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一夫(2000— ),男,漢族,貴州貴陽人。主要研究方向: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
摘 要:在中國這樣一個比較重視家庭的社會,父母的行為會對子女的就業決策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利用第三方專業機構麥可思(Mycos)公司跟蹤撰寫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采用LPM模型,使用父母收入水平作為工具變量,考察了父母經濟水平的變化對其子女就業的影響。結果表明,父母的經濟支持會對子女就業產生顯著影響,父母經濟支持越多,子女就業概率越低,并且定期的經濟支持影響幅度比不定期的經濟支持更大。
關鍵詞:家庭子女就業;大學生就業;經濟支持;父母收入
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呈大幅增長之勢,2020年畢業生人數達874萬,教育部預測2021年將達909萬、2022年將超過1000萬。這么龐大的畢業生群體,經過調研了解到,其中有56%選擇了考研,5%的人選擇了考公務員,5%的人選擇自主創業,30%的人則會選擇直接就業。這其中30%選擇就業的畢業生人數也有近200萬人,就算是考研考博,畢業后也依然會遇到就業問題。這些數據說明,由于工作崗位和大學生畢業人數呈現不對稱的增加關系,導致年輕人的工作壓力正在不斷增大。而年輕人的就業不只關系到自己的生存發展,還關系到其背后家庭的發展,并且大多數大學生畢業時他們的家長還處于工作階段,所以父母依然會對其子女的就業選擇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他們的行為尤其是經濟行為,會深刻影響年輕人就業的決策。
一、文獻綜述
目前,畢業生就業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相關研究表明,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許多研究認為當前政府政策對大學生就業決策有重要影響。其次,大學生個人的教育水平也影響其就業的決策。有學者通過對“就業力”這一專有名詞的解讀得出結論專業知識是大學生就業力的基礎,也是大學生區別于其他就業人員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優勢。此外,校園文化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另外的學者認為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文化對個體的影響是隱形的也是最長久的,會讓個體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積極價值觀的引導,從而影響個體的行為。
除了上述因素,所在大學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影響著大學生就業。杜穎子在《宏觀角度對福建省就業影響因素的分析與探討》中采用了1997年至2017年福建省就業影響因素的統計數據,分析與解釋這些因素與福建省就業人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就業人數的影響程度。分析結果表明,影響就業人數的因素之間有著較強的相關關系,地區生產總值、每萬常住人口所擁有在校大學生數對福建省的就業人數有著顯著的正向關系。又有學者認為家庭的價值觀和家庭教育對于大學生就業有大影響,認為家庭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對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產生關鍵性影響。還有的學者發現家庭資本對就業的預測作用主要體現在家庭資本的經濟資本中。家庭的收入狀況、父母的職業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就業期望和就業結果。家庭作為個人社會化的次級場所,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家庭成員的思維方式,并通過個體的角色行為影響個體的能動性。
可以看出,盡管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已經有不少成果,其中也包含了家庭因素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但針對家庭收入水平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的研究卻比較少。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涉及家庭、父母因素影響大學生就業的文章大都將其作為一個控制變量而不是關注變量來研究,這部分文章注定不會花費太多篇幅研究這一問題;第二是少有文章對這些變量進行不同類型的劃分,多是將這些變量作為整體來研究,或者不去研究家庭收入水平而是去研究家庭教育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但現實中不同群體的大學生面對著不同的情況,每個人的家庭狀況不同,在就業時得到的家庭幫助也不相同,因此對這一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正是基于這一現狀,使用麥可思(Mycos)公司跟蹤撰寫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家庭收入情況對大學生再就業的影響進行研究。本文使用了線性概率模型,結果表明,無論是定期的經濟支持還是不定期的經濟支持,其增加都會引起大學生就業概率的降低,這表明家庭越好的大學生更不容易找到工作。本文還發現,不定期的經濟支持在影響幅度上更大。本文與現有文獻的區別主要是:利用了家庭層面的微觀數據系統研究父母經濟支持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本文余下部分是這樣的:第三部分介紹數據來源、變量的選取和描述,第四部分進行實證分析,第五部分是結論。
二、數據與變量
(一)數據介紹
本文采用的數據是第三方專業機構麥可思(Mycos)公司跟蹤撰寫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麥可思(Mycos)公司是中國首家高等教育管理數據與咨詢的專業公司,是高校、社會大眾、用人單位和政府公認的第三方權威性數據機構。麥可思(Mycos)公司每年出版《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長期為國內高校提供年度數據跟蹤與咨詢服務,是教育部、中國科協、中國社科院、中國職教學會質量保證與評估研究會等機構的合作單位,可以很好地代表我國大學生群體和家庭收入。
(二)變量選取與描述
本文研究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因此被解釋變量為大學生畢業后是否成功就業。畢業是學生在學校或訓練班修業期滿,達到規定要求,結束在本校學習的課程,就業是指在法定年齡內的勞動者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進行的務工勞動。根據研究目標,在調查對象中篩選得到了267個畢業大學生的樣本,其中處于就業狀態的樣本有204人,約占畢業大學生樣本的76.4%,處于待業狀態的樣本有63人,約占畢業大學生樣本的23.6%。
本文的解釋變量為父母對子女的經濟支持。父母是子女在世的親生父母、養父母、岳父母、公婆等,同樣的,對父母來說其需要撫養的年輕人包括自己的親生子女、養子女、女婿、兒媳等。為了更準確判斷父母經濟支持的影響,本文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父母向子女的定期經濟支持,包括金錢和各類物品,另一類是不定期經濟支持,也包括金錢和各類物品,所有物品均折算后算作金錢,這樣利于計算。麥可思(Mycos)公司對這兩種類型的經濟支持都進行了詳細的問卷,包括數額、頻率等,因此可以準確計算出每個年輕人樣本得到的確切數額。
除此之外,還包括一系列描述個人特征的變量,主要是年齡、性別、戶口等。年齡對大學生就業有直接影響,一般來說,年齡越大,參加就業的可能就越小。性別也可能影響大學生就業,勞動力市場本身對性別就有所關注,例如女性可能會受到勞動市場的歧視,而男性老年人更有可能被接受。戶口很大程度上決定大學生能否成功工作,對就業和就業回報都有影響。
具體的變量統計描述如表1所示。
三、實證分析
(一)線性概率模型
構建如下線性概率模型(LPM),考察父母支持的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其中,worki是代表大學生i是否就業的二元變量。如果大學生畢業后成功就業,此變量為1;如果大學生畢業后未就業,此變量為0,Xi是其余的一系列控制變量。
二元選擇模型直接用OLS估計時,可稱之為線性概率模型。此時參數估計值表示的是自變量對給定自變量下因變量等于1的概率的影響,在上述模型中主要關注的β1則衡量父母對大學生的年經濟支持每增加一千元使大學生就業的概率變化程度。
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到,其他因素不變時,父母對大學生的定期經濟支持越多,大學生就業的概率就越小,父母的年定期經濟支持每增加一千元,子女就業的可能就會減少0.002%,并且這一系數在1%的水平上具有統計顯著性。同時父母對子女不定期經濟支持越多,子女就業的概率越大,父母年不定期經濟支持每增加一千元,子女就業的概率會增加0.004%,這一系數在1%的水平上具有統計顯著性。此外,年齡和戶口對老年人再就業也有明顯影響,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年齡越大,就業概率越低,這與生活經驗是相符的,隨著年齡增大,年輕人被錄用的概率越低。農村戶口的年輕人更傾向就業,可能與農村沒有好的就業機會有關。另外,男生更容易就業,女生不容易就業,這與現在社會上工作時有重男輕女的現象是相符合的。
四、結語
在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一直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個話題,因此研究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關注父母經濟行為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將父母給予子女的錢和物統稱為父母經濟支持,并進一步將其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借助麥可思(Mycos)公司跟蹤撰寫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數據,研究父母經濟支持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研究發現,父母經濟支持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顯著的影響,經濟支持越多,子女再就業的概率就越低。將經濟支持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后發現,不定期經濟支持的影響幅度大于定期經濟支持。當然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文關注的是家庭層面的代際經濟轉移問題,對宏觀的大學生就業借鑒有限,其次本文使用的工具變量也只達到符合要求的程度,并不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工具變量。
針對上述討論可以得到對政策方面的幫助如下:
(1)大學生就業會受到家庭因素影響,不只是家庭教育和家庭價值觀,家庭背景和資本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國家可以從家庭收入方面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
(2)制定針對大學生就業的相關鼓勵政策時需要考慮群體間差異,本文只是簡單地從性別、戶口和家庭背景方面劃分,但現實情況遠比這要復雜,政策制定者需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3)家庭資本會影響就業期待和就業結果。這方面的政策可以與國家社會保障等政策結合起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可以達到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關司祺,賈小晨.高校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4):281-282.
[2]石微,饒旭.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J].四川勞動保障,2020(12):32.
[3]錢李紅.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和提升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11):180-182.
[4]李瑩.國家政策調控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方式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4):172-173.
[5]馮莉萍.大學生就業力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營銷界,2020(51):64-66.
[6]王光躍.高職類大學生就業主動性的影響因素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1):119-121.
[7]杜穎子.宏觀角度對福建省就業影響因素的分析與探討[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09):93-94.
[8]劉偉德. 我國人口城市化水平對就業率影響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學,2001.
[9]彭國霞.家庭因素對高校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影響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05):81-82.
[10]朱成功,趙普凡.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影響的探析——以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工程大學為例[J].智庫時代,2020(04):158-159.
[11]王碧梅,郭佳楠.大學生家庭資本對就業的影響研究——學業成就的中介作用[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8):51-61.
[12]曹巖. 家庭資本對碩士生就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南京大學,2020.
[13]閆佳麗. 家庭文化資本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20.
[14]葛懌昕.國家就業政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