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琳琳
在傳統媒體時代,群眾一般通過電視新聞了解各種信息,這主要是電視新聞能夠播報全球的重大事件,為群眾帶來有價值的信息。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其實在一定的角度可以說是一門高深的學科,也可以說成是一種藝術。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面臨著新的挑戰,只有通過創新和轉型,才能站穩腳跟。
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平臺開始崛起,人們獲取新聞信息不僅僅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平臺,而是更多地利用網絡或客戶端,也就是新聞傳播渠道多元化已經打破了人們接收信息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也改變了人們閱讀的方式。
基本上當下的新聞傳播是以新媒體為主導。新媒體極其依賴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電視新聞相比,新媒體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會省去很多中間環節,直接進行編輯和發布,所以新聞的時效性大大增強。一條簡短的新聞資訊,能夠在幾分鐘之內就達到上萬的閱讀量,這種速度和范圍是傳統電視新聞無法相比的,這也就意味著電視新聞編輯必須創新工作模式,要通過新媒體技術來進行新聞的發布。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中,傳播是單向的,人們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用固定的設備來接收新聞信息。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聞傳播方式也有了轉變,人們只需要通過移動客戶端輕輕點擊就可以隨時隨地瀏覽新聞,并且一些新媒體平臺還設置了多種功能,比如點贊、評論、轉發,這讓新聞信息實現了雙向的交流。每一個人都能就熱點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新聞的互動性。
電視新聞編輯在融媒體時代下進行轉型是極其必要的,這不僅是在新時期發揮傳統電視媒體優勢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提高電視新聞制作水平和質量的必然要求。盡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比有一些缺陷,但是其權威性優勢依然存在。當前,新聞信息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它們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有待考證,一些人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在網絡上散布虛假信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糾正行業亂象,必須發揮傳統電視媒體的主流價值引領作用。電視新聞編輯轉型后,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掌握更多的資訊,對重大新聞事件進行立體解讀,正確引導輿論。
目前,很多新聞節目在制作內容和形式上是雷同的,制作人員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忽略了觀眾的實際需求。為此,電視新聞編輯人員要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廣泛搜集素材,時刻關注社會輿論,要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深入挖掘新聞內涵。這樣做出來的新聞才是優質的,才能抓住觀眾的眼球,才能提高節目的影響力。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必須意識到,無論媒體市場和形勢如何發展變化,新聞報道的本質都是始終如一的,必須交代清楚幾個關鍵要素,比如時間、地點、人物、過程及最終的結果。但是在播報新聞時,可以對新聞信息進行靈活編輯,讓新聞變得更有吸引力,讓觀眾對其產生觀看興趣。
在當下社會,信息傳播速度極其迅速,內容豐富多樣,觀眾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在轉型過程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可以從市場的角度,進行信息價值的判斷。現階段新聞節目繁多,觀眾有數不清的途徑能夠獲得新聞信息,如果和其他途徑獲取的內容雷同,很可能會讓觀眾產生厭煩。一個新聞節目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就需要充分體現自身節目的個性,讓受眾能夠從節目中發現和其他新聞節目的不同點。所以新聞編輯在對新聞進行編輯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個性化的編輯要求新聞編輯人員在對新聞進行編排的時候,除了要尊重客觀事實之外還需要適當表達自己的思想,深化新聞節目的內涵。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可以將自己擺在觀眾的位置去分析觀眾對哪些新聞比較感興趣,滿足觀眾的主觀需求,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新聞信息的判斷和篩選。
新聞素材是電視新聞的原材料,如果原材料內容足夠豐富,那么所播出來的節目內容也就能夠獲得更多觀眾的認可。然而在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中,基本上素材都來源于一線記者的采訪,而這種獲取途徑在融媒體時代下是無法充分滿足觀眾需求的。為此,電視新聞媒體編輯人員必須增加素材獲取的途徑,比如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掌握新聞動態,并迅速作出處理,將新聞信息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當然,在信息的獲取過程中必須辨別素材的真實性,不能一味追求時效性而播報虛假信息。在進行內容播報的時候要密切聯系自身實際,尤其是地方臺,在進行新聞內容選擇的時候要以突出本土信息為主,關注本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貼近群眾生活,為地方群眾提供更好的新聞信息服務。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的轉型是極其必要的。因為時代在發展,市場在變化,技術在提高,種種新跡象都表明,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要想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必須進行轉型,才能確保電視新聞在媒體市場中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