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麗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在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我們依然有優秀的影視作品產出,進入大數據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剪輯技術日益提高,影視剪輯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當下,剪輯師需要把握大數據時代影視剪輯的特點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讓作品符合觀眾的預期,兼具質量和效益。
影視剪輯,是將前期拍攝的畫面、錄制的音頻等通過技術來設計情節、講述故事、表達思想,最后形成影視作品的過程。
①觀眾的審美和期待發生了變化。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愈加注重精神需求。觀眾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審美能力也越來越高,加之國外優秀作品也在不斷地被引入國內,觀眾對影視作品的期待發生了改變。
②影視作品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在市場經濟下,影視作品已經成為商品,每年我國產出大量的影視作品,在流水線一般的拍攝、制作過程中,影視剪輯只是其中的一步。如何平衡作品的經濟性和藝術性,使作品不僅僅是一個商品,而是成為優秀的作品、藝術品,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推動了影視剪輯設備的更新換代,也推動了傳統剪輯方式轉變為新型剪輯方式。傳統的剪輯方式是剪切原始樣片、設計情節、排版拼接、預覽并調整。這種剪輯方式粗糙、效率低下,很難保證畫面的清晰度、流暢度。計算機普及后,利用計算機技術剪輯,操作靈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大幅度減少了對底片的傷害,又可以反復、任意剪切拼接素材,極大地減輕了情節設計的壓力。計算機技術還可以給素材增加特效,使得影視畫面的處理更細致、真實。此外,通過計算機技術將聲音、畫面、配樂和字幕結合,提高了影視作品的質量。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真實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影視剪輯注重通過細節貼近生活,從動作、表情、環境、道具等方面使故事情節前后呼應,使觀眾身臨其境,服務于情節,調動觀眾的情感。
影視作品的信息傳遞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影片自身的故事情節、人物、主題思想,二是通過現場環境、服裝道具等包裝和表現形式,控制節奏和鏡頭時長,制造氛圍。如在《天堂的孩子》中,發令槍響后用了20個鏡頭,接近終點時用了35個鏡頭,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跑長距離的路程用的鏡頭少,臨近終點時短短不到100米的距離反而用了大量筆墨,并采用升格的方式延長時間和距離感,一邊是壓縮時空,另一邊是延長時空,給觀眾形成強烈的感官刺激和情感刺激。
科技的進步使剪輯技術飛速發展,手段更加多樣,剪輯師在處理影視素材的聲音、人物情緒時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環境渲染。此外,要為剪輯師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運用先進的拍攝設備、剪輯設備、錄音設備等,加強作品的視覺沖擊力。
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已經不滿足于華麗的特效、唯美的畫面、有流量有顏值的明星。一部作品能夠受到觀眾喜愛,首先是要講好故事,例如科幻作品要有建立在相對合理的科學理論基礎上的世界觀;歷史作品要盡可能還原歷史真相,減少作者、編者的個人情緒對作品的主觀影響,更不應以資本及編劇、導演的喜好和個人觀點為標準;而少兒作品則要有故事性,兼具趣味性、幻想性、教育性、知識性,故事情節要緊湊,主角可以是人、動物、植物,甚至無生命物,但強調故事性并非一味追求離奇,而是要借助主角表現出他們的思想、性格,將其人格化。
影視剪輯是一項應用范圍并不廣泛但是對專業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剪輯師首先需要對剪輯的作品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明確故事架構、表現形式和包裝形式;再次,剪輯師除了要有專業知識,還要有足夠的審美能力,靈活運用已掌握的技術,與作品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相結合;最后,還要求剪輯師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善于和上級、同事溝通,了解對方的想法和對作品的期望,在合作中完成剪輯工作。
由于觀眾的思想水平、審美水平在逐漸提高,他們對作品的要求也在提高。剪輯師不能憑借以往的經驗、觀眾曾經喜歡的風格而固化思想,剪輯出的作品一成不變。要充分考慮觀眾的心理變化及需求、考慮觀眾的情感體驗,掌握市場動向,讓作品的“靈魂”與觀眾的期待一致。
新興技術是把雙刃劍,技術使用得當,將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技術使用不當,將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浪費時間精力。大數據時代的影視剪輯有其獨具的特點,剪輯師要重視作品的真實性、感染力,了解觀眾的情感需求,利用新技術制作更多優秀作品,推動行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