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珍
(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數據新聞是指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的一種新型新聞報道形式,其優勢在于利用公開的數據,將新聞以數據的形式直觀地、可視化地呈現給受眾,但是數據新聞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在我國數據新聞的普及過程中也表現出了一些問題。因此,探究受眾對于數據新聞的接受度,以及影響受眾接受數據新聞的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對影響數據新聞受眾接受度的因素進行探究之前,筆者首先進行文獻的搜索與整理,從現有的國內外的文獻中歸納出可能影響數據新聞受眾接受度的因素,并通過與10 位同學面對面訪談的方式,確定出可能影響數據新聞受眾接受度的8 個因素。據此,我們提出以下8 個假設:
H1:數據呈現方式越多樣,受眾的接受度越高;
H2:新聞價值越高,受眾的接受度越高;
H3:數據可信度越高,受眾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H4:數據新聞的解讀越詳細,越有深度,受眾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H5:數據新聞越能體富有人文觀念,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H6:受眾的知識水平越高,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H7:數據新聞越簡潔直觀,受眾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H8:數據新聞的說服力越強,受眾的接受度越高。
本次問卷圍繞上文提出的8 個假設進行問題設置,反映樣本對可能會影響數據新聞受眾接受度的這8 個因素的態度。再設置3 個問題,從不同角度來反映樣本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在確定問卷設置后進行了樣本容量為30 的預測試,根據預測數數據分析結果修正問卷中不合理或者是有歧義的地方。最終形成一份數據新聞受眾接受度影響因素調查問卷。
在數據的收集部分,由于本次試驗的樣本需要對數據新聞有一定的認識,且能夠判斷自己對數據新聞不同方面的態度,因此本次樣本選擇了8 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科分布涉及理工,文史等多種學科,學科分布較為平衡。在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剔除無效問卷后,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45 份,問卷回收率為95.4%。
對數據新聞受眾接受度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回收到的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結果顯示克隆巴赫Alpha 值為0.931,KMO 取樣適切性量數為0.834,說明問卷信度效度合格,可以進行下一步研究。
本文對8 個影響數據新聞受眾接受度的因素的相關性做了分析,結果顯示,形式多樣、新聞價值、可信度、人文觀念、深度解讀、知識水平、簡潔直觀和說服力這八個因素均與受眾接受度呈現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這8個因素對數據新聞的受眾接受度存在著正向的影響關系。
本文從影響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度的八個因素出發,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這八個因素進行驗證,最終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數據新聞的形式影響著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數據呈現形式越多樣,受眾越容易被數據新聞這樣的報道方式所吸引,對其的接受度越高,反之,數據呈現形式越單一,受眾接受度就越低。因此假設1 得到了證實。2.新聞不論采取怎樣的呈現方式,都無法脫離對新聞價值的追求,數據新聞所蘊含的新聞價值越高,受眾能從中獲取的有用信息越多,受眾的接受度越高,反之,新聞價值越低,受眾的接受度就越低。因此,假設2 也得到證實。3.數據是整個數據新聞的靈魂,數據新聞要求對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是建立在豐富真實的數據基礎之上的。那么數據新聞的數據可信度必然會影響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數據可信度越高,受眾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因此,假設3 得到證實。4.數據新聞是否對新聞事件作出詳細的解讀影響著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數據新聞的解讀越詳細,對數據的挖掘程度越高,越有深度,受眾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因此,假設4 也被證實了。5.數據新聞是否蘊含人文觀念影響著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數據新聞越能體現人文關懷,越能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越具有溫度,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因此,假設5 也被證實了。6.受眾的原有知識水平影響了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受眾的知識水平決定了其是否能理解數據新聞中包含的信息,進而決定了受眾是否能夠接受數據新聞這樣的報道方式。因此,假設6得到證實。7.數據新聞的報道方式是否簡潔直觀影響著受眾對數據新聞的接受程度,數據新聞越簡潔直觀,受眾越能夠快捷地從中獲取信息,受眾對數據新聞這樣的報道方式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因此,假設7 被證實了。8.數據新聞是否具有說服力影響著受眾的接受度。數據作為數據新聞的表達方式,用簡單的數據講述復雜的故事,將新聞事實以客觀的方式呈現在受眾面前,它的說服力越高,受眾越信任數據新聞的報道,對其的接受度就越高。因此,假設8 被證實。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針對我國數據新聞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可視化呈現方式要豐富多元,具有較強表現力,能夠抓住用戶的注意力。例如使用數據視頻、數據動圖等形式,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數據都要可視化,都要采用復雜的呈現方式,設計上應當力求簡明扼要,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現復雜的數據關系。如果過分裝飾,不僅達不到傳遞效果,還會干擾讀者,影響其進一步思考。只有可視化呈現方式與數據內容相契合,才能真正達到數據新聞可視化的最終目的。
在數據新聞的大趨勢下,利用好數據信息化的優勢來更進一步提高新聞的內容價值是關鍵。在數據信息化社會,新聞內容的價值優化更加便利,數據新聞從業者能夠借助互聯網信息化的便利來更好地獲取所需的數據資料。同時,也由于數據新聞特點,能夠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更加精準高效地服務目標受眾群體。完全可以通過數據新聞的形式,發展針對目標受眾群體的高價值付費新聞內容。
國內數據新聞的生產長期受制于數據開放不足,但在當前全球所倡導的數據開放背景下,我國政府部門的數據公開程度日益提高,這為數據新聞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同時,國內媒體應當發揮自身主動性,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數據來源體系。一方面,我國數據新聞媒體應當加強自有數據庫建設,改善當前大多數依靠第三方數據的局面。一個完善的數據庫不僅可以幫助記者在數據集里查明異常值,在最新消息中保持領先,亦可以幫助記者在新聞發生時快速周轉,寫一篇有深度的文章。因此,數據庫建設是數據新聞生產的重要環節,在這方面,國內互聯網平臺應當充分發揮所擁有技術及資源優勢。另一方面,要重視社交平臺這一數據來源。社交化是當前互聯網的一大特征,社交平臺產生了海量的一手數據。而當前,我國互聯網平臺搜集一手數據的方式大多數為問卷調查,數據獲取成本較高。對比之下,國外優秀的數據新聞媒體則更加重視對社交平臺數據的抓取,并從中尋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其新聞作品與受眾的聯系也更加緊密。
我國新聞業要在豐富數據庫的支撐下,對數據進行分析解讀,深度挖掘數據背后所蘊含的價值。這個價值的內涵不僅包含對所涉及的事物的解釋說明,更包含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通過對多種數據和多則新聞的梳理,揭示其關聯,探究數據背后的規律與聯系,反映事物的本質。
人文理念是新聞表達的基本指導理念,人文關懷是新聞話語的基本價值取向。數據新聞充分發揮其數據科學性的同時,也應當置身于人文觀念語境下,讓數據變得有趣且與受眾關切緊密相連,引起受眾情感共鳴,將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展現數據新聞情感溫度。
要搞好數據新聞的傳播,必須有一大批懂得如何提取、匯總和分析大數據的信息技術人才。而我國目前數據新聞相關工作者素質并不高,缺乏敏銳的數據價值嗅覺。因此,加強數據新聞的人才培養,構建數據新聞的人才體系是推進我國數據新聞蓬勃發展的重要策略之一。特別是要注重將數據新聞傳播戰略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相結合,加強全方位人才體系的構建,提高深入挖掘隱藏在數據中的無限價值的能力以及數據新聞的傳播能力。
結語:數據新聞在新聞客觀性和直觀性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加之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大數據已經成為新聞發展的有力工具。我國的數據新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應當積極利用科技手段,挖掘數據的新聞價值,創新數據新聞呈現方式,同時,也應將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讓數據新聞依托于科學技術,落腳于信息服務,發揮其在新聞傳播方面的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