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濱江初級中學 解小軍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關注學生的“學”、注重學生思維生成成為教育教學的核心要義。對于初中數學學科而言,關注學生思維成長又是學科教學的核心要求。只有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促進思維素養的提升,才能真正體現數學學科的價值精髓。為此,我們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注重開展“學法三結合”課堂,即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班聚合學習。“學法三結合”也可以理解為獨學、對學、群學的結合。在“學法三結合”的課堂中,我們要注重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智性對話促進學生思維素養的自主形成。
“學法三結合”課堂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是各種教學方式有效開展的前提,這正體現了“先學后教”的經典課改理念。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要充分依托教材加強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不應將教材完全拋棄,純粹依靠導學單。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有主動思考,對有關數學問題充分質疑,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才能體現生本對話的智性,才能不斷促進思維的成長與改善。如人教版數學教材(下同)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中,教材首先從生活素材導入,加強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形象認知,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圖形的抽象概括,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含義,即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學生對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圖形呈現、概念表達都可以與教材進行思維的智性對話,教材中的啟發性語言還能確保智性對話不被冷場。總之,教材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必須用好的重要課程資源,只有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教材,生本智性對話的開展才顯得有價值,才能夠彰顯出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學法三結合”課堂模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的生成。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不是搶著說,也不是沉默不語,更不是少數幾個所謂的優生表演,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有序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見解。一個學生表達之后,其他學生要善于傾聽,給予適當的點評,還可以對有關同學的發言進行適當補充,使思維智慧在相互碰撞中形成,使靈感火花在特定情境中迸發,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生生對話的智性。如學生學習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后,為了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頂角,并學會在具體問題中靈活運用,教師給出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30°, 求∠B的度數。”學生在小組探究中積極討論,很快就會有學生發言:“既然是等腰三角形,那么∠A和∠B是相等的,所以∠B也等于30°。”隨著進一步思考,就會陸續有學生發現∠A有頂角和底角兩種可能,于是有學生補充發言:“不對,如果∠A是底角,那么∠B就等于30°,如果∠A是頂角,那么∠B就是75°。”這個學生的思維一定會激發另一個學生的思維:“不對,如果∠A有兩種可能,那么∠B也應該考慮兩種可能,當∠A是底角,∠B也是底角時,∠B是30°;當∠A是底角,∠B是頂角時,∠B應是120°;當∠A是頂角時,∠B是底角時,∠B是75°。”此學生發言一出,其他學生恍然大悟,思維也瞬間升華,這就是充滿智性的生生對話所形成的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班級群學是“學法三結合”中舉足輕重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我們平時工作中高頻使用的常態教學形式。班級群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傾聽學生,了解學情,適時引導,及時點撥,運用啟發性教學的方式開展充滿智性的師生對話,使學生思維始終保持在正確方向的軌道上,促進學生專注地學、專注地傾聽、專注地表達。如八年級下冊關于“菱形”這部分內容,從教師一開始情境導入,到歸納定義、尺規作圖,再到菱形性質的探究、例題解析,到最后的小結反思,教師都可以通過與學生的智性對話引發學生的思考。如在組織學生探究完菱形的性質后,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探究,你對菱形的性質有什么收獲呢?”生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生2:“從對稱性的角度看,菱形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生3:“從邊的角度看,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生4:“從對角線的角度看,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師:“同學們講得很全面、很準確。下面我們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具體問題。”這樣,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表達,師生之間智性問答,關于本課的重點知識就一一呈現了。
因此,我們要將各種智性對話形式進行靈活而交錯的運用,避免拘泥于某一種對話模式。總之,新課改改革背景下,我們要遵循學生自主成長規律,以學生主體理念為指導,通過開展多種智性對話來促進學生思維的成長和初中數學教學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