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麗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教學的有效融合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教學當中,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而且對于提升學生良好的民族意識,提高學生民族自信心也有重大意義。傳統高校教學課堂內容比較單一,學生很容易對課堂學習內容產生乏味、枯燥的感覺。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校教學中,有利于豐富整個音樂課堂的內容,為學生們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們音樂學科的素養[1]。
當前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不管是從高校的教學設備還是教學內容以及形式等方面,都與國外許多高校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一些高校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資金投入不足,教師力量不夠強大,因此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得不到較大層次的提高,十分不利于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發展。民族音樂文化在當今眾多流行音樂的沖擊下,更是處在劣勢地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潮流時尚音樂,當下積極發展民族傳統音樂的人員在逐步減少,而且僅有少部分的人關注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形勢[1]。這對于中國傳統的文化發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然而,當今高校音樂與民族文化之間相互連接甚少,高校音樂文化深受西方樂曲的影響,不免忽視了民族音樂文化,致使許多高校大學生缺乏對民族文化的研究,并且提不起對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當前高校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不能做到緊密聯系,而這對于傳承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來說,益處甚微。高校作為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在高校發展民族音樂對于提高我國民族文化影響力有著重大意義。在高校開展民族音樂鑒賞,可以幫助學生們了解更多有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樹立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正確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去了解中國樂曲、傳承中國音樂,以此帶領更多的人去發展民族音樂[2]。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高校教學的文化傳承。創建良好的環境需要從高校、家庭以及社會等多個方面多管齊下。首先在社會方面,政府可以出臺多項相關政策來促進高校音樂活動的開展,并貫徹落實相關標準[2]。對于高校,學校應該注視相關音樂活動的開展,投入大量資金,不斷提升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設備。在家庭方面,家長也應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文化意識,促進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保障高校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
例如,高校在開展《黃河大合唱》這首樂曲的學習過程中,就需要通過營造相關的愛國氛圍,來起到促進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效果。高校可以在練習這首大合唱之前通過在學校等多種大屏幕上播放有關革命人員抗戰的故事,在平時日常生活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熱愛祖國的思想。《黃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所創作的一首以黃河為背景的歌曲,這首大合唱歌頌了中華民族光榮的歷史,并向大眾展示出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這首歌時,可以要求學生們穿著莊重,每個人手舉小紅旗來進行演唱。這樣有利于構建出濃厚的愛國氛圍,利于學生對歌曲內涵以及主旨的了解。《黃河大合唱》作為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一首鼓勵人民的歌曲,揭露了當時侵略者的殘忍行為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所遭受的沉重苦難。高校開展這首歌的合作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們提高民族自信心,養成熱愛祖國并為國報效的正確思想[3]。
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是開展高校音樂的重要保障。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不僅需要當代青年學子去扎根繼承,而且還需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改革,保障民族音樂在國際之林中的一席之地。學習其他文化的優秀之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高校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宗旨[4]。學校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從而為發展創新傳統文化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進行《高山流水》這首樂曲的練習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理念,帶領同學們建立正確的音樂體系,從而促進文化傳承行動。《高山流水》是中國古琴曲之一,它主要向人們歌頌了知音難覓,知己難遇的情懷。同時這首樂曲也可以比喻樂曲技藝高超。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通過樂曲人們可以尋找到自己的知音與知己,這也是音樂藝術的一大魅力所在。《高山流水》作為經典的音樂作品之一,向人們詮釋了道家思想的主要內涵,也向人們彰顯出了大自然的無限魅力[4]。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這首樂曲時,需要向學生講解有關樂曲的背景內容,為學生建立完整認知體系奠定基礎。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有利于學生們在學習古典樂曲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技巧,從而推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開展音樂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民族意識與民族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在高校音樂課堂的開展過程中,通過建立正確的思想理念,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文化傳承指導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當今社會高科技發展迅速,在新的改革教育目標要求下,有效融合課堂教育與科技發展能夠為提高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音樂鑒賞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們建立更加直觀的教學體系。通過全方位的聽、賞、學、練,可以達到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效果。互聯網時代下多媒體等多種設備的使用,能夠提高學生的感官體驗,引領學生們對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提起更多的興趣,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深入了解音樂,構建個人完整的音樂素養體系[5]。
例如,在學習《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樂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出勞動人民的生活情景,深刻體會到歌曲所要表達的主旨內涵。《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樂曲通過描寫山間的自然景色,向觀眾展示出了民間自在的生活情景。教師在講解這首歌曲的過程中就可以在多媒體上提前搜索相關的視頻,從而帶領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歌曲所要歌頌的內容。碧水高山,綠水長流,姑娘和少年的情意流露在我們心間。多媒體展示《阿里山的姑娘》相關的視頻,可以給學生帶來全方位的視覺盛宴。互聯網應用在教學課堂中能夠拓展學生學習音樂的渠道,讓同學們搜集到更多有關民族音樂的發展歷史,從而促進民族文化的有效交流[5]。音樂文化對于當今的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教學有效融合起來,從而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祖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作為高校開展音樂教學的指導者,決定著整個高校課程教學的質量。不斷壯大師資力量,優化課程教學,能夠大大提高高校的音樂傳承力度。高校在開展音樂合成的過程中,要不斷引進新的人才,為教師隊伍中注入新鮮的力量。同時,開展音樂教學離不開教師之間的合作建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有合作共贏的意識[6]。此外,在引進教師的過程中,學校要重點考察教師對民族音樂的認識程度,以此來保證教學指導者的音樂素養與教學要求相一致。
例如,在學習《梅花三弄》這首簫曲時,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很高的要求。《梅花三弄》這首樂曲意在歌頌梅花傲骨寒霜以及潔白芬芳的品質。“三弄”就是三次重復演奏。《梅花三弄》向人們展示出了梅花的耐寒以及潔白等特征,通過借物抒情來歌頌生活當中節操高尚的人。《梅花三弄》作為民族音樂文化中經典的作品之一,難度較高,理解起來更是有所難度,它不僅有古琴的彈法,而且還有簫的奏法,而且《梅花三弄》當中泛音,左右手的協調配合等多種技巧十分豐富,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加強音樂教育水平,透徹領悟教材,保證學生學習到的課堂內容更加的科學[6]。教師在對這篇樂曲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素養。高效課堂中增添入音樂文化教育,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而且還能在課堂中引入文化傳承的課題,這對于構建學生全面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水平都發揮著十分顯著的作用。
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二者有效融合能夠大大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在高校音樂課堂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起正確的教學理念,同時結合先進的科學手段,并不斷壯大師資力量,能夠促進傳統民族文化的宣傳,達到不斷優化課程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