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楊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逐漸重視對于高校政治生態的建設,且對于高校政治生態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和優化,隨之黨的建設出現新的常態,師生的素質也逐漸提升,從而大大提升高校班級管理效率,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支持。與此同時,高校的進一步政治建設也要提上日程,像學校管理混亂、師德師風敗壞、學生素質低下等,一方面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育和黨建任務的進行,進而阻擋師生的綜合發展和成長。因此,高校優良政治生態的建構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條件支持。當然,在高校黨建任務之中,教育工作者要清晰地認知教育教學任務和目標,且對于黨建任務以合適的方式開展和進行,使得學生善于接受,樂于接受,從而大幅度提升任務開展效率。
精神文化是高校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是師生成長的重要因素。健康的校園文化不僅可以使得校園充滿濃厚的文化氛圍,使得師生耳目渲染,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和思想習慣,還能使得高?;顒迂S富多彩,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多個興趣愛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在高校政治生態構建之中,校園之中可以開展“三風活動”,也就是所謂的領導風氣、教師風氣、學生風氣,既可以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又能幫助領導、教師、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境界得到提升,為優良政治建設的發展取得一定的實效。像在活動之中,負責人可以根據領導、教師、學生的表現進行評選,從眾多領導、教師、學生之中挑選出較為優秀的代表者,鼓勵領導、教師、學生代表進行演講,或者是對于領導、教師、學生代表進行公開表彰等,來大力宣揚積極健康的文化,從而有效提升領導、教師、學生精神文化。這樣一來,校園中的其他領導、教師、學生也會向著優秀代表所學習,并且還會對于自己心中所出現的疑惑向他人請教,無論是在生活和學習之中,領導、教師、學生,見解和認知也會有所提升,從而構建優良的政治生態體系。另外,負責人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報刊的資源,在固定的時間更新報刊,且優先選擇一些有關黨建設和教育教學,以及思想建設的報刊等,來引導和鼓舞更多的人進行閱讀,從而在校園之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為高校和諧可持續發展提供大力支持。
嚴格遵循教育規章體系,具有特色辦學理念和監管體系,高校才能持續發展,教師才能心無旁騖,學生才能全神貫注,教育事業才能事半功倍。然而,很多高校無法擁有清晰的認知,更無法構建規范的紀律體系,從而導致高校教育質量低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育能力停滯不前,更甚學生在課堂之中目無法紀,出現瞌睡、竊竊私語等情況,致使課堂混亂,毫無紀律可言。因此,高校優良政治生態的建構必須依靠規范紀律體系來維持,進而獲取更佳的教學質量。
比如,高校對于學生上課情況進行調查,對于班級紀律較差的班級進行記名,對于班級紀律較好的班級進行表揚,實施賞罰分明政策,來改善班級風氣,使得高校在科學化的管理和治理結構的保障下得以運行。另外,在高校管理紀律時,還可以對于學生個人進行綜合評價,像學生的出勤率、學習成績、學分等等,都可以作為紀律管理的一部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習慣。除此之外,班級紀律還可以由教師培養班級干部,由班級中的學生進行民主投票,公開透明選擇班級干部,使得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管理之中。如此一來,學生在班級干部的管理之下,以及在高校領導的督促之下,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構建優良政治生態環境,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因此,高校要重視對于人才的培養,要選拔真正有能力和實力的人才,且把個人作風作為選拔的一大要素,從而形成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的選拔風氣,還能形成有利于人才脫穎的激勵機制。如此一來,高校的莘莘學子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以提升自身作為主要任務,從而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另外,高校中的人才才能不被埋沒,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比如,高校對于選人用人中的不良風氣進行防控和糾正,反對以錢用人,淘汰賄賂之人等等,做到基礎的人才重視培養。如此,政通人和,師生滿意,才得以開展下一步任務。其次,高校也要實施一定的人才選拔制度,設立規范的選拔人才體系,對于公然違反規章制度的師生進行懲戒,對于優秀的人才進行錄用和信任,使得他們勝任一定的職位,進行歷練和成長,進一步扛起教育的大旗。這樣一來,高校嚴格依法依規辦學,管理水平提高,學生也受到一定的鼓舞和安慰,從而構建較好的政治生態環境。另外,高校還要對于取得培養的人才進行調查和考核,來進一步證實人才的真實性和價值性,進而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以上舉措,不僅可以證實高校重視人才的培育,還能幫助師生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和優化,為后續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地條件支持。
高校的政治生態建設極為復雜,且工作內容也較為空洞。很多教育工作者無法明確界定工作目標,于是導致工作內容出現一定的偏差,很多教育者認為構建政治生態環境在于滿足上級所交代的任務,于是出現形式主義者;還有一部分教育者認為黨校建設無關緊要,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是重中之重,于是黨校建設成為不得不完成的任務,甚至被視為“負擔”。因此,高校政治建設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對于不同的問題進行不同的解決和克服,從而扭轉尷尬的局面,向著優化高校政治生態環境所前進。
比如,高校對于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實施一定的黨建任務,也可以開展黨建工作的考核等,來判定教育工作者對于黨建的認知,以及對于黨建任務實施和開展的關注程度。隨即,高校對于存在嚴重事務主義傾向的工作者進行思想教育,使得黨建任務不再是表面任務。這一舉措的完成,可以從根源上解決黨建生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使得教育工作者變得政治生態環境構建的大力支持者,從而呼吁更多的人面向黨建任務,進而獲取更佳的教育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育工作者的帶頭領導作用,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還能充分發揮師生的創造能力,使得每一個黨建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除外,高校要對于師生進行黨建教育趣味教學,使得更多的黨建教育工作者發現其中的魅力和樂趣,從而以有趣、多樣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習,解決枯無味的問題。這樣一來,長期的黨建建設必然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還能激發學生對于黨建學習的熱情,提高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意義。
總而言之,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實踐教學之中是必然的,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和聯系。其中,在高校黨建建設之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學認知有了一定的轉變,側重點由學生的學習成績轉變為黨建生態的構建,說明高校教育體系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當然,高校生態建設的道路還要不斷前進和優化,使得黨建精神存在于每個師生的心中,從而整體提升師生素質問題。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身,對于黨建教育體系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更新,并且樹立更為科學的教學體系,使得學生善于學習,樂于學習,進而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這樣,學生才能在優良的政治生態和廉政清正的教書育人環境之下成長,才能獲取身心的提升和發展,進一步使得黨建教育任務發揮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