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井水
“春節前韭菜市場行情好,價格也高,俺這一畝七分地的大棚韭菜一茬就賣了1.6萬元錢,這茬韭菜又開始收割了,每公斤4元錢的話,又能收入4000多元錢,大棚韭菜讓俺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啦。”4月2日,楊集鎮官南村村民劉廣禮滿懷喜悅,“俺這韭菜品質好,不愁銷,今天一大早江蘇新沂超市的客戶就過來搶購了500多公斤,鎮上的一家超市也與俺簽下了韭菜的訂單,馬上就來裝車。”
今年50多歲的劉廣禮頭腦活絡,有知識、肯學習、善經營,是村里的科技致富能人。20世紀80年代,從事蔬菜販賣生意的他了解到蔬菜種植要比單純種植糧食效益高,便騰出半畝土地,嘗試著種植蒜苗、韭菜。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下來,半畝多地的菜園收入2000多元。種植蔬菜帶來的高效益極大地激發了劉廣禮發展蔬菜項目的積極性。于是,他將半畝菜園擴展到一畝,種植大蒜、苗蒜。隨著種植時間的推移,種植經驗的積累,結合外出考察學習,他認識到受當地種植面積和市場行情的影響,大蒜、苗蒜的價格忽高忽低,且生長期相對長一些,還存在季節性的問題等等。而韭菜味道鮮美,備受人們喜愛,而且當地種植面積少,且零星分散,市場行情一直看好,發展韭菜種植前景廣闊。1995年初,通過深思熟慮,他大膽引進韭菜優良品種“山東壽光獨根紅”,擴建了2個韭菜溫室大棚。春天播下種子后,他一邊到周邊韭菜種植基地學習韭菜種植經驗,一邊精心管理,遇到難題就到處查找相關資料學習或者請教當地種植專家。通過長時間的不斷摸索、實踐和反復總結,逐步掌握了大棚韭菜的種植、管理技術,產出的韭菜品質好,備受省內外客戶的青睞。“開始種植韭菜的時候,不知道怎么控制溫度、濕度,多長時間澆水、多長時間收割等等,現如今感覺到大棚韭菜種植管理非常簡單了,棚內的光照、溫度、濕度都控制得很到位,正常情況下一般25天左右就能收割一茬,氣溫高、光照足的時候20天就能收割一茬。”說到大棚韭菜的管理,劉廣禮侃侃而談,“現在都講究吃的安全、吃的健康,俺的韭菜地施用的都是發酵好的農家肥,不含任何農藥與化肥,大棚里有草的話,就找幾個幫工除除草,這樣產出的韭菜鮮嫩、口感好、香味濃,客戶也喜歡購買”。
目前,劉廣禮的大棚韭菜已擴建4個,種植面積達1.7畝,平均每茬可產鮮韭1250多公斤,一年下來可產鮮韭7~8茬,累計產鮮韭1萬多公斤,可創收5萬到6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