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第一中學 鄭曉棠
數學學科是初中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數學文化是文化的產物,其表現形式呈多樣化特點。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教學水平較低、教學方式落后,導致農村初中數學發展受到制約。本文針對如何將數學文化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相結合展開探討,并提出合理性意見。
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由于農村教師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很多教師采取單一教學方式,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沉悶,學生因此失去學習興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下降。數學文化的引入打破了這一現象,使課堂教學方式更加新穎,通過有趣的數學文化教學,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真正的意義與價值,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數學的發展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意義。自新課改以來,初中數學教材得到了改善,具有濃厚的數學文化內涵。在開展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數學文化的引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形成自己的數學學習思維,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的重點以及難點具體化,利用好身邊的數學元素,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概念,使其提升審美能力,如圖形的對稱,生活中處處可見對稱圖形,其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又比如勾股定理,教師可以利用數學文化引入數學歷史故事,使學生學習到古人的智慧,同時加深知識點印象,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體會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
比如,教師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可以開展數學攝影比賽,讓學生對身邊的對稱圖形進行拍攝,并設置完善的激勵制度,激發學生攝影的信心,從而讓學生在攝影中發現數學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你認為生活中最美的對稱圖形是什么?引發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建立初步的對稱概念,活躍數學課堂氣氛,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當前,數學文化在數學教材中已經得以滲透,體現數學文化的魅力。在開展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學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展開數學文化教學活動,發揮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從不同角度講解不同的數學解題思路,使學生的數學視野得到開闊。為了豐富教學形式,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給學生呈現數學教學中的重點以及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學習體系,使之確立學習方向。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展示數學文化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給學生呈現具有趣味性的歷史發展脈絡,也能將抽象化的數學內容變得更加具象化,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分析。多媒體的引入使數學文化更好地融入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入數學歷史,通過人物、思想、符號等內容的適當拓展來優化數學文化的滲透,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帶來積極影響,構建高效課堂。比如,教師在講解“圓周率”這一知識點時,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相關的圖片、視頻素材,并提出:車輪的直徑與周長有著怎樣的關系?在自然引入“圓周率”這一知識點之后,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探究學習,對祖沖之的計算方式進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為學生介紹了祖沖之為數學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等內容。這樣既有助于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全身心參與其中,在保持學習激情的同時,也能夠積累豐富的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教師應革新教學觀念,在開展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將數學文化有機地引入課堂中,確保初中數學課堂順利進行。數學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教師也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展現數學文化,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