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俏
廣播劇是為適應廣播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戲劇化藝術形式。作為一名廣播節目主持人,筆者在工作中一直參與廣播連續劇、廣播微劇以及廣播小說劇的演播及創作,在參與創作過程中積累了一些演播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部優秀廣播劇的誕生離不開對創作背景的充分了解。查閱大量資料、了解相關情況是演播廣播連續劇之前做的第一項準備工作。以廣播劇《一顆超級稻》為例,這部劇作的切入點是幾個問題:中國人如何將飯碗牢牢捧在自己手中?我們吃的都是袁隆平先生培育的雜交稻嗎?好吃的東北大米究竟是怎么來的?查閱資料得知,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是2021年中國經濟工作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會議強調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一系列問題讓廣播劇作者以“糧食安全”為切入口,以“超級稻”的培育過程為線索,以楊守仁先生、陳溫福院士為原型,講述了農業科學家如何傳承信念、嘔心瀝血、矢志不渝地培育出超級稻,使東北從水稻種植落后地區變成“天下糧倉”。了解了創作背景,實踐更為重要。基于這種理念,主創團隊從作者到導演到演員多次深入農田,親自動手嘗試種植水稻,了解水稻種植方法和過程,最后用踏實和誠意換來精品劇的呈現。因此說,了解才是創作的根基。
優秀廣播劇的誕生離不開演員各種情緒的自由調動。
短小微劇和精品廣播連續劇,劇本長度不同但制作方法基本一致。下面,就以筆者參與過的幾部短小微劇為例來闡述說明。2020年疫情期間,各種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抗疫作品源源不斷。筆者兼職的沈陽原創基地推出了“眾志成城同心抗疫”系列微廣播劇作品。其中包括筆者參與主創的三部抗擊疫情主題廣播微劇《教你一句東北話》《我們的新發型》和《安安》。在創作微劇的過程中,了解創作背景、聲音演繹、情感表達、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因為疫情期間的特殊性,三部微劇的錄音,創作者全部在家中拿手機錄制完成。家中錄音,缺少錄音棚里演員與演員之間面對面的互動,因此,找到對象感成為演繹作品的關鍵。查閱相關資料、深入了解創作背景和人物,為吃透人物性格和特點帶來保障。廣播微劇《教你一句東北話》的演員中有兩位來自武漢。他們是時代的記錄者、宣傳的沖鋒隊。一些患者內心脆弱、無助,因此在護士的工作中,對病患的心理護理顯得十分重要。微劇中,筆者飾演的就是一位來自東北的醫護工作者,一個積極樂觀的東北姑娘,用她“接地氣”的東北口音安撫武漢患者緊張的心,舒緩病房緊張氣氛。“雖身體疲累,但來自醫院的領導、同事、患者和陌生人的愛像一團火溫暖著我。”在武漢快節奏的工作背景下,如何表現出護士的真情實感尤其重要。塑造人物鮮明形象、充分表現出地域特色是創作的關鍵一環。筆者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放棄了平時工作中慣用的普通話,而采用東北口音表達,這也和來自武漢的兩位合作者產生了強烈的語言反差。東北口音與湖北方言的碰撞產生出火花,讓整部微劇顯得更生動、更真實,也增強了幽默氛圍,給作品帶來了更強的可聽性。為了充分展現醫患和諧關系,筆者在東北話演繹的基礎上還適當地加入了笑聲、語氣助詞,在身邊沒有其他演員互動的情況下,給自己創造充分的想象空間,調動情緒,增強對象感,用輕松的語氣為這部短小的微劇帶來輕松感覺。這部廣播微劇后來還被“學習強國”平臺展播。
調動情緒的關鍵性也在另一部廣播微劇《我們的新發型》創作中充分體現。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人物創作背景介紹,筆者了解到,女主角程青是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她1993年參加工作,在呼吸內科從業多年,積累了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豐富經驗。平時工作兢兢業業,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自己患有高血壓,有腰脫病史,但她沒有畏懼,第一時間報名馳援武漢。她母親身體不好,孩子14歲,都需要有人照顧,愛人負擔起全部家庭責任,大力支持程青馳援武漢。為了更好地完成馳援任務,程主任還剪掉了自己的一頭長發。正是有了對創作背景的充分了解,筆者通過自己的聲音演繹塑造出了一個剛強果敢、雷厲風行的呼吸內科主任形象。在另一部廣播微劇《安安》中,筆者飾演的也是一名積極馳援武漢的護士。通過對創作背景的深入了解,充分調動情緒,表現人物時讓語氣盡量真誠、語音語調平穩堅定、情緒激昂,把一個積極響應號召的護士形象用聲音展現出來。
以三集精品廣播劇《一顆超級稻》為例,這部劇男演員居多,筆者飾演的李萍是中國超級稻之父楊守仁的助手,后來轉行做行政,也是水稻專家陳溫福信賴的大姐和前輩。她做楊守仁助手的時候年齡設定是20多歲,而陳溫福考取研究生的時候,她已經50多歲,年齡感跨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何用聲音變換來區別角色的年齡是塑造這個人物的關鍵。第一集里,李萍這個人物幾乎是由始至終貫穿下來,與楊守仁的初次見面是在大片土地上,要求人物語言表達既要符合戶外的環境又要具備她這個年齡段該有的活潑、開朗、積極、樂觀,另外還要保持謙虛和適當的矜持。而第二集里人物再出現時已經50多歲,對陳溫福的教導不光是嚴厲還要苦口婆心、軟硬兼施。這對人物語感的把握要求很高,不能表面化。另外,李萍這個角色的每一次出場幾乎都是和楊守仁一起,這要求兩個角色的對手戲表現要拿捏自然,兩位飾演者之間要有足夠的默契和配合。在這種嚴格要求下,廣播劇主創力求完美、精益求精、反復打磨,前后錄制三次,開始聲音里能聽出來拘束感,最后角色與人物之間融為一體,拿捏準確細致。因此,細心揣摩自身和對方角色特點、用心感受、用情演繹是創作的關鍵環節。端正創作態度和精神,也是一部精品佳作的保證。
總之,無論是廣播連續劇還是微劇創作,深入了解創作背景、充分調動角色各種情緒、不怕辛苦反復用心打磨,做到這些,該廣播劇作品一定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