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如東實驗學校 顧新飛
作為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其教學方式是否能夠培育學生的創新型思維,加強學生的自主研習能力,是其教學研究的真正目標。所以,把嘗試教學法帶入其中,是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轉型的必然趨勢。
嘗試教學法是知名學者邱學華教師開創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該方法提倡把學生當作課堂研習的主體,教師為輔導展開教學,由此可以看到,學生在該教育方式之中占據主體地位。從初中數學的教學現狀來看,因為課堂知識的容量與難度比較大,使其和小學數學有著比較大的差距,這便導致嘗試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實際應用時,常常會因為時間比較短的緣故,難以徹底地展現出其極大的教學作用。
學生歷經六年小學數學的學習,在數學學習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數學研習的基礎均具有個體差異性。而嘗試教學法設計的問題大部分是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的,這就使研習基礎較強的學生能快速地解決數學問題,而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在耗費了一定的時間后才能解決問題。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數學課程價值沒有完全實現。在數學教學時,我們要組織學生展開嘗試學習活動,要激勵學生于自主研習之中掌控基本的數學知識,從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成功構建做好保障工作。
習題講解活動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要改變“一講到底”的模式,要認可、鼓勵學生在試著鍛煉、解說之中掌控知識,提升學習水平。例如:在△ABC中,AB、AC的中點為E、D,連接ED,其和∠B的平分線交于點F,求證:AF⊥BF。對于該題展開講解時,我們要組織學生對于該題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考查點等方面的問題展開分析與思考,這樣的嘗試能增強學生的認識,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在試卷解答與解說的過程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與思路展開思考,這樣不但能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亦能做出適當的貢獻。
在嘗試教學法之中,最為主要的一點便是問題的設置,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更是如此。設計出恰當的教學問題,能促進嘗試教學法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結合。教師在應用嘗試教學法時,不但要詳盡了解該方法的核心教學理念,也需徹底地了解學生的認知程度。
要想使嘗試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成功的實踐應用,協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最好的辦法便是激勵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需要教師設計出具備趣味性的數學問題,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授“全等三角形”知識以前,可于課堂上引入這樣一個問題:小明不小心把一塊三角形的玻璃弄碎了,變為了三塊,假如小明想要去玻璃店買一塊一樣的玻璃,他要帶哪一塊玻璃去店里呢?教師在展開趣味性問題的設置和講授時,要盡可能地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避免部分學生因為受傳統師生觀念的影響而難以發散思維。
嘗試教學法屬于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大部分的初中生對新興的事物均具有一定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能提升學生對數學研習的興趣,教師在設計嘗試教學法的問題時,要留意維持問題新穎性。
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嘗試教學法變成了教育界的“寵兒”,也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師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手段之一,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探尋有效的應用路徑,以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