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學磊 徐英 王月恒 劉欣俠 田萌
摘? 要:2017年開始,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適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求,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海關總署決定推進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既要“通得快”,也要“管得住”,這對廣大海關稽查人員的個人能力、稽查方法、稽查技術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文主要介紹使用企業ERP系統稽查注意事項,提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企業ERP系統”輔助完成海關稽查工作的思路。
關鍵詞:ERP系統? ?通關一體化? ?海關稽查? ?管理
中圖分類號:F752.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7(c)-0004-03
Abstract:Since 2017,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open economic system, deepen the simpl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and optimize services,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decide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ustoms clearance integ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e "fast" and "managed",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sonal capabilities, inspection methods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of the customs inspector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precautions for on-site use of ERP system, and proposes the idea of using "Internet + big data + enterprise ERP system" to assist in completing customs inspection.
Key Words: ERP system; Customs clearance integration; Customs inspection; Administration
1? 論文研究背景和意義
1.1 論文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營商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海關總署作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工作的牽頭部門,會同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做出了應有貢獻。
2017年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基本實現,經過海關人艱苦卓絕的努力,整體通關時間大幅度縮減。根據海關總署2021年5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全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為38.93 h,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2.12 h,分別較2017年壓縮60.03%和82.74%。
隨著通關時間的大幅度縮短,如何平衡“改善營商環境”與“確保監管效果”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突出。
1.2 論文研究的意義
為了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海關總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前端的放開提高了通關效率,但也要求海關必須拓展監管時空,以空間換時間,后面必須管住,才能防范化解準入和稅收的風險,后續監管面臨的任務更加繁重。
多年來,稽查部門仍將實物盤點作為主要且唯一的稽查手段,并把盤點結果作為判斷企業是否符合海關管理的唯一標準,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輔助稽查人員完成稽查工作,并且大幅度提高稽查效率,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1]。
該研究從海關稽查工作的實際問題出發,在保障進出口貿易的便捷、高效和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提出一種使用企業ERP系統協助完成稽查工作的可行性方法,為今后的稽查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 ERP系統下海關稽查工作面臨的挑戰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如何處理好人、財、物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ERP系統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系統,已被廣大企業所采納。在海關全面深化業務改革后,海關監管工作“前推后移”,對海關后續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用企業ERP系統提高稽查工作效率成為擺在廣大海關稽查工作者面前的巨大挑戰[2]。
2.1 ERP系統基礎知識介紹
2.1.1 ERP系統
ERP系統不僅僅是由一段段代碼組成的軟件,更能體現管理者的管理思路,它完美實現了企業內外部資源的整合。通過使用ERP系統,將企業的人、財、物、產、供、銷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更好地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3]。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工業企業開始引進ERP系統用于企業管理,經過近30年的不斷摸索,逐步找到適合中國企業特色的ERP發展之路,實現了企業管理與先進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全面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2.1.2 物料品號
物料品號又稱商品編碼,或商品代號、貨號,是物料在ERP系統中流轉的唯一標識,類似于人的身份證。它是在商品分類的基礎上,賦予某種或某類商品以某種代表符號或代碼的過程,對某一類商品賦予統一的符號系列稱為商品代碼化或者商品編碼化。
2.1.3 物料清單
物理清單又稱BOM,采用計算機輔助企業生產管理,將圖示表達的產品結構電子化,主要描述了物料是由哪些原材料、半成品組成的,它們的材質、組成用量、層級關系如何。BOM是ERP系統中最重要的數據來源,也是企業財務成本核算和制造部門生產的重要依據。
2.2 海關稽查的定義
海關稽查是指海關自進出口貨物放行之日起3年內或者在保稅貨物、減免稅進口貨物的海關監管期限內及其后的3年內,對被稽查人的會計賬薄、會計憑證、報關單證以及其他有關資料(以下統稱賬簿、單證等有關資料)和有關進出口貨物進行核查,監督被稽查人進出口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4]。
2.3 ERP系統給傳統稽查方法帶來挑戰
傳統的稽查方法比較單一,是以實物審查為主,稽查人員到廠后根據企業提供的紙質單據進行檢查,并對實物進行盤點。這種方式簡單易行,但隨著ERP系統的普及,傳統稽查方法的弊端就顯露無疑。
2.3.1 數據來源發生變化
在使用ERP系統后,數據的存儲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企業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由紙質變為信息系統下的磁性介質。稽查方法從直接查看紙質信息轉變為通過系統進行檢查,這對稽查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2 稽查方法發生變化
ERP系統是一種先進的管理軟件,通過計算機完成所有數據的增、刪、改、查,數據完全電子化,更容易被刪除、修改,而且相關操作的日志可以人為修改或刪除。
系統管理員可以在ERP系統中設置多個賬套,賬套與賬套間根據不同需求填寫不同的數據,以備檢查。數據完全電子化,操作更加便捷,對比手工記賬,時間成本將會大大縮減[5]。
2.3.3 對稽查人員整體素質影響深遠
為了應對ERP系統下的企業稽查,稽查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必須做出調整,稽查人員不但要具有豐富的會計、財務、稽查知識技能,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而且需要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及應用技巧,掌握ERP系統各模塊間的勾稽關系。
2.4 現場稽查使用ERP系統注意事項
2.4.1 查看賬套和用戶權限
稽查人員在使用ERP系統稽查時,都是由企業提供相關賬號,在登錄時明確使用賬套及用戶權限,要求具有生產、BOM、庫存相關模塊查詢權限。
2.4.2 查生產
查詢一段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評估企業生產狀態,反向驗證企業提供的賬套和賬號是否真實有效。
2.4.3 查BOM
了解產品結構,明確需要稽查的物料品號,明確其組成用量及損耗率。
2.4.4 查庫存
ERP提供了豐富的報表功能,可以提供指定物料品號的使用及庫存情況。
3? ERP系統下海關稽查的對策和建議
企業管理和稽查工作是海關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監管效能的主戰場之一。傳統的以實物盤點的稽查模式與通關改革后海關稽查成倍增長的工作量極度不適應,如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從企業浩瀚的ERP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建立一套“企業ERP稽查系統”,解決稽查人力嚴重不足、執法手段落后帶來的風險,推動海關稽查模式創新[5]。
3.1 企業ERP稽查系統構想
企業ERP稽查系統通過接口傳遞企業ERP系統中相關信息,經過預設程序的清洗、加工、比對,完成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稽查監督工作。
3.1.1 企業ERP系統信息備案
企業需要率先規范ERP系統中的基礎數據,如物料品號、BOM信息、工單信息等。之后將基礎信息上傳到稽查系統中備案,確保數據在兩個系統中一致。
建議企業在ERP系統中設置單獨用于出口加工的物料品號和工單單別,便于區分。
3.1.2 數據收集
ERP系統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信息都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保存,為網絡稽查提供了數據保障。可以向相關企業提供數據接口,系統采用了中間數據庫的方式完成數據交換。中間數據庫是按照單獨物理中間庫方式,第三方軟件建立的數據處理程序完成數據提取,企業根據接口要求將物料消耗、會計賬薄、會計憑證等信息發送到企業ERP稽查系統,以備分析。
3.1.3 數據分析
由于企業已經按要求將指定的銷售、生產、倉儲、財務等ERP數據接入到相關平臺,下一步的重點就變成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數據當中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準確判斷。
稽查人員在熟悉ERP系統勾稽關系、邏輯關系的前提下,設定關鍵節點、重要參數篩選等方法進行自動核查,一旦觸發報警條件,將在頁面重點部位進行提示。例如:對某一零部件的庫存數量、生產用量之和與進口數量進行對比,在此基礎上可以設定一定的偏差,一旦超出偏差就會產生報警信息,提示相關稽查人員高度重視。
3.2 相關建議
3.2.1 建立數據接口標準
企業ERP系統的數據不可能天生適于稽查需求,需要對原始的ERP系統數據進行深加工,從基礎數據中篩選符合稽查需求的字段,組成可供分析的參考數據。建議盡早指定符合海關稽查要求的ERP系統數據接口標準,方便各企業接入。
3.2.2 加強數據安全
ERP系統中包含大量數據,這些數據都是企業的機密,關乎一個企業的成敗。加大接口安全性,確保數據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
3.2.3 增強稽查人員業務水平與素質
為了做好ERP系統下的企業稽查,有必要建立一支既懂稽查業務,又懂計算機技術的專業隊伍,以應對新形勢下海關稽查工作的復雜局面,進一步提高稽查工作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4? 結語
ERP系統不僅僅是一個生產軟件,它更代表了當代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ERP系統對企業的人、財、物進行管理,這對海關稽查工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原有的稽查方法、稽查技術已不再適合,如何準確識別風險,有效防范稽查作業風險,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關于“全力推進大數據應用,探索應用ERP聯網輔助管理項目,提升監管智能化、精準化水平”的批示為人們指明了方向,加快科技興關步伐,向科技要效益。采用“互聯網+大數據+企業ERP系統”輔助完成海關稽查工作,實現對稽查企業全覆蓋,有效預防和降低稽查風險,還可以提高稽查效率、減少稽查周期。
該文主要介紹了新時期海關稽查工作面臨的挑戰,提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思路解決后續監管過程中稽查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 林子雨.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2] 勇樂.海關對加工貿易后續監管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2020.
[3] 谷勤.ERP環境下的海關稽查信息技術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8.
[4] 于玲.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對進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20(19):55-56.
[5] 元騰智.ERP環境下海關稽查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6.
[6] 佘建明.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的海關監管制度改革與發展路徑探析[J].海關與經貿研究,2020,4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