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杰(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管理會計最早在企業經營中應用較為廣泛,社會大中型企業的管理都離不開這一方式的輔助,這一現象為我國高校財務經營的改革轉型提供了經驗參考。雖然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至今仍然處于摸索階段,但在廣泛推行管理會計制度過程中可參考社會企業的應用模板,如此極大減輕了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壓力。而且我國高校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完善,教育規模越來越大,所需的教育經費支出也隨之不斷增加,如此給高校財務管理帶來了較大壓力,延緩了其轉型進程。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只有引入管理會計這一方式,才能解決校內財務管理壓力過大的問題,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由此可見,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高校管理會計在財務管理部門應用中會涉及投資決策環節。該環節主要針對高校擴建、建筑整修等大工程項目,投資周期較長、決策風險較大,因此需要較為準確的財務管理措施來應對,而管理會計作為一種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和預算成本管理于一體的會計方法,在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助力作用,能在高校投資項目確定之后,對高校財務的成本、風險、預期價值進行方案估算,進而提供一種最低的投資成本方案,優化資金利用率。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管理會計這一方式還能嚴格控制工程質量,按照開始時的投資計劃對工程進行全程監督與評估,以及時調整資金方案。
高校預算管理包括收入預算與支出預算,其中收入預算所包括的內容較多,比如財政補貼、經營所得、科研活動等,支出預算包括基本建設費用、相關補助預算等。為強化高校財務預算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平衡預算與支出的管理工作,高校可采用管理會計方式對整個預算管理內容進行編排,提高高校資金利用率。同時,高校下設多個院系及部門,各院系與各部門之間的資金需要合理分配,利用傳統人力計算分配方式既費時又費力,而管理會計能發揮數據分析功能,將各院系的所需資金范圍進行明確編制,以公平透明的方式將預算資金進行合理規劃,最終達到資源優化的目的。
在管理會計中,績效管理是其最突出的一個價值功能,主要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高校利用管理會計將各院系績效指標確定之后,對其實施全過程監督與考評,從而提高高校財務管理的公平性與完整性。在管理會計方法中,主要使用關鍵指標考核法與平衡積分卡考核法,定期檢查各院系、各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購置管理表以及預算決算表等信息,將其中超出指標要求或預算的內容進行財務信息公開,使該內容受到校內各部門的共同監督,最終督促各部門提升工作效率。
當前我國高校資產一般由財政撥款形成,使用過程中不計盈虧,也不計損耗,校內財務部門尚未制定明確的資產管理細則,導致資產管理中重購置輕管理現象較為明顯,造成了資產資源的閑置浪費。而且高校資產的所有權屬于國家,各高校管理人員只能按照國家和相關部門要求,使用高校資產,如此給高校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極大限制,也不利于管理會計的運行。另外,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一般是由校長直接領導,下設財務部門與資產管理部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需對高層領導直接負責即可,如此形成了一種財權集中狀態,長此以往將不利于校內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性發展。而且下設各部門管理職能也尚未明確,經常出現重復管理、交叉管理的現象,給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造成了極大影響。
通過實際調查發現,在當前多數高校財務管理過程中,部分管理人員對管理會計引進財務管理這一方式并未十分重視,進而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較少使用管理會計方法,給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實際影響。而且如今高校財務管理中許多人員對管理會計不夠了解,片面認為管理會計就是財務會計,只要完成財務會計工作,便是發揮了管理會計的作用。這一片面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推廣與應用,導致高校財務管理水平難以提升。由此可見,高校管理人員對管理會計存在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十分重視高校建設工作,使得高校的資金流量持續增加,給高校財務數據的管理加大了工作量。而高校財務管理人員仍舊使用傳統人力計算、管理方式進行財務管理,極大影響了管理運行效率的提升。之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給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便利,使得校內管理會計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但由于財務信息監管不到位,監管措施不完善,給管理會計信息化這一工作模式帶來了一定的資金流通隱患。而且高校內部,財務管理部門與人事、學工、教學等部門之間缺乏數據互通互聯的缺口,不同部門之間無法實現財務信息的傳輸與共享,極大影響了高校會計信息系統功能的發揮。
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需構建完善的管理運行體制,做好財務管理保障工作。首先,要健全高校財務管理機構設置,比如高校可成立專門的財務管理委員會,負責資產的投資、決策、分配問題,緩解財務部門的工作壓力。同時還應健全財務管理模式,深化落實管理會計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深度與廣度,發揮管理會計的最大作用。比如可在財務部門與資產管理委員會中引進管理會計方式,對校內的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全部資產進行定期清查與對賬,與賬目不符的問題要落實到人、嚴查糾責,防止高校資產的閑置浪費與資源流失。
管理會計在學校的有效應用程度取決于決策者與管理者自身理念的轉變。因此,加強領導重視,做好管理人員素質建設確有必要。首先,高校需重視強化財務人員的管理會計思維理念。具體可定期組織財務專題座談會、財務管理主題講座等活動,更新管理人員思維理念。或者高校可組織財務管理人員到企業、到其他高校學習參觀管理會計新模式,從而革新理念,為自身管理工作積累經驗。其次,要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如今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已由“報賬型”轉為“管理型”,工作內容的復雜性要求管理人員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會借助管理會計方式優化校內資源配置。由此,高校可每周定期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與信息技術培訓,每月進行一次技能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自身業績、部門業績相掛鉤,以激勵管理人員加快適應管理會應用方式,實現素質提升。
高校管理會計工作中加強信息化建設能大大節約人力物力資源,還能為實現校內財務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便捷平臺,有利于高校財務部門中各個系統的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對此,今后需加快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比如高校財務管理部門可創建財務信息系統,以數據庫形式對校內的財務數據、決策數據、考核數據等信息進行自動整理與保存,以此提高管理會計工作的質量。同時高校管理人員還可利用信息技術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相結合,制定統一的網絡會計核算體系,將財務管理工作內容與管理會計內容錄入到核算體系中進行自動化核算,確保管理會計的數字化運行。同時,還要加強數據庫、核算體系平臺中的安全防御管理,設置多道安全防火墻程序,嚴防病毒、黑客的非法入侵,保證高校財務數據平臺的安全運行。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融入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已然成為今后的會計改革方向。在此形勢下,高校應優先了解管理會計在校內應用中的實際問題,進而通過強化人員素質、加快信息化建設等方式來完善管理會計應用路徑,促進高校財務管理實現轉型發展。相信在今后的高校財務會計改革中,管理會計將會發揮更多功能與價值,推動高校財務工作實現穩定、長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