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瞳 尹力本 董藝璇 張 璐 趙雪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納林采當村,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中雞鎮,曾被稱為“四無”貧困村,即無產業支撐、無集體經濟、無青壯年勞動力、無增加收入渠道。為了走出貧困現狀、全面小康乃至鄉村振興,要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等優勢,創新發展理念,并且基于納林采當村的鄉村旅游發展現狀來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政策。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普遍存在兩個問題:發展模式單一且同質化現象嚴重,使得鄉村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未能將鄉村旅游在鄉村經濟中的推進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同時,我國將面臨較為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此外,亞健康、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凸顯,使得國民健康成為國家的關注重點,也促使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后,逐步增大對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加大了對健康、養老、保健等康養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因此,國家從戰略層面規劃,在2030年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要求各地區合理配置醫療、醫藥等產業發展資源,構建出具備完整性、合理性等特征的健康產業體系,并提出健康要與養老、旅游等融合,發展新業態。
1.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是以建設美麗鄉村為載體,通過在鄉村地區開展一系列促進鄉村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發展的旅游活動的總和。
2.康養旅游
康養旅游,形式上是旅游業與健康、養生業融合而形成的新業態,本質上是一種以滿足游客修身養性、康體保健等康養需求為目的的旅游活動的總和。
3.鄉村康養旅游
鄉村康養旅游,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以深挖資源和細分市場發展方式,形成一種能夠產生“1+1>2”附加效應的“旅游+鄉村”的旅游新業態。因此,鄉村康養旅游,形式上是將鄉村旅游和康養旅游相融合的新模式,本質上是一種以優良生態環境、濃厚健康養生文化為特色的鄉村地區為載體,提供滿足游客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等康養需求的旅游活動的總和。
1.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包括五個層次,并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現,意在指出人的需求是有遞進順序的,當人們最低層次的需求被滿足時就會去追尋更上一層的需求。將馬斯洛需求理論應用于旅游研究,發現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也是不斷上升遞進的,而鄉村康養旅游能滿足游客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較高層次需求。
2.可持續發展理論
將可持續發展理論應用于發展,有助于形成長期競爭力;將可持續發展理論應用于旅游業,誕生了各種旅游業態都應遵循的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同時,在實踐應用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時,既要強調旅游與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協調,還要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協調,進而實現我國鄉村康養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納林采當村在發展鄉村康養旅游過程中存在旅游發展規劃不健全的問題。首先,在旅游發展規劃方面,由于規劃周期長、規劃措施不全面,導致規劃完成情況不夠理想;其次,在旅游發展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科學的管理方法,導致已制定的旅游發展規劃方案得不到有效執行與落實,并且獨立的監督體系缺失,進而造成納林采當村鄉村康養旅游發展質量不高。
完善旅游區域基礎設施,對改善游客的旅游滿意度有促進作用。作為新型的旅游模式,鄉村康養旅游發展前期主要是投資建設,后期才開始經濟利益回收。因此,旅游業企業將資金主要投資到旅游區域的建設開發,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較少,使得基礎設施完善度不高。同時,在基礎設施日常管理方面仍然有待改善,要注意規避以下問題:基礎設施建設“重數量,輕質量”、基礎設施管理與修繕缺失,使得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較低。
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衍生出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系統等新技術,對提高旅游產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有必要將智慧旅游系統建設納入鄉村康養旅游整體發展規劃中。一方面,構建智慧旅游系統能夠為供求雙方之間關于旅游產品與服務的信息溝通提供可靠平臺,并保證向當地政府所輸出的大數據信息的及時性與可靠性,進而幫助其從宏觀與微觀層面推進鄉村康養旅游發展。另一方面,為了使游客得到更加豐富的服務體驗以及滿足游客多元化的信息搜索需要,把游客的體驗價值評價作為根本標準是很重要的。
發展鄉村康養旅游,需要“兩條腿走路”,即不僅要重視鄉村旅游經濟發展,而且還要重視改善鄉村地區的醫療康養水平。醫療康養水平的評價,一方面是對醫療康養的硬件建設方面,主要包括康養機構的數量、質量、康養設備的先進程度等;另一方面是對醫療康養的軟件建設方面,主要包括康養服務的質量、康養環境的適宜度、康養效果的顯著度等。目前,納林采當村在推進鄉村康養旅游發展過程中忽視了醫療康養水平的提高,呈現出有品牌無服務、有旅有藥而無醫無養的現象。
當地政府應積極引導并制定鄉村康養旅游全方位旅游規劃,既要切實落實好國家與上級政府在宏觀層面制定的鄉村康養旅游發展政策,還要結合區域發展特色制定具體辦法,以保證有效推進鄉村康養旅游發展。
為了順應鄉村康養旅游發展趨勢,要做好SWOT分析,即納林采當村推行鄉村康養旅游所具備的優勢與機會、劣勢與威脅,合理配置旅游資源,基于全面性與可行性制定納林采當村的康養旅游規劃。具體制定鄉村康養旅游規劃時,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1)以“保護生態,宣傳文化”為基礎,優化配置旅游資源,落實差異化發展戰略,向游客提供具有優勢的產品和服務,如:開發優勢資源、土地集約、項目集聚模式,建設鄉村康養旅游集群區,并推出主題鄉村康養旅游路線,使納林采當村在陜西省乃至全國健康旅游領域獲得競爭優勢。(2)加強內部溝通與協調,統一制定規劃方案,實現鄉村康養旅游發展的綜合管理。
當地政府需要在財政與政策方面對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支持,有效解決“衣、食、住、行、醫、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基于納林采當村康養旅游發展現狀,應該將建設與完善“住、行”相關的基礎設施納入首要工作。“住”的方面可以借鑒國內其他區域發展鄉村康養旅游的經驗,立足于區域特色,合理配置資源以發展民宿經濟;“行”的方面,考慮到納林采當村康養旅游景點相對分散,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用車形式,提升交通通暢度與游客滿意度。
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是為發展鄉村康養旅游奠定基礎,而做好基礎設施管理,則是鄉村康養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考慮到納林采當村鄉村康養旅游景區的地理位置分布,實際監控管理過程中存在滯后或缺失的問題。因此,要以“智慧旅游”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納林采當村鄉村康養旅游智慧景區的建設,建立有效的旅游公共服務數據共享和分級管理機制,確保公共服務數據及時有效,管理職責清晰有序。
要想提升自身在國內鄉村康養旅游業的競爭能力,應注重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因此,基于納林采當村缺乏現代化的醫療康養設備與機構,首先應積極引入現代化設施,優化醫療與康養服務質量和水平;其次應推進服務體系的標準化。現有的鄉村康養旅游各項標準都比較滯,有必要全面梳理與鄉村旅游、康養旅游、鄉村康養旅游相關的政策法規,與醫療康養服務標準、服務內容、服務收費等相關的政策文件,為納林采當村康養旅游發展奠定基礎;最后應堅持“以人為本”,提升旅游服務品質與旅游形象,提高游客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