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謙
(德宏職業學院,云南芒市678400)
檸檬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亞熱帶水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和保健作用,檸檬系列產品的綜合利用,在食品、醫藥、加工、化工、香料等多類產業中都有廣泛的用途。檸檬產業的開發前景是十分廣闊的,而且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更新,追求純天然食品、天然保健品的需求量將日益增大,市場需求前景廣闊。芒市市委、市政府,抓住機遇,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逐步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芒市的實際情況,采用“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檸檬產業。
芒市位于北緯 24°05′—24°39′,東經 98°01′—98°44′,是云南省西南部的邊境城市,是德宏州州府所在地,芒市種植檸檬的歷史比較悠久,過去多是零星種植,自產自銷,產量低,品質差,缺乏商品競爭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芒市的檸檬生產也向基地化、規模化、商品化發展。
目前,芒市檸檬種植面積533.3 hm2,其中云德香料公司種植52.47 hm2、德宏綠州花卉園藝公司種植13.33 hm2、山田農牧業開發公司種植100 hm2,現在投產面積近20 hm2,年產鮮果200 多t,產值200 多萬元,面積主要分布于城郊、風平、遮放、東山、中山、西山6 個鄉(鎮),種植品種從過去種植的本地檸檬、印度大果逐漸規范為美國尤力克、塔西堤等經濟價值比較高的品種。
自1998 年檸檬產業開始在芒市立項以來其種植面積發展到560 hm2,投產21.7 hm2(逐步更換新品種),產量200 t 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起不到應有規模效益,阻礙了檸檬產業發展。
由于檸檬種植到投產需要3 年的時間,管理技術相對復雜,投入較大,加上近幾年芒市檸檬的銷售市場與產品不對路,農戶對種植檸檬的顧慮很大,影響農戶的種植積極性。芒市雨水多,氣候溫和,檸檬潰瘍病、腳腐病、流膠病、潛葉蛾、紅蜘蛛等病蟲害嚴重,加上農戶的管理粗放,導致病果、劣果較多,嚴重影響檸檬的產量和質量,以及農戶的收入。另一方面,農戶不注重老檸檬園的鞏固、改造、提升,缺乏投入,交通運輸不便等原因,制約著檸檬產業的發展。
芒市檸檬產業開發工作是由龍頭企業抓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政府和農民抓原料基礎建設。由于企業前期忙于抓產品的加工研發和加工廠的建設,致使芒市檸檬開發公司、政府、農戶三者關系脫節;產前(政策)、產中(技術)、產后(收購)脫節;各項政策不配套,相應的組織、協調、服務機構沒有建立;產業開發政策、公司的扶持、收購合同等保障措施沒有處理好,難以調動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從而影響產業的發展。
2014 年由德宏州中等職業學校安排教師送教下鄉,對口扶持芒市檸檬產業發展,省科技廳下拔專題資金到市科技局,由市科技局主抓檸檬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并在遮放鎮建立了53.3 hm2的示范基地;在城郊鎮建立了100 hm2示范基地;并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展檸檬種植。
通過建設檸檬基地,抓好各項生產管理工作,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建立“公司+科技+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協調好生產工作環節,主抓基地建設,造就良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抓好優良品種的引種、篩選、培育、繁殖工作,為大面積生產和基地建設提供合格的優質種苗。以點帶面,搞好示范園的生產管理,加強檸檬種植技術人員的培訓,為今后的推廣工作做好準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實行保護價收購,保證農戶利益。簽定有效合同加強農戶與企業的聯系,做好農藥、化肥種苗等的投入工作,減輕農戶的負擔,擴大種植面積。
目前,芒市檸檬基地,尚處在起步階段,必須采用種養結合,“以短養長,以長補短”的經營方式,謀求長期的發展。在進行檸檬生產管理的同時,飼養雞、牛、豬等禽畜,套種短期作物,以解決檸檬投產時間較長的矛盾,一方面,保證農戶的生活急需,穩定農戶收入,促進檸檬生產的持續有效增長。另一方面,又為檸檬生產提供大量的有機肥(農家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土壤肥力),保證果樹正常的生長,增加果樹的抗病能力,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量,減少土壤、環境的污染,提高果實的產量和質量,達到綠色食品的要求標準,從而促進產業持續發展。
目前,德宏州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有專業技術人員23 人,在種植、管理、推廣等技術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一定的信息資源網絡;在農戶中有較高的信譽度,有利于推廣種植、宣傳、管理等工作的開展。芒市檸檬開發公司,成立較晚,技術力量較單薄,生產與科研脫節,只有與科技部門加強聯合,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才能發揮優勢,一方面要做好檸檬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加強栽培管理技術的培訓。另一方面,要加大檸檬制品的科研力度,加強產品儲藏保鮮、深加工的技術研究,從鮮果中提取檸檬油、檸檬果膠等市場緊俏商品,從而擴大知名度、信譽度,打造檸檬品牌,為芒市檸檬產業協調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在芒市檸檬規模化發展的同時,病蟲危害也十分突出,特別是檸檬潰瘍病的危害,發展面積為13.53 hm2,占全市成片種植面積的9.0%,病蟲害的發生影響了檸檬的產量和品質,只有加強生產管理,綜合防治減少病蟲危害,才能提高檸檬鮮果的產量和質量。
嚴格植物檢疫制度,引進檸檬種苗必須辦理植物檢疫手續,檢疫合格才能調入,對調入的檸檬苗木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
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從選地、種植優質豐產抗病品種、加強果園肥水管理、混種其它作物等方面提高檸檬植株抗病能力。結合樹體整形修剪,剪除病枝、病葉,清除地面枯枝落葉,并集中燒毀,控制夏梢、秋梢抽發,加強害蟲的防治。控制感病品種的連片種植面積,采用生物多樣性的方法,實行品種混栽[1]。
開展檸檬病蟲害的調查、監測,搞清檸檬主要病蟲害的發生流行規律,制定預測預報技術,確定各個季節防治指標,及時指導防治。
藥劑防治,重點是保花、保果,分春、夏、秋季,在嫩梢萌發期及檸檬掛果期,或大雨、暴雨過后,施藥進行預防和保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生態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食品,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同時,國家對農產品質量管理十分重視,對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并頒布《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主體地位[2]。
因此,芒市農業部門要積極協調食品、衛生、質檢、工商、環保、商務等部門,健全溝通渠道,完善工作機制,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宣傳和貫徹落實。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加強對檸檬產業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導(如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建立健全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3]。加強對檸檬產品的監督抽查,制定并組織實施檸檬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對生產中和市場上銷售的檸檬產品進行監督抽查并按權限向社會公布,逐步建立定期日常公布制度。督促檸檬生產公司按合同等質等價收購,分等級包裝,建立良好的收購信譽制度。督促檸檬生產公司按規定進行檸檬產品包裝標識,建立健全進貨檢查驗收和經營記錄制度,擴大銷售渠道、市場信譽和品牌效應[4]。積極引導農戶、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建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以產品質量求生存,只有保證產品質量,才能謀求更大的產業發展。
芒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是種植檸檬最適宜的地區之一。現在檸檬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對芒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已初見端倪,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大,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5]。但在產業發展中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芒市經濟基礎薄弱,財政困難,開發資金不足;全市農民整體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對檸檬種植的特性認識不足;創新人才匱乏,科技人員與公司農戶的聯系不夠強等。這些問題在檸檬產業發展過程必然會遇到,只有認真總結經驗,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因勢利導,才能促進檸檬產業的發展。
總之,只要抓住機遇,抓好示范基地建設,加強主體農業經營管理,調動科技力量,加強監督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協調好政府、公司、農戶三者的責任和利益關系,芒市的檸檬產業將會發展得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