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
新媒體具有交互性、及時性和超時空性等特點,對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沖擊。當下各類新媒體產品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人們也更傾向于使用新媒體獲取新聞。
新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需要有對新媒體發展的客觀認識,并積極尋找新模式、新道路,實現新聞質量的提升,這也是媒體行業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方式及人們的新聞需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增強新聞內容的吸引力,獲取更多的用戶關注,新聞記者需要進行思維的革新。
新聞記者要強化個性思維,能夠根據用戶的個性和喜好,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進行信息挖掘,保證定位準確,以制作具有獨特風格的新聞,滿足用戶需求;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跨界思維,由于互聯網數字技術發展迅速,媒體邊界模糊化,各種媒介的融合和交叉倒逼新聞記者成為復合型、多面手人才,以跨界思維實現融媒體發展;新聞記者要具備全球思維,互聯網的出現縮小了世界溝通了解的距離,新聞記者應站在更高的站位對新理念進行傳播;新聞記者要具備互動思維,新媒體具有著顯著的互動特征,新聞記者要想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需要具備分享、互動意識,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優勢。
隨著自媒體的迅速發展,每個人都可以是新聞的發布者,新聞內容也呈現豐富多彩的特點。在此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需要考慮自己定位的變化,并積極改變角色,確保不會被時代所淘汰。研究表明,現階段用戶獲取新聞資訊的來源主要是網絡環境。新聞記者可以對各種媒體平臺中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行搜尋、整理、分析、比較,篩選出大眾比較關注的信息,核實后有針對性地開展采訪,從而實現新聞的深度報道。公民記者雖然可以在第一時間搶到一些突發新聞,但是專業記者可以利用自身的新聞素養和專業知識從多方面對新聞進行判斷分析,從而還原事實真相。同時記者通過新媒體技術,使用各種鏈接對新聞的深度進行擴展,對事件背景進行延伸,做出后續新聞,對事件進行專業分析和深度解讀,確保新聞的權威性。
新媒體背景下用戶不但能夠產生信息,還能分享信息,新聞記者要盡可能多地抓住新聞信息,充分拓展傳播新聞的渠道,實現新聞信息的及時獲取、生產和傳播。只要傳統媒體記者堅持發揮自己的優勢,不盲目跟風,做好新聞信息的核實和新聞內容的把關,始終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網絡熱點和社會熱點,就能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良好融合?;鶎与娨暶襟w主要的特色就是地域化,用戶對自己身邊的新聞是最為關注的,因此基層電視臺新聞記者需要做好本地有價值新聞的采集工作,突出電視新聞報道的特點,使記者的工作具有社會意義和價值。
現階段,各個省市電視臺都十分關注媒體融合發展,并積極投身新媒體建設,促進自身轉型。新聞記者需要改變服務單一媒體的定式思維,掌握新舊媒體的運行要求和傳播特點,熟練掌握各種媒體的操作技能。新媒體背景下,自媒體可以第一時間傳播、記錄突發事件,但在通常情況下難以對事件進行全面、準確的傳播,部分自媒體為了達到個人目的,還會散布一些不實信息和虛假信息。所以,新媒體關于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報道往往難以讓人信服,易造成恐慌、誤解,而受過專業訓練、具備新聞專業素養的新聞記者能夠對不良信息進行有效甄別、歸納、整理,為用戶去除掉虛假信息,確保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公正性、真實性和權威性,從而提升傳統媒體的公信力。
新媒體環境內有海量信息,用戶能看到許多新聞,他們更需要價值高、真實性強、權威的新聞。由于信息的海量和龐大,新聞記者需要通過自身的專業手段,對其進行科學辨別、評價、遴選、分類并整合,有效核實信息來源,幫助用戶消化、理解信息,從而正確引導輿論方向,阻止虛假信息傳播。媒體介質不同,新聞傳播特點和新聞表達方式也有差異,對同一個新聞事件也有不同的報道形式、結構、手法、內容。所以,新聞記者要對受眾做好細分,合理選擇媒介進行新聞生產和傳播,適應不同受眾和媒體形態的需求。
新聞記者應具備法律意識,避免權力尋租或個人牟利,禁止為了提高收視率或點擊量而虛假炒作,獲取采訪材料過程中避免使用不正當手段,避免用虛假報道干預司法。新聞記者要履行自身職責,堅守道德底線,公正自律,保持對公民隱私權的尊重,關注弱勢群體,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堅守記者職業道德。
新媒體背景下記者需要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確保傳播給受眾的新聞是真實準確的。堅持公正、客觀的新聞報道原則,在報道信息過程中避免帶入個人偏見。
新媒體環境下,每時每刻都會出現各種信息,新聞記者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思考,從中尋找事件的本質。通常情況下,自媒體由于缺乏規范約束,會存在過度挖掘新聞事實、泄露新聞事件當事人的隱私、引發網絡暴力等問題。職業新聞記者需要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對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強化,堅守道德操守,保證報道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綜上所述,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記者要順應媒體融合趨勢,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摸索出傳統新聞未來發展的新道路,提高新聞制作水平,助力傳統媒體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