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兒園 許金紅
數學知識帶有一定的抽象色彩,當教師直接帶領幼兒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時,幼兒會因為數學知識過于抽象而降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效果。所以,在現代教育技術走進數學活動后,教師應當主動地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優化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以此加深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逐步強化幼兒的數學思維。
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的,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帶領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目的之一也是強化幼兒的應用意識,使幼兒認識到生活中處處可見數學元素。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生活情境的創建,讓幼兒從自己熟悉的事物出發,消除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促使幼兒在生活情境中主動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強化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帶領幼兒認識了人民幣的面額、重量單位等內容后,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呈現超市的圖片,并為幼兒展示多樣化的商品。隨后,教師再設定“收銀臺”,進一步在活動中搭建生活場景,每位幼兒扮演“顧客”,從多媒體展示的商品中自由挑選,并計算自己挑選商品的總價格。教師扮演“收銀員”,對幼兒計算的商品價格進行核對,并詢問幼兒應當使用什么面額的人民幣來結賬,增強幼兒對人民幣的面額、重量單位等內容的理解,逐步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性。
顯而易見,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生活場景的創建,能夠讓幼兒基于信息技術走進現實生活之中,真正意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在實際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效果。
在信息技術走進幼兒數學活動后,教師能夠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對數學知識進行可視化的處理,以便在直觀展現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幼兒的理解,引導幼兒積極探究數學知識。
以“圖形”知識的學習來說,當教師利用口述的方式為幼兒講解圖形的特點等內容時,幼兒只能簡單地記憶這些圖形的名稱,對圖形的特點并不能有清楚的認識。對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展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圖形的圖片,并借助這些圖片詳細地介紹這些圖形的特點,如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長方形的兩條對邊相等等。緊接著,教師再為幼兒提出問題:“如果將自行車的輪胎換成正方形,是否可以呢?”引發幼兒的思考,并使用動畫為幼兒展示更換過后的結果,使幼兒加深對圖形特點和用途的理解。
可以看出,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為幼兒直觀展示數學知識,能夠讓幼兒直面數學內容,圍繞圖形的結構特征進行觀察和分析,在此過程中增強對圖形名稱和特點的記憶。
在信息技術進入數學活動后,教師應當主動地探索信息技術、游戲以及數學知識之間的融合方式,促使幼兒在信息技術建構的游戲中體會到樂趣,完成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但是,在進行游戲的設計時,教師應當適當地調控游戲的“度”,避免幼兒過于沉浸游戲,從而喪失游戲最初設計的價值。
例如,在為幼兒介紹“10以內的數字”時,教師可以在活動開始前,將不同數目的水果圖片錄入計算機中,使每張幻燈片上的水果總數對應一個數字。在活動中,教師先引導幼兒認識10以內數字的寫法以及這些數字的含義,為幼兒參與游戲活動奠定基礎。緊接著,教師為幼兒介紹游戲的基本規則:教師滾動播放幻燈片,當幻燈片暫停后,出現水果的圖片,幼兒對圖片上的水果數目進行判斷,并爭奪答題權,獲得答題權且回答正確的幼兒獲得游戲的勝利。隨后,教師按照如上規則組織幼兒參與游戲活動,以便幼兒在反復參與游戲中逐步提高數數能力,增強對10以內數字的識記效果。
基于上述案例可見,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游戲活動,能夠讓全體幼兒都參與到游戲之中,以便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增強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效果,促使幼兒在玩樂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數學活動的變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為幼兒教授數學知識時,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幼兒認識數學知識的方式,逐步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