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萍 黨銘銘 郭永艷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給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技術的提高帶來了發展的空間。在這中間,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最為典型的代表,有著很多的優勢,比如教學手段比較先進、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多樣等特點,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了各大高校的教學改革中。《有色金屬概述》這門課程在革新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地利用好多媒體的優勢,不斷地改善教學的方式以及手段,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對這門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闡述《有色金屬概述》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有色金屬材料》課程教學改革措施,以期為《有色金屬概述》課程的改革做出一定的貢獻。
《有色金屬概述》是有色金屬院校有色資源、金屬材料方向的一門比較專業的課程,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有效掌握最基礎的理論以及專業技能,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這門課程主要將勘察、采掘、加工、冶煉的原理以及加工工藝結合在一起,給予學生更加專業的知識。在現階段的教學中除了課堂上的傳統授課方式之外,還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但是這一教學方式應用的深度不夠,沒有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效果,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得不到訓練與提高。此外,在職業教育工科院校的專業課教學中對于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沒有給予足夠的創新與重視,沒能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生去工廠進行實習的環節,學生只看到了一些比較簡單的工藝流程,對于具體知識的應用和實踐過程只是走馬觀花的觀摩,這就不能將課堂上所學到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對《有色金屬概述》這門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1]。
在以往傳統的《有色金屬概述》教學中一般是以老師進行講授、留作業、學生記筆記、寫課后作業為主要內容,老師通過學生的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礎之上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手段以及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一般都是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手段都十分單一。此外,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一些過時的內容進行刪減,對知識體系進行擴展,這樣是不利于學生對金屬材料的學習的,也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傳統的《有色金屬概述》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更加偏重于強調理論,而忽視了實踐的作用,學生在學習完知識之后,不能將知識合理地應用在具體工作中[2]。
《有色金屬概論》主要涵蓋了勘察、采掘、加工、冶煉四個重要工藝模塊。以冶煉模塊為例,就需要完成冶金、塑性變形、鑄造、熱處理等相關的科學知識,對于一些具有服務地方發展特色的工科院校來說,需要不斷結合金屬資源的冶煉、產業化以及加工的區域優勢,實現對金屬材料加工的全程控制。有色資源、金屬材料專業方向需要做好新工科建設的目標,在課程改革方面主要側重于有色金屬的加工理論以及技術提升上,要突出鋁合金及鋁基復合材料的冶煉、鑄造和深加工內容。有色金屬加工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合理融合有色金屬加工專業課程、計算機編程設計等,通過學習程序設計技術以及相關的模擬軟件來培養學生對有色金屬加工課程專業課知識以及模擬軟件的操作能力,根據有色金屬構建形狀的不同主要包括擠壓加工、鍛造與沖壓加工以及軋制加工的方法,要進一步體現出信息化技術對傳統工科專業的引領作用,需要將教學內容緊緊圍繞在行業內最具特色的大型企業的產業化應用周圍,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工藝技術,講授一些新的知識,幫助學生利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基礎上逐漸構建出面向新工科建設的有色金屬加工課程混合式教學與學習模式,達到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目的[3]。
在教學方法方面需要圍繞著有色金屬加工課程教學的難點及重點內容,改革現有的教學大綱,試驗的內容以及課件,引入程序設計的具體內容和多學科交叉的創新方法,合理地使用專業知識,再結合當地的型材擠壓加工、板材軋制加工以及鋁土礦棒磨機襯板加工等不同的加工方式,進一步改善以往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4]。在有色金屬加工課程理論的教學中需要重點講解現實案例,合理融合當地有色金屬生產一線案例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仿真模擬,這樣能讓學生學會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由于有色金屬概述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對實驗的方法進行總結,要做到詳細地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深刻理解并記牢重點內容。在“教授、學習、考核、應用”這幾個方面合理融入全新的教學模式,采用具備創造性的教學模式以及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將《有色金屬概述》課程的價值發揮到最大[5]。
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對教學模式的不斷調整以及教學內容的更新需要匹配合理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以往傳統的《有色金屬概述》教學一般都是采用教師講授的教學方式,存在著“應試”“灌輸”等弊端,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是有限的[6]。這就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優勢來進行教學,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將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摒棄掉。教師在講授《有色金屬概述》的基本內容以及基礎的理論時,可以靈活運用圖片、視頻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7];但是在講授到有關有色金屬材料的應用以及性能時,就需要發揮富媒體資源,以多媒體教學方法為主。只有將這兩者進行有機結合,才能讓學生對《有色金屬概述》這一專業課程產生極大的興趣,并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基礎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型思維,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8]。
在《有色金屬概述》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還需要注重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9]。《有色金屬概述》課程本身的內容就十分繁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使用多媒體技術加入了更多的內容,設計過多的教學環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產生疲憊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做好合理運用知識,也就更談不上實踐了。所以,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講授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注意授課的內容之外,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環節,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將不同的章節內容合理聯系起來,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識[10]。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不同的討論環節,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將新舊知識科學地結合在一起,還能極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11]。
綜上所述,以往傳統的《有色金屬概述》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都比較單一,且缺乏一定的實踐課程,存在著教學效果不佳等弊端,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及現階段市場以及行業的環境,增強應用性和趣味感,不斷改革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要注意適當的刪減教學內容,并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多媒體進行結合,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升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