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楨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閱讀體系由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整本書閱讀構成,其中,略讀課文是這個閱讀體系中的關鍵內容,擔負著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教學任務。教師要準確把握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目標定位和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在略讀課文閱讀中遷移方法、夯實素養、獲得新知。
一、整合教學內容
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是引導學生遷移運用精讀課文的閱讀策略,不需要像精讀課文那樣對文本的每句話進行字斟句酌,需要教師在研讀文本價值的基礎上,大膽取舍、智慧整合教學內容,讓學生的自主探究式閱讀更聚焦。這對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略讀課文《牛郎織女(二)》和精讀課文《牛郎織女(一)》的故事情節前后關聯。學生在精讀《牛郎織女(一)》時,已經整體感知這兩篇課文,對略讀課文的文本內容已經有所了解。假如教師沒有了解到這一學情,還是按部就班地零起點教學,這是沒有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是曲解了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教師可以緊緊圍繞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精準確定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開展略讀課文教學。例如,這篇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告訴我們,遷移運用習得的閱讀策略,速讀課文,知曉故事的結局。在把握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嘗試把課文轉換為連環畫,并配上文字。所以,教師就不需要再和學生糾纏于文本的語言細節,應大膽取舍,設計結構化的學習任務:其一,運用上一單元習得的語文要素,快速感知課文大意,培養速讀能力;其二,結合上一篇課文,完整地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并遴選出關鍵的情節轉折點;其三,小組合作,根據故事情節繪制連環畫并配上文字。
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旨在訓練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要能幫助學生理清略讀課文和單元課文之間的內在機理,積極引導學生遷移運用閱讀策略,在自主閱讀實踐中進一步提升閱讀素養。
二、把握教學重點
與精讀課文不同,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教師要讓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聚焦于單元語文要素和文本重難點,不要沉湎于文本細節的字斟句酌。
例如,在略讀課文《藏戲》一課教學中,要觀照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風俗”和語文要素“分清主次”。所以,教師要突出重點,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對課文內容進行智慧重組,大膽取舍,刪繁就簡,從兩個方面進行簡約、精準的教學:其一,立足人文主題。圍繞文本內容,把握藏戲的藝術特點,感受西藏的獨特文化;其二,聚焦語文要素。從文本的內容選擇、敘述順序和表達方法入手,體會作者是如何詳略得當地描述藏戲的藝術特點,同時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表達形式和內在秘妙,學習作者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方面的表達技巧。
上述教學中,教師沒有面面俱到地講讀略讀課文的內容,而是圍繞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對教學內容進行大刀闊斧地取舍整合,引導學生直抵文本的內核,促進學生在深度閱讀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
三、內化閱讀策略
略讀課文必須一課時教完,所以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品質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初讀文本時,不能像精讀課文教學那樣不疾不徐,要結合文本特點和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在自主閱讀實踐中遷移內化習得的閱讀策略。
其一,默讀是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基本策略。默讀便于思考,默讀的速度比朗讀要快,默讀可以營造靜心思考的學習氛圍。例如,《我們家的男子漢》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篇幅較長的略讀課文,如果采用朗讀的策略初讀課文,耗時太多,不利于學生聚焦文本的重難點。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默讀的閱讀策略,邊讀邊思考:作者為什么把小男孩兒稱呼為“男子漢”?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其二,跳讀和瀏覽也是略讀課文學習常用的閱讀策略。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長,學生的默讀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所以,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跳讀或瀏覽的閱讀策略,提取文本關鍵信息,為深度閱讀和分享交流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故宮博物院》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圍繞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法”,設計學習這篇略讀課文的閱讀目的:(1)為家人繪制一張故宮“一日游”參觀路線圖;(2)精選一兩個喜歡的景點,像導游一樣為家人詳細介紹。在閱讀目的的驅動下,教師引導學生聚焦四個閱讀材料,運用跳讀、瀏覽的閱讀策略,從文本內容中提取關鍵信息并篩選整合,深入了解故宮結構和游覽路線,為完成第一個閱讀任務奠基。此外,引導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一個故宮景點,整合重組課文關鍵信息,在創新交際表達中發展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略讀課文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閱讀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教師要厘清它獨特的教學價值,準確確定教學目標,精心遴選教學內容,創新設計閱讀任務,推動學生在自主閱讀和思考表達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