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才讓(青海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新時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經濟建設方面對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發展職業教育對于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借助職業教育的組織規劃從多角度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支持,加快地方經濟社會的綜合發展進程。因此要客觀分析發展職業教育對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有效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實現協調性發展的目標,為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建設夯實基礎,切實帶動地方經濟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
我國全面加強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并從多角度制定了有效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工作方案,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規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并且在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同時也對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加快了經濟社會的綜合發展進程。細化分析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對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產生的影響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在我國全面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地方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并制定合理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借助中等職業教育的力量提高本地區范圍內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對于教育的普及化發展和勞動者實踐能力的提升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基礎性的高素質勞動者條件,從而形成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為地方經濟發展實踐中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從側面對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有效的帶動作用[1]。
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豐富的人力資源作為支撐,而在地方經濟發展實踐中,有意識地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通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強化他們的職業勝任力,使本地區范圍內的勞動者具備參與企業生產實踐的基礎素養,可以形成人力資本參與到經濟社會的發展實踐中,為企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在此基礎上,區域經濟發展實踐中對勞動力資源進行合理化的配置,進一步展現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效能,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人才支撐作用,也促進了經濟社會建設的優化開展。
在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現代經濟結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對人才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要求明顯提高,傳統低素質的勞動者逐漸無法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出現失業的情況。而中等職業教育的組織實施,能為勞動者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從而對人們的學習潛能進行挖掘,使低素質的勞動者按照市場需求以及個人發展需要參與到不同類型的職業技能學習實踐中,從而提高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在有效促進地方勞動者順利就業的同時,也會對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還能增加勞動者的收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2]。
在對中等職業教育影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形成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新時期為了更好地發揮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就需要把握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政策的影響,積極制定合理化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方案,確保在發展區域經濟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的高水平發展。下面就有效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進行細化分析,力求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和中等職業教育的全面系統建設提供良好的支持。
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支撐,只有在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獲得地方政策的支持和配合,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才能夯實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基礎,促進綜合發展效能的彰顯。
首先,發揮國家政策的保障作用。在實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促進國家關于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各項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各項扶持方針,并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對操作規程進行細化處理,確保讓群眾享受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機會,能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在地區范圍內實現全面普及化發展[3]。
其次,構建現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體系。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在發展地方中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制定具體的發展規劃,對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理念、目標和具體工作戰略進行確定,確保在2035年初步構建能適應本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的教育規劃發展體系,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展現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設發展價值。
再次,發揮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要結合本地區范圍內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意見和指導意見等,并設置扶持中等職業教育的專項資金,確保從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角度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構建良好的地方環境,使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設發展獲得政府的支持,益智得到良好的發展前景,增強發展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從而提高整體發展水平[4]。
最后,有效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對本地區范圍內支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資源進行合理化的規劃,并盡量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建設,在企業和社會教育相關組織的共同支撐下,保障本地區范圍內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穩定性和高效性,真正為本地區范圍內企業發展提供相應的職業技能型人才支持,優化人才培養工作的綜合效果。
在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校企深度合作是有效保障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因此要從深化校企合作的角度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確保從多角度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真正面向企業發展需求對中等職業教育課程內容進行選擇和設置,使所培養的職業教育人才實現與企業人才需求的有效對接,真正為企業發展服務[5]。
首先,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按照企業人才需求和產業發展需求,對中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設置和完善,對接崗位工作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開發,緊密圍繞本地區范圍內的重點產業集群建設需求,從服務新興產業發展和本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的角度對職業教育課程內容體系進行創新,使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產業建設保持高度的契合。與此同時,要積極探索文化課與專業課融合發展路徑的構建,將勞動準入課程體系的構建作為主要的方向,不斷完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體系,為職業教育發展和企業人才需求提供有效支撐。
其次,以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人才需求促進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確保在發展職業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改變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束縛,可以嘗試以專業為基礎引入單位承包管理模式的教育思想,實現對中等職業學校相關專業實施承包管理,從而真正實現中等職業教育與企業生產實踐的有效對接,將專業教育向產業園區、工廠、村屯等延伸,從而面向社會、市場需求優化職業教育發展規劃體系,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為服務區域經濟、服務企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教學組織管理對于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產生著直接的影響,新時期在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進一步推行現代學徒制教育組織管理模式,并按照地域經濟發展實踐中企業人才需求引入企業新型學徒制,確保對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優化人才培養的綜合效果[6]。
首先,要構建現代學徒制與企業新型學徒制有機聯系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體系,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和教育局的有效引導下,促進本地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按照現代學徒制要求以及構建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現實需要,對教育教學體系進行發展和規劃,積極鼓勵優勢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中,構建學校和企業雙主體的育人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從而融入職業教育所需產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能、新材料等對課程教學進行創新,在全新課程體系的作用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構建現代學徒制與企業新型學徒制融合發展的職業教育運行管理機制,發揮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主導作用,本地區范圍內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與相關企業要尋求深度合作,積極探索專業群體系的建設,保障新的教育模式得到有效的運行,彰顯本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特色,提高人才培養綜合效果,為企業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職業技能型人才。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歷程中,全面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有效設定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多方力量的支持,能構建更加完善的職業教育發展和規劃體系,也會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帶動性的影響,從而提高經濟社會的綜合發展水平。因此要客觀分析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發展地方經濟的過程中將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作為重要的工作,確保可以借助中等職業教育的力量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