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張力方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的持續迅猛增長,帶動了國內各個產業的迅速發展,全國上下可謂煥然一新。然而,近些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變緩,形成了目前的經濟新常態局面。在這種背景下經濟的的發展必須要進行有效的優化和調整,從而產生出新的動力來推動經濟能夠平穩增長[1]。因此,加強對商貿流通經濟轉型的研究至關重要。
商貿流通經濟是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經濟類型,它主要是服務于民的市場經濟,因此,商貿流通經濟的發展需要立足于消費者的需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優化,才能使商貿流通經濟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持續健康的發展。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中已經進入了經濟新常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消費理念以及消費方式等方面的改變,人們的消費重心已經從過去的衣食住行轉向了旅游、教育以及養生等方面,可見,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轉變,這就意味著商貿流通經濟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傳統的商貿流通經濟無論是在經營模式還是在理念上都過于單一、陳舊,無法滿足現階段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因此,商貿流通經濟在服務功能上只有向著多樣化、綜合性以及個性化等方向完善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為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商貿流通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比如一方面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經營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另一方面實現對零售產業的升級與優化,通過開展線上銷售實現零售產業能夠深入各個社區以及鄉鎮、村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
在我國的商貿流通產業中傳統的產業性質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是因為在傳統的商貿流通產業經營中過分依賴人工勞動力,在以往商貿流通產業能夠得以持續發展也是因其具備較為雄厚的勞動力和資本。但是在這種性質的產業發展中無論是在產銷方式上還是在產業結構上都相對單一,不僅不能更好的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同時也存在著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資源的不到更好的利用就會造成產業運營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產業經營效益,也就無法實現商貿流通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現如今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數據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支持,尤其是在銷售領域信息技術為銷售開辟了新的途徑,也加快了商品的流通,提高了產業經營效率。而且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商貿流通經濟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產業性質進行調整和優化,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傳統的勞動力和產業資本進行充分的融合,從而促進商貿流通產業在經營理念以及產業結構上實現優化和升級,形成符合新時代發展的多元化商貿流通產業經營模式。這樣的調整可以讓商貿流通產業對人工勞動力的依賴性減弱,更多的依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也提高了產業的運營效率,使商貿流通產業的傳統產業性質向著技術密集型轉型[2]。
雖然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商貿流通產業也有了相對快速的發展,但是相比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商貿流通產業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經營方式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傳統的商貿流通產業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產業之間的分散競爭,而商貿流通產業是以產業鏈的形式存在,這種競爭方式就會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產業鏈造成影響,間接影響商貿流通經濟的發展。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商貿流通產業也要發生適當的轉型和調整,從目前的發展局勢上來看,商貿流通產業鏈中生產商已經不再是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主導了,反而流通成為了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流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生產。因此,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商貿流通產業的競爭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傳統的企業之間分散型競爭方式,轉變成了流通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以合作促發展成為現階段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關鍵。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加強商貿流通產業向信息化方向轉型是促進商貿流通經濟得以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因此,商貿流通產業應該能夠對現階段市場發展局勢有清楚的認知,并對產業信息化發展提高重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落實:其一,商貿流通企業要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從企業經營中薄弱環節入手,然后逐漸將信息化融入到企業整個經營過程中。比如利用互聯網創建相對完善的商貿流通網絡服務平臺,根據市場發展趨勢以及消費者需求進行服務模式的創新和調整,利用網絡服務平臺實現資源以及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優化商貿流通流程,從而提升商貿流通企業的經營效益及服務質量。其二,要轉變傳統以人工勞動力為主的經營模式,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比如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使商貿流通產業的運營向著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和完善,而且這種智能化、信息化的運營模式也符合現階段市場發展趨勢以及消費者的需求,對推進商貿流通產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貿流通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是促進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商貿流通經濟轉型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根據現階段市場經濟環境以及發展趨勢,結合商貿流通行業的發展需求構建科學完善的商貿流通體系非常關鍵。在構建科學完善的商貿流通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好國家相關的政策,結合各個地區不同的特點,通過對商貿流通體系的完善來彌補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在一些相對比較落后的地區需要從基礎設施的建設著手,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布局,為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開拓市場做好基礎保障。在零售產業發展方面也要進行相應的轉型,比如對其經營模式進行科學合理的轉型,根據消費需求將傳統單一的經營模式轉向多元化經營模式,根據不同地區創新具有特色化的銷售品牌,以此來促進消費。為擴大商貿流通產業的規模,提升商貿流通產業的整體實力,將個體經營轉向連鎖經營,采取加盟的方式讓產業鏈能夠遍布全國各地,然后在實行統一管理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細化管理。除此之外,由于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元化,需要不斷的收集消費者的各項需求,然后將經營模式向著多樣化、靈活化的方向發展,使商貿流通產業的經營模式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靈活轉變,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從目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來看,電子商務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所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消費,方便快捷而且售后服務更有保障,這無疑對市場線下銷售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因此,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商貿流通經濟在轉型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與電子商務融合,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來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開辟新的途徑。比如商貿流通產業中一些大中型的購物商場不能再僅僅滿足于傳統的經營模式,要借助于電子商務平臺在創建網上服務平臺,借助于網上服務平臺定期進行產業的宣傳,包括產品介紹、各種活動介紹等等,方便消費者隨時通過網絡了解各項信息實現促進消費的目的。同時消費者也可以直接在線上選購商品,企業通過專門的渠道進行送貨上門服務,以此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需求[3]。
綜上所述,經濟新常態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很多行業為了能夠有更長久的發展都在進行產業結構以及經營模式等方面的轉型。商貿流通經濟在新常態經濟環境下結合市場發展趨勢以及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完善的商貿流通體系以及融合電子商務等措施實現了商貿流通經濟發展轉型,使商貿流通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新的動力,也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