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濰柴雷沃農業裝備 陳斯
10月13日一早,在禹城市房寺鎮尚紙坊村的種糧大戶尚成彬的地里,一臺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和一臺輪式玉米收獲機正在作業。一個多小時,近四十畝的地塊收得干干凈凈。看著顆顆飽滿完整的玉米籽粒傾倒在運糧車中,原本蹲在地頭焦急萬分的尚成彬這時候眉頭才緩緩舒展開來。
原來,自9月以來,山東多次出現大范圍降水天氣,導致地塊土壤水分飽和、農田積水。看著一株株已經干黃的玉米浸在水洼里,尚成彬心急如焚。
“現在棒子都熟透了,再不收馬上就會發霉。但現在一般輪式機根本下不了地,嘗試了幾次都陷進地里出不來。這么耗下去,每天每畝地就要損失30元錢,真的很發愁。”雖然是種了二十多年地的老把式,但今年這種情況,尚成彬還是第一次遇到。
10月11開始雨過天晴,必須抓緊有利時機搶收。情急之下,尚成彬聯系上了禹城十里望鎮新時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柳玉海。“老尚你放心,地交給我,咱這有兩臺‘神器’,保證給你收得干干凈凈。”柳玉海在電話那頭自信地說。
當看到一臺雷沃谷神RG70履帶機和一臺前面加裝了倆大輪的雷沃谷神5M玉米收獲機開到地頭時,尚成彬心里有些犯嘀咕:“這收水稻的履帶機能收玉米?那臺改裝的大塊頭看著收得挺快,效果能咋樣?……”
雖然天氣轉晴,但地里的土還是軟綿綿、濕漉漉的。情況緊急,老尚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便讓柳玉海指揮兩臺機子下地開工。沒想到,兩臺收割機在地里來回馳騁,只見一行行玉米稈被迅速“吞”進糧倉里。果不其然,不一會兒老尚的這塊地就全收完了,運糧車也被裝了個滿滿當當。
看著滿車金黃飽滿的玉米粒,尚成彬拍手叫好:“收得太干凈了!旁邊我那片230多畝的地也接著用它們收!”
聽到尚成彬的夸獎,看著農戶們滿意的笑容,柳玉海也有了向周邊村鎮推廣這套改裝裝備的信心。他說,別看這些玉米收獲機長得差不多,里面的技術實力可差了不少。
這兩臺收割機是什么“秘密武器”,居然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下還能把活干得這么漂亮?柳玉海指著玉米機的前輪,為大家解開了謎底:“遇到這種特殊情況,一般的農機都進不來。咱是有備而來,把這個車改裝加了一道輪,割臺也做了升級。還有這臺RG70履帶機,履帶寬、齒花高,加裝了玉米籽粒割臺后就可以收玉米,一天干滿能收一百多畝地,積水田、爛泥田照樣能收。目前農戶對我們這兩臺‘神器’的收割效果都非常滿意。”
為了讓農民多掙一點、少損失一點,即使是在這樣特殊時期,柳玉海也沒有多收農戶的服務費,依舊保持每畝一百多塊的價格,爭分奪秒地把玉米收進糧倉。先進裝備上陣,提高了收獲效率,減少了糧食損失,現在合作社的收割訂單已經排得滿滿當當。
戰金秋,保豐收。“農機力量”,為我國減損增收和糧食安全構建起“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