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娟
(哈爾濱市博物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在博物館工作開展過程,有效地運用新媒體技術是必要的,作為博物館工作人員,應提高工作認識,要重視結合具體工作內容,科學的開展工作實踐,從而創新工作形式,有效地為新媒體運用提供保證。在實踐分析過程,博物館管理人員要提高對于新媒體的認識,應積極學習新媒體方式,助力博物館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博物館也能夠為民眾呈現更為多元的信息內容,明顯降低以往博物館的宣傳成本。信息技術的功能更為強大,能夠及時為博物館的愛好者提供展會信息,如舉辦的時間、主題、展品詳情等。通過客戶端發送信息,可明顯拓展信息的傳播范圍,提升信息傳輸的速度,讓更多的用戶關注到博物館的動態。此外新媒體技術還可讓受眾從以往的單向信息接收方式轉變為信息的互動者,更為明顯地體現出時代的特征。
新媒體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輔助博物館打破地域限制,可通過信息技術來表現出博物館的多種主題內容,更便于博物館之間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通過使用新媒體形式,能夠廣泛拓展展覽的深度和受眾范圍,促使相關專業能夠橫向合作。新媒體技術還可在博物館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以引進外展、經貿合作、爭取捐助等形式來提高博物館的經濟收入,有效改善以往博物館資金短缺的問題。
博物館通過使用新媒體技術,可全面豐富服務的形式和內容,促使博物館的服務與時代的契合度全面提升,不斷完善服務的質量,同時還可重新定位發展目標,為博物館更為廣泛的宣傳提供前提。
新媒體技術具有即時性和廣泛性等特征,可明顯提升博物館的效率,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內容。此外銅鼓新媒體技術進行宣傳,還可針對受眾的不同年齡、職業推送展覽信息,促使公眾接觸到更為專業的知識內容,迎合社會群體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如博物館便利用信息技術來加強公眾與博物館的互動交流,促使公眾廣泛參與到博物館的建設與優化中,實現博物館的現代化發展。如公眾可在博物館的微信平臺上留言提出建議等,或者獲得講座信息等內容,工作人員也可通過信息平臺與公眾交流對話,有效調動公眾的參與積極性,為博物館樹立良好的形象。
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已經廣泛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成為現代人主要的交流渠道。博物館不但需承擔歷史文化的傳播職責,同時還需為大眾提供方向指引。通過調查研究結論可知,以往博物館的宣傳工作主要依賴于紙媒形式,內容缺乏完善性,這便導致公眾難以準確理解博物館的工作性質和服務方式。而運用新媒體技術,博物館便可向大眾提供更多的信息內容,促使歷史和文物愛好者等不斷發現館內的多種藏品。通過新媒體技術為公眾提供引導、預約等多種服務內容,能夠保證服務的及時性,與傳統的服務和宣傳模式相比能夠體現出明顯的優勢。博物館需以大眾的需求為指導,側重優化服務的內容和水平,從而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
在使用新媒體技術時,需側重轉變以往的服務模式和工作習慣,制定更為合理的宣傳工作計劃,全面了解社會大眾的服務需求,為宣傳工作提供基礎。博物館的經營具有公益性,所提供的服務也是免費的。博物館可開放更多的免費服務平臺,向公眾提供更為全面和詳細的信息內容,讓大眾受到博物館的福利。在開展宣傳工作時,還可使用新型的管理模式,讓觀眾感受到以往沒有體驗的服務,這樣才能深化體現出博物館的信息化管理思維,促進宣傳活動的順利實施。
新媒體技術具有更強的交互性特征,能夠存儲更多的信息內容,且信息覆蓋范圍更廣,傳播的速度也更快,推動博物館實現數字化發展,也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當前多數博物館均設置了專門的網站。大眾可通過訪問網站來了解博物館的大致信息和活動內容等咨詢,此外還可下載需要的圖片、文字等信息內容。博物館可利用線上平臺進行宣傳,大眾在實地參觀博物館前,可通過網站了解博物館的最新動態、館藏信息等內容,這樣大眾便從以往的信息接受者逐步轉變為知識的探索者,從而發揮理想的宣傳教育功能。
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速度更快,大眾更傾向于通過論壇、微博等新型的信息平臺來獲取資訊,因此博物館也需順應時代特征,主動建立信息化的平臺,為受眾提供交流的渠道。通過建立有效的新媒體信息平臺,可明顯提升宣傳工作的效果。且當前手機的二維碼使用更為便捷,公眾可通過掃描二維碼來獲取博物館的文字、視頻等多種資源。
將新媒體技術合理應用于博物館中,可為受眾全面了解藏品信息提供基礎,加強文物與受眾之間的情感互通,促使大眾能夠對文物產生更為強烈的體驗感,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果。此外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館藏陳設中,還可提升展覽環境的便捷度,讓受眾能夠以較短的時間了解更多的館藏信息,挖掘出藏品的文化價值。在此期間,博物館還可使用大屏幕對館藏展品的文化背景進行宣傳講解,只需將文物信息提前保存在軟件系統中,大眾只需點擊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便可獲得相關的資訊信息。最后博物館還可利用新媒體技術來提升大眾的互動體驗,將屏幕中的圖片發送給朋友,進一步提升參與感,全面提升博物館的實用性價值,擴大社會的影響范圍。
以往在展示文物時,博物館受到技術條件的局限,多數文物難以展示出來,因此大眾所獲得的文物參觀體驗也十分有限。但在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期間,各博物館百年相繼建立數字化展廳,能夠通過數字化的手段為大眾呈現相對真實的展覽環境,讓大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與珍貴文物近距離接觸,同時還可有效避免文物展覽所形成的安全隱患。此外博物館還可通過app 等渠道為大眾提供文物欣賞、知識普及的途徑。博物館可結合自身的能力來研發相應的app,以圖片等形式展示館藏。上述工作內容均需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讓社會大眾能夠以更為新穎的形式接受文化洗禮,廣泛受到博物館的文化熏陶。
博物館不但需拓展保存現有的館藏珍品,同時還需對不同的展品進行宣傳推介,讓觀眾形成良好的視覺體驗,全面感受到文物所形成的文化影響。以往的宣傳模式是將珍貴的館藏文物以電視、雜志等宣傳渠道進行推廣宣傳,受眾難以近距離進行觀察欣賞,也因此難以形成更為深刻而直觀地體驗。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博物館逐漸運用微博等信息化手段,將信息進行實時更新,這樣參觀者便可通過官方網站自主查詢目標信息內容,并結合需求進行瀏覽。當前信息化宣傳手段的優勢在于,大眾能夠自主依據需求選擇目標信息內容,并結合時間安排來確定具體的參觀時間,全面提升了參觀的視覺體驗。當前年輕人的時間更為緊張,用于參觀文物的時間更少,因此為滿足該群體的信息需求,博物館便可通過網站渠道,運用先進的VR 技術向大眾提供參觀體驗,在此過程中同步了解文物的信息。此外參觀者之間還可進行互動交流,更大范圍地宣傳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參觀的體驗感,更為真實地受到文化的熏陶,有效發揮博物館在當代的文化引領作用。
總之,在實踐分析過程,結合博物館工作內容,總結了新媒體方式在博物館中的具體運用策略,作為博物館工作人員,應樹立正確的管理觀念,要積極引入高效的新媒體手段,從而創新博物館管理形式,有效地為博物館穩定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希望通過實踐分析,能加強新媒體在博物館中應用的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