出合理的結論。例如,在五上第五單元課文教學中,《父愛之舟》等兩篇體現父愛的課文表達情感的方式截然不同,那么,父愛是什么樣的呢?教師及時拓展資料,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創作背景,《父愛之舟》寫的是貧困家境中呵護孩子的父愛;《“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描寫了優越家庭中引導孩子的父愛。學生由此明白了父愛的多種表現形式。
(五)啟發學生思考
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點會出現思維阻滯的現象,教師要及時關注到學生的理解難點,不要挖苦學生鉆牛角尖。教師要保持耐心和信心,深入理解學生的思維在哪里受阻,并想方設法啟發學生聚焦文本,聯系經驗,積極思考,突破難點。例如,《父愛之舟》一課的結尾直接抒情,耐人尋味,也是學生理解文本的難點所在。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疑惑,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學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理解困惑:作者為什么集中筆墨寫姑爹的小船?作者的視線被父親的背影擋住了,為什么卻難以忘記船艙里分外明顯的背影?姑爹破舊的小漁船不如紹興的烏篷船那么精致,為什么作者仍然覺得它親切且難忘呢?作者最后為什么說用手中的筆把父愛之舟畫出來就好了?圍繞學生的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聚焦文本的表達方式,聚焦小船的意象效果,體會作者運用借物抒情藝術手法的表達之妙。
總而言之,在構建小學語文學本課堂過程中,教師要真正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優化學習單設計和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在言語實踐中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