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劉麗娟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酒泉 735000)
2021 年甘肅省護理專業技能競賽在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組織舉辦,共有25 名選手參加了本次競賽,經過對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綜合比拼,本人所帶學生取得二等獎的成績,在此次比賽培訓及參賽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在此予以分享,以便在今后的比賽中作為參考,取得驕人的成績。
根據參加大賽的學生數量每個學生配備1 名正式指導教師,同時每個學生再配備1 名見習指導教師,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培訓過程中的盲區,同時也可以培養新人,做到可持續發展。
1.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可以說是培訓過程中最重要的素質,培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所謂眾人劃槳開大船,實現學生的全面提高。2.扎實的理論知識。每位帶教老師要有1-2 門擅長的課程,為學生講解知識點及答疑,力求使學生掌握大賽所涉及的八門課程。3.精湛的操作技術。每位教師必須全部掌握比賽所涉及的所有操作技能,準確指導得分點、扣分點、不確定因素的解決技巧等。
參賽選手的選拔時間約在比賽前半年左右,時間太早學生會產生疲勞、驕傲、甚至是厭倦感。
選手的選拔范圍最好是高職一年級的學生,一年級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可塑性強。
依托教學主題月學生護理技能大賽成績進行參賽選手選拔,在教學主題活動月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學生,通過以下幾個環節的考核進一步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1.面試。要求學生做2分鐘自我展示,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分析應變能力等,選取前10 名學生。2.理論考核。依托學習通平臺,隨機抽取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題目共40 道,現場答題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選取前6 名學生。3.操作考核。進行無菌技術和心肺復蘇操作考核,考核學生的無菌觀念和應變能力,選取前3名學生。
1.考評方向。護理操作及理論訓練,要與臨床接軌,要有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2.考評內容。競賽分別設置理論筆答和技能操作2 個考評內容。理論考核占到總成績的10%,考核測試題目所涉及的范圍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一致,共40 題。所以不能只培訓歷年國賽、省賽題庫,最重要的是對接護士資格證考試進行系統訓練。技能考核占到總成績的90%,比賽設置了兩個賽道,第一賽道是呼吸心跳驟停患者救護(操作項目:心肺復蘇、心電監測、靜脈輸液),第二賽道是腦卒中氣管切開術患者的氣道護理(操作項目:評估、氣道濕化、翻身叩背、吸痰),競賽時長分別為15 分鐘。重點考查學生是否具有一名優秀護理人員的能力,雖然操作時間較為緊張,但是根據培訓參賽的經驗,在真正的賽場上,由于參賽選手緊張、想做得更好的心理、操作意外的發生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會超時,超時的學生后面操作全部不得分,超時的選手基本上可以說是比賽失敗了,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提前兩分鐘完成操作,保證不超時。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整個培訓過程分為四個階段,使學生的應賽能力遞進式提高,為大賽做好全面的準備。
第一階段:一個月(暑假線上培訓),理論專項訓練。培訓內容:理論知識培訓,包括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健康評估、法律法規等護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及真題講解。目標:經過第一階段理論知識培訓,學生答題正確率達90%以上。
第二階段:四個月,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心理素質等綜合培訓。培訓內容:心肺復蘇、心電監測技術、靜脈輸液、氣道護理操作技能;護理學基礎、成人護理、兒童護理、母嬰護理、急危重癥護理、健康評估、法律法規等理論知識;著裝、妝容、發型、微笑、語速、咬字、走姿、站姿、蹲姿等禮儀形象;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目標:經過第二階段綜合培訓,學生答題正確率達95%以上,操作技動作標準、流暢、能夠處理常見突查情況,不超時。
第三階段:一個月(寒假線上培訓),理論知識強化培訓。培訓內容:以護士資格證考試綜合測試和答疑為主。目標:經過第三階段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答題正確率達到100%。
第四階段:一個月,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心理素質等全面沖刺培訓。培訓內容:設置仿真賽場,邀請學院領導及老師擔任評委進行綜合培訓。目標:經過第四階段綜合培訓,學生答題正確率達100%,操作技能動作標準、流暢、能夠合理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并且提前2 分鐘完成操作。
設置專門的培訓場地,包括備賽室、候賽區、競賽室。場地內設備及耗材應接近省賽要求。
不僅要依托教學主題月學生護理技能大賽成績進行選拔,還要考慮選手是否有音樂、舞蹈等才藝,是否自愿參賽等因素。學生護理技能大賽所取得的成績說明了學生具備一定參賽的能力;有音樂、舞蹈等才藝的學生不怯場,在賽場上出現失誤及出現緊張情緒的可能性小;在整個培訓的過程中,學生在產生疲勞、煩悶、棄賽等情緒時,學生的自我主觀能動性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自主意愿也會激勵選手繼續前行,所以我們在選擇一名選手時就需要仔細思考一下學生是否具備強烈參賽欲望和決心;最后再經過現場面試、理論考核、操作技術培考核等來考查出每個學生的肢體表達、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基礎知識、操作能力,經過層層選拔,選出綜合素質強的參賽型選手。
對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基本知識點,對外科護理、內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健康評估、法律法規等課程進行系統全面的講解,力求使學生吃透每一個知識點,依托學習通APP 進行測試,確保在賽前正確率達到100%。
1.注重分解細化、微課指導。首先,把每一個完整的護理操作技能項目都分解為一些可以操作、簡單而又易重復、可以衡量的具體步驟,并對各個步驟的動作都提出了具體的訓練目標和評估標準。然后,對選手都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培訓,并對所有受訓選手的知識和技能操作情況進行視頻錄像,做成一個個反思式的微課,老師和所有參賽選手在一起進行回放、觀看視頻,進行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將選手的自我評估、同伴互贊與老師的點評有機結合在一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擴大了思維,優化了細節,不斷完善提高。橫向比較各個參賽者之間的操作細節、技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縱向比較每次微課的內容,找出改變、樹立自己的信心。最后,總結操作上的技巧,并將這些技巧應用到了后續的訓練中,去檢查和拓寬,以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注重實際性、實用性和美觀性。實際性:切合實際,培訓老師和學生一起深入研讀各項操作技能項目的基本概念、意義、操作程序、評分標準、得失分評分重點等,選手必須將操作評分標準爛熟于心,選手在技能訓練中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提高成績;設置仿真的模擬賽場,模擬訓練,訓練過程中出現錯誤及突發狀況正確應對,及時調整心態,在時間上懂得取舍,確保不超時,各項操作技能達到最佳的發揮。實用性:邀請醫院護理臨床專家進行指導和操作,使得技能比賽與臨床工作接軌,同時也與省級比賽相接軌;另外還應該邀請或聘請一些具有技能競賽指導經驗的全國專家來校指導或者外派教師學習[1],在當下信息時代,也可以借助線上平臺如微信視頻、QQ 視頻等深入促進多方交流,提升并完善指導老師的培訓能力。美觀性:在整個操作步驟中要十分注重其美觀性,要求動作層次簡潔合理、結構動作有序、節奏協調優美、緊湊流暢。
3.注重心理素質及應變能力培訓。在比賽中,雖然有精湛的技術,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也很難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人為地創設一個緊張的氣氛,使得選手們逐步地適應參賽現場環境。首先,學院領導、老師等擔任評委模擬仿真進行考核,讓每位學生在自己所屬學校的教師和領導面前進行操作仿真表演,然后,請各級醫院的護理負責人、護士長等擔任評委模擬仿真進行考核,設置各種屏障,來嚴格考驗他們的動手靈活性和現場應變能力。
為了順應大賽的總體要求,培養出優秀的護理人員,在教學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授課教師由一批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經驗兼備的雙師型教師擔任,并且根據現代臨床護理要求精心組織設計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體現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要求。
播放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實時新聞案例,深度挖掘思政教學資源,例如”援鄂醫生跪地3 小時推廣心肺復蘇技術”的事件。震撼廣大學生的心靈,使其與事件中的人物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廣大學生的工作自主性和學習興趣,引起廣大學生獨立思考,借此對全體大學生進行思想文化政治服務意識的深入培養,培育了大學生嚴謹認真求實、愛崗敬業的日常工作生活態度和應急搶救搶險意識,增強了大學生的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發揚了廣大醫務人員救死扶傷敬業精神。
邀請臨床專家來校參與現場教學,為仿真教學創造條件,實現了醫院和學校共同培育學生的目的,對接了臨床護理工作,并將最新的護理理念、知識與技能帶入到課堂。
學生充分參加臨床案例情景劇的模擬練習、拍攝,并結合臨床真實案例的醫療護理活動,實現學生的知識技術能力與專業崗位理論實踐技術能力之間的一種零距離。圍繞臨床案例要求培養大學生的臨床應用思維,注重對學生進行“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在情景模擬練習中要讓大學生牢固地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觀點,對護理對象運用護理程序進行整體護理。
學生在完成學校學習后,進入社區、養老院、醫院尋找和發現臨床案例并進行護理知識宣教和操作技能的觀摩作為課后拓展,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豐富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