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建文(中共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委黨校)
改革開放40 年以來,我國中央政府不斷改革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在政府職能改革過程中,我國加快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改革步伐,使基層政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第一,符合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國政府都在致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強化政府服務職能?;鶎诱俏覈块T的重要組成,基層政府轉變經濟服務職能也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一項重要內容,順應政府改革總體要求。
第二,符合社會市場經濟發展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離不開基層政府,基層政府積極轉變經濟管理職能可以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動力,有助于促進市場繁榮。
第一,由管理者向被管理者轉變?;鶎诱D變經濟管理職能首先須轉變理念,由管理員變成服務員,樹立服務員意識。與此同時,基層政府需要改變傳統辦公模式,提升政府決策透明度,強化保障公共利益。
第二,由全能政府變成有限政府。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統管一切,政府職能范圍非常寬泛。在市場經濟時代,政府需要轉變經濟管理職能,將一些權力讓渡給市場,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而政府經濟職能更多體現在服務方面,保證市場公平秩序。
目前,我國基層政府經濟職能定位不準確,沒有樹立服務思想,依舊認為自身是管理者,公共服務投入積極性不高。例如,一些基層政府越俎代庖,將本應由市場負責的事項變成政府負責,不僅分散政府資源,同時影響市場分配效率,反映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定位范圍不明,嚴重影響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效果。
宏觀調控主要是政府運用各種手段調整經濟運行狀態,以解決市場經濟中出現的通貨膨脹及壟斷等問題。但是,我國基層政府宏觀經濟調控效果不佳,出現調控力度不夠、調控手段單一等問題。例如,基層政府宏觀調控積極性并不高,缺乏主動性,認為宏觀調控屬于中央政府職能,基層政府只要落實上級政府政策即可,并不需要主動出臺宏觀調控政策。與此同時,基層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單一,一些基層政府只是通過財政資金扶持企業,而這種扶持效果非常有限[1]。
為了激發市場活力,很多基層政府采用見效快的激勵性措施,而企業為了享受這些措施常常會忽視市場真實需求,最終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出現產能過?,F象。例如,基層政府將一些不合適項目強加給企業,對企業管得過細,出現外行指導內行的情形,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節奏。與此同時,基層政府設置的前置性審批過多,企業要想進入某一行業必須經過政府層層審批,時間太長耽誤最佳黃金發展時期。
第一,公共產品供應不足。目前,基層組織向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服務數量不足,一些優質資源分配不均,難以滿足市場正常需求,影響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質量。例如,基層政府為企業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滯后,未能及時滿足企業公共產品需求。
第二,公共產品質量不高。目前,基層政府為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品種單一,質量并不高,難以滿足市場主體多元化需求。
第一,基層政府工作人員服務理念不強。目前,基層政府過度干預市場資源分配,更加重視市場管理而輕視服務,基層政府工作人員沒有樹立服務意識,沒有真正為企業排憂解難,沒有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影響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質量。
第二,基層政府及工作人員缺乏法治思想。目前,基層政府工作人員法治理念不強,沒有落實依法辦事思想,一些領導干部依舊存在著權大于法的思想,辦事不走流程,個人法治素養不高,沒有將依法行政落實到位,影響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質量。
我國基層政府事務繁雜、責任重大,不僅需要落實上級政府文件精神,還需要負責管理轄區內的各項事務。但是,我國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相對有限。例如,基層政府地方自主發展權并不充裕,很多事項都需要向上級領導請示,降低了行政效率,不利于基層政府盤活社會資源,激發社會活力[2]。與此同時,在我國現行財稅體系模式之下,基層政府財稅收入有限,難以保證基層政府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第一,法律法規缺失。目前,我國并沒有通過法律明確規定基層政府職能,導致基層政府職能范圍存在隨意性。與此同時,基層政府在決策時沒有可操作性法律規范依據,導致基層政府的各項行為缺乏法律規定,影響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運作質量。
第二,法律法規執行不到位。目前,我國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缺乏法治意識,在決策時沒有按照法定程序,沒有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致使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出現問題。
第三,沒有有效監督基層政府行政權力。目前,我國缺乏基層政府監督制約機制,政府內部也缺乏行政首長負責監督管理機制,缺乏監督機制會影響基層政府經濟職能轉變質量,甚至可能使基層政府經濟職能轉變流于形式。
第一,公共服務投資主體單一。目前,公共服務投入主體是基層政府,但是基層政府沒有足夠精力運營服務內容,同時也缺乏專業的服務管理人員,最終導致基層政府公共服務投入效果不佳。
第二,基層政府過度干預企業投資。目前,基層政府對企業投資領域管得過嚴,導致企業很難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影響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質量,最終影響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
第一,加快樹立服務型政府思想。為了促進基層政府轉變經濟管理職能,基層政府工作人員需要樹立服務意識,轉變官本位思想,將自己定位為服務員,把企業和社會大眾當做服務對象,及時回應社會的公共服務需求,提升服務質量。
第二,確定依法治理思想。在轉變經濟管理職能過程中,基層政府必須樹立法治思想,任何經濟管理事項都必須依照法律,根據法律流程辦事。為此,基層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思想,確定法治思維,以法律作為分析問題的唯一標準,做到嚴格執法。
第一,強化基層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為了有序推動基層政府轉變經濟管理職能,基層政府必須正確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需要樹立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前提之下有效干預市場思想,使政府與市場互為補充,各司其職[3]。與此同時,基層政府還需要強化落實國家宏觀管理政策,堅決貫徹中央政府的各項經濟調控職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高質量完成經濟管理工作。
第二,全面提升公共產品服務供給水平。在轉變經濟管理職能之時,基層政府還需要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服務,優化企業公共服務內容,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加快建立資源共享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第三,加強市場監管。在轉變經濟管理職能過程中,基層政府需要加強市場監管,積極推動市場監管的科學化和現代化,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健全各類交易監督機制,完善法制宣傳,創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與此同時,基層政府還可通過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分析市場主體行為,為經濟監督執法提供參考依據。
第一,積極推動公共服務融資投資體制改革。為了加快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基層政府可以積極推動公共服務投資領域改革,探索多元化投資,同時不斷豐富融投資方法,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公共服務之中,以減輕基層政府負擔,助力基層政府轉變經濟管理職能。
第二,擴大基層政府自主權力。在轉變經濟管理職能時,中央政府可以給予基層政府更多權力,讓基層政府獲得更多財政權,提高基層政府財政收入,使基層政府擴大公共服務支出,以滿足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需求。
第一,推動基層政府經濟職能法制化。為了推動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我國需要明確基層政府職能范圍,避免基層政府對市場經濟活動干預過多。為此,我國可以積極推動基層政府經濟職能法制化,明確基層政府在經濟管理職能,嚴格規定職能范圍,明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界限。
第二,加強基層政府權力法律監督。為了推動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我國需要加強基層政府權力監督。為此,我國可以探索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模式,以便積極推動基層政府職能轉變。
綜上所述,為了推動基層政府轉變經濟管理職能,基層政府需要轉變經濟管理理念,完善經濟管理職能,夯實經濟管理職能體制改革,加強法治保障,以便順利推進基層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