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當前,在眾多企業當中,會計是企業必備的財務人員。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要多了解與掌握國家和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實際標準與需求,不斷改善會計教學體制與教學模式,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將現代化的教學思維與理念融入會計教學工作當中,并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不斷詮釋和彰顯會計教學改革的重要作用與實際價值,從而對會計專業學生實施更具針對性、實效性的培養,以促進高職會計教學改革工作的有效開展,提升高職院校育人成才的效果與水平。
作為一門極具綜合性和操作性的課程教學,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活動在開展過程中,教學目標設置的科學合理,對課程整體教學成效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據調查,目前部分院校由于在教學目標設置時未能綜合當下會計職業形式和市場需求,導致課程目標的設置偏離了標準化定位(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性教學目標設置與本科院校想相看齊,部分高職院校會計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沒有設置實踐性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難以落實到位。專業“入口教育”從某方面來講,其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為了幫助學生對課程教學和未來職業規劃有整體認知,但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實踐性活動開展時都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對“入口教育”的重視度,導致學生對專業、企業和職業認知等方面都較為局限和模糊,最終影響了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技能的提升。
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實訓教學環境的構建是否達標,對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質量的好壞具有重要影響,但在課程教學環境構建過程中,由于受多方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無論是校內實訓環境抑或是校外實訓基地的構建都存在一定不足。經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在“校內實訓環境構建”過程中,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實訓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采取“先理論學習,后集中訓練”的實踐性教學模式,致使初期學生對課程學習理解得不透徹以及后期實訓教學活動開展不知從何下手等問題較為普遍,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實訓能力的培養流于形式,再加之校園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實訓課程占比低下等問題的存在,都對學生全面化發展目標的實現造成了巨大阻礙。除此之外,“校企合作”作為當前全面提高學生實訓能力的一種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在具體化應用過程中對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實踐素質、綜合素質具有重要影響,在具體化實施過程中,由于會計資料的保密性、會計崗位的特殊性和企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的存在,導致“校企合作”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也難以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合作關系。
現代企業的會計工作已經無法由計算器簡單地完成,科技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諸多軟件來提高計算能力。在目前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中,普遍開設了EXCEL 在財務中的應用課程,還有小部分學校開設了大數據應用課程,會計課程必須與這些相關課程結合,只有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提高了,會計核算與分析技能才能真正提高。以“EXCEL 在會計中的應用”課程為例,會計專業的授課教師可將EXCEL、會計相關課程內容聯系起來,利用EXCEL 中的函數功能,幫助學生簡化計算過程。例如在成本核算時,利用EXCEL 中的函數功能進行成本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編制產品成本計算單;還可以將基礎會計與EXCEL 相結合,登記“T 型賬”,編制科目匯總表等。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在未來提高工作效率。對于已有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還可以學習Python 等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利用Python 可以采集到互聯網上的海量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清洗,最后對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圖表展示,能熟練掌握Python 等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生可以成為大數據時代企業最為需要的財務人員,為大數據財務分析課程的學習和應用奠定專業基礎。
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構建專業化師資團隊,是目前改善當前實訓教育教學現狀的重要戰略基礎,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方面也發揮了重要性作用。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雙師型”是目前保證會計專業實訓教育工作取得預期教學成就的先決條件,可由于受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目前雖然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數量較為豐富,但真正具備實訓教學經驗和能力的教師仍較為匱乏,故為改善當前教育現狀,高職院校做確保如下改革工作的及時性開展——在進行教師選拔時,高職院校除了要考核教師專業、學歷以及課程知識體系外,還要對他們實踐能力(從業資格、會計從業經驗)進行綜合考量,在保證三者都滿足選拔要求后方可聘請他們從事專業的會計教師;對于有著豐富實踐經驗,但學歷不高的專業人士,高職院??善刚埶麄冏觥凹媛毥處煛?,通過對課程教師進行實踐性教學戰略指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實踐經驗和能力,與此同時在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高職院校還可采取“全職+兼職”教師共同上課的模式,通過全職教師講解課程理論知識、兼職教師講授課程實踐環節的手段來改善當前教學現狀;高職院校還要組織教師深入企業,通過進行一段時間的進修來不斷提高自身實踐教學經驗和能力,為后期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高職會計專業應緊跟數智化時代對人才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智能工具應用與開發素質要求,分析人才能力結構變化,調整、優化原有基于工業化時代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刪除部分傳統落后課程,如會計手工賬務實訓課程;增加適應新技術環境課程,開設財務機器人應用與開發、業財一體化設計、財務共享、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區塊鏈財務應用等新課程,構建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產業環境下相配套的課程體系。調整部分傳統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如會計學基礎,壓縮減少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內容,增加介紹財務共享內容;專業核心課程財務會計,在財務機器人廣泛應用的未來,適當增加企業經營業務環境、業務流程學習,培養財務核算下的業務思維;企業財務分析課程,更多地嵌入新技術對數據分析輔助,可以在財務比率分析項目下加入RPA 技術工具,培養學生利用新技術工具輔助數據采集、數據計算,教學重點不再圍繞低層次的比率指標計算,更多地引導如何獲取更多的證據來分析數據背后的意義,提升數據解讀與運用能力。
在會計教學改革過程中,如果一味地運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與手段,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動性便不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從而影響會計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應重視會計教學手段與模式的優化與創新,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方式與方法拓寬會計教學途徑,并將互聯網教學、微課教學等形式融入會計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以案例分析、企業會計實踐模擬等方式強化會計教學。同時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實踐課題來引導學生去參與,不斷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為國家和企業培養出更加專業的實踐型會計人才。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思路,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教學調整。會計實踐課程的授課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大數據會計教學軟件的配備、提高學生信息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掌握會計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為其未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