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壽光市農業農村局 劉銀煒
壽光市文家街道王家莊子村的新天地蔬菜合作社院內,一輛輛滿載著新鮮蔬菜的三輪車熙來攘往,加工包裝車間內人頭攢動,拉菜的三輪車進進出出,一筐筐鮮嫩欲滴的蔬菜堆成了“山”,分揀蔬菜的工作人員熟練的挑選著一個個鮮亮的彩椒,身旁裝好的菜箱已摞的一人多高。王家莊子村的菜農王瑞福站在盛滿彩椒的菜筐前,看著手機顯示屏上的彩椒重量和價格,滿臉綻露出收獲的笑容。
王瑞福來到合作社的財務室窗口,憑據手機顯示的交易信息領取了2100元的菜款。過稱、出價、卸貨、結算,這幾個交易過程環節前后用了不到20分鐘。“新天地蔬菜合作社都是當天開價,當天結算,我們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彩椒價格高的時候,一次能賣到3000~4000元,都是賣完菜接著領錢。”王瑞春說。
合作社從成立之日起,理事長王敏利就立下了一條保護社員權益的硬規矩:合作社要講誠信,實行當天開價,即時結算,絕不拖欠菜農錢。
要實現這一個目標,首先要有穩固的客源。合作社借助村周邊種植的彩椒、黃瓜、韭菜等優質菜源,帶著蔬菜樣品到外地開拓市場、吸引客源。5年多的時間,合作社的產品直銷廣州、深圳、東莞、重慶、北京等地,與全國十大超市之一的永輝超市等6家超市建立蔬菜購銷合作關系,實現商超對接、蔬菜直供。現在,新天地蔬菜合作社每天有30噸左右的蔬菜直接運送商場。
在合作社院內安裝著一塊公開蔬菜價格的電子顯示屏,每天開市前公布當日價格行情。為了讓菜農、客商對每批次交易的蔬菜數量、質量、價格都能知根知底,去年合作社又安裝使用了智慧化自助交易過磅系統。“在這合作社賣了4~5年菜,從沒擔心菜款的事兒,合作社的菜價公開透明,從不打白條,這兒是俺長期定點賣菜的地方,來賣菜啥也甭操心,小王這人講信譽,俺們都很樂意。”王家莊子村菜農王啟祥說。
像新天地蔬菜合作社一樣,壽光市有300多家合作社安裝使用了“每日價格電子公示屏”和“智慧化自助過磅系統”,杜絕蔬菜合作社壓級壓價和打白條、無憑證現象,實現了蔬菜價格透明化、菜款憑證電子化、菜款結算便捷化、合格證打印智能化,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的工作效率,有力支撐了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設。
2015年成立合作社之初,新天地蔬菜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將合作社發展與菜農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品牌共創、共同發展。
品牌營銷,優質優價。依托農超對接、電商運營社區直供等品牌銷售手段,廣開線上線下蔬菜品牌旗艦店,打通多種品牌蔬菜銷售渠道。結合終端市場需求,合作社與菜農簽訂不同品種的生產購銷合同,為確保合作社品牌蔬菜的穩定性和影響力,實現長期的市場占有率,去年多個蔬菜品種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證,成為“供港蔬菜”的供應鏈。對入社的上市蔬菜,在“符合產品質量,符合產品標準”的前提下,由合作社出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實現產品直供直銷,讓每一名社員都能安心抓生產,全心全意種植“安全、放心”的優質蔬菜。
“只有種出好的蔬菜,才能拉到新天地合作社來賣個好價格。”大莊村種植戶王宗福說。“像水果黃瓜這個品種,合作社直接把產品發到超市里,1公斤能比普通市場高2~3元。質量是合作社生存與發展的根基”。王敏利說。
新天地蔬菜合作社在蔬菜安全方面始終堅持嚴把質量關,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一是種植管理環節強化農業投入品的施用,生產過程實行可視化監管,統一包裝標識,統一市場銷售,推廣應用物聯網智慧化技術。二是合作社建有蔬菜質量速測室,聘請專業的檢測人員,每天對上市的所有蔬菜進行批批檢測,嚴格質量管控,檢測合格的才能包裝上市,實行蔬菜產品追根溯源管理,進一步提升蔬菜的品質和合作社品牌的認可度。
“我作為一名村干部,就是想發揮自己經營管理的特長,用心用力把合作社做大做強,在街道黨委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合作社來帶領周邊的群眾發家致富,用標準化的管理生產優質蔬菜,打響合作社的蔬菜品牌,使更多的社員獲得更大的收益,踏踏實實的把合作社做成菜農的主心骨,為社員提供更多的服務,讓合作社和社員一塊兒發展壯大,真正趟出一條合作共贏、富民強村的好路子”。王敏利充滿愿景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