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鎮(zhèn)環(huán)鎮(zhèn)小學 李雪梅
數學內容復雜、難懂,需要學生慢慢探究、理解。而問題是一種有效的催化劑,它能夠催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開發(fā)問題資源,注重問題的有效設計,巧妙地運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實現學習水平的有效提升。
問題在數學課堂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資源,它的有效運用能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很多時候,面對枯燥的數學問題,學生會感到很厭煩,不愿去深入探究。趣味性問題的設計,能夠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更全面的認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合理設計一些趣味性問題,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練習思考,推動學生進一步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教師在課堂中拿出了一枚骰子,并向學生提問:我投擲這枚骰子,可能會出現哪種點數?會出現十點的時候嗎?學生對教師手中的骰子非常感興趣,主動結合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得出可能會出現1點,也可能會出現2點、3點、4點、5點、6點,但不可能出現10點。隨后為了驗證學生的猜想,教師和學生一起玩擲骰子的游戲,這樣學生對這一知識內容非常感興趣,主動參與其中。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巧妙地設計了一些小游戲,并提出趣味性的問題,這樣不僅很好地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還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多變的數學問題更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對于開放性學習問題的處理,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及時開啟數學思維,讓學生多方面深入思考。由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強的數學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由思考的機會,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道較為開放的數學問題:現在共有八盒相同的磁帶,想要將它們用包裝紙包裝在一起送給別人,其中每盒磁帶的長為13厘米,寬為6厘米,高為3厘米,請你設計一下,怎樣包裝最節(jié)省材料?隨后學生開始思考分析。學生發(fā)現了有多種包裝方式,并將每一種包裝方式所用紙張的總面積全部計算出來,從中發(fā)現了用材料最少的包裝方式。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很好地提升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聯系課堂中的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一些開放性強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從更多角度深入思考,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數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聯系生活實際,巧妙地設計一些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的眼光從課內轉向課外,及時地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教師沒有單一地讓學生進行小數乘法的計算,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為學生引入了具體的實際問題:小明媽媽想要給他買兩雙襪子,每雙襪子的價格是3.6元,而小明媽媽手中有50元錢,售貨員應該找回多少元?這道題目的數量關系非常明確,應該用付出的錢減去用去的錢,便是找回的錢。因此,應該先計算出兩雙襪子的費用:3.6×2=7.2(元),小明媽媽遞給售貨員50元,會被找回50-7.2=42.8(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小數的知識有了比較深的認識,也很好地提升了應用知識的能力。
數學課堂中,教師依據具體的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了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時時都要運用到數學知識,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設計優(yōu)質、高效的數學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注重問題的設計,有效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思考,強化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