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云
(上海璟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900)
現代公共建筑空間變化朝著多維度的變化而發展,吊頂空間的高度也越來越高,吊頂內的設備數量顯著增加。對于大空間和概況度的室內吊頂工程而言,頂棚施工是施工質量的主要體現,室內吊頂施工的整體水平和頂棚施工密切相關。本次研究也將基于高品質和高效率的要求探索室內吊頂的工藝選擇。
吊頂的設計是為了彌補建筑結構不足的問題,因為建筑室內層高過高會讓空間過于空曠,因此可以使用吊頂來合理降低高度,利用視覺誤差調節室內空間感,提升室內設計的美感。在室內吊頂施工的準備當中,需要結合裝飾要求設計出具體的組裝要求,然后展開施工放線,根據放線結果繪制綜合平面圖,用于科學規劃不同的功能布局。例如龍骨的布置就應該按照室內大廳的面積做好計算,并將所有購買的材料和準備工藝進行提前規劃,之后再展開各個區域的安裝。
在確定所有的吊點之后就可以進行吊筋安裝,按照現場施工環境的變化,可以選擇不同的安裝方式,例如凝固安裝或焊接安裝。對于目前常見的現澆樓板結構來說,在沒有預埋件的前提下可以先采用射釘的方法預埋膨脹螺栓,然后計算出吊筋安裝的所需長度。對于下端要套螺紋的施工工藝,則應配備好螺母滿足長度調節要求。
龍骨安裝要先進行邊龍骨安裝,固定邊龍骨的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墻體的類型來選擇不同的固定方式。當前常見的剪力墻墻體可采取頂固在預埋木模之內,也可以利用射釘的方法進行固定,且釘距控制在1000mm 左右。如果是磚砌體建筑則直接將邊龍骨固定在預埋件上即可[1]。
在主龍骨安裝環節,主龍骨和吊掛件連接在吊筋上,然后固定好螺母并進行平直調整。可以先使用正方塊釘上圓釘卡住龍骨展開臨時固定,并且在頂面拉出十字線、對角線后調平,直至主龍骨可以被調節在同一平面之上。對于一些面積較大的建筑室內設計,調平過程當中還要保障主龍骨中間區域有略微的起拱。
中龍骨安裝與主龍骨保持垂直,且小龍骨中距計算時要考慮到面板安裝時的性質,密縫、離縫在安裝環節的技術要求有所差異。
橫撐龍骨安裝時與中龍骨保持垂直,安裝區域為吊頂罩拼縫區域。
總體來看,骨架的規劃要以維持室內吊頂龍骨的整體性為基本要求,在沒有應力影響時可考慮安裝紙面石膏板。室內整體設計要滿足防火標準且施工階段的吊筋要采取防腐措施。另外需注意的是主要的電器不可設置在吊頂施工的龍骨部位。
頂棚抹灰在施工時應該和外墻面保持相同的工藝標準,按照彈水平線——灑水——刷結合層——抹面灰的順序進行。石膏版面基層處理以紙面膠帶貼縫后用石膏膩子抹平,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縫隙和接縫按照設計制定的要求來處理。
室內較大的涂裝面縫隙平整之后使用工具刮乳膠膩子,所有的收縮裂縫和砂眼都要均勻地刮,保障線角棱的平衡程度。膩子干結之后用砂紙裹住小木板打磨高低不平區域,但要保護棱角,之后將所有打磨殘渣打掃干凈。在第二遍滿刮膩子時和第一遍的工藝保持相同,但此時的膩子需要和前一遍膩子的刮抹方向保持垂直,直至打磨平整光滑為止[2]。
在涂料涂刷之前清理基層,然后使用排筆從上至下地進行涂刷,先邊線,后棱角,最后小面和大面,陰角處不得有殘余涂料,陽角處不得有裹棱。如果一次涂刷不能到底可采取多層次作業方法再互相配合,且獨立面每次應用同一種涂料。第一遍涂料干透后檢查是否有損傷現象,如有缺陷要局部復涂,并且用牛角刮抹。所有膩子干透后使用細砂紙打磨,不得將漆膜磨穿。
第三遍涂料利用噴槍進行噴涂,從一頭朝著另一頭移動直至不顯眼處收刷,整個噴涂過程當中,墻面采用報紙遮蓋嚴實避免出現污染,且整個噴涂面要光滑和細膩無泛色問題。
燈具安裝過程當中,對于某些室內吊頂要求較高的區域會選擇吸頂燈,在安裝時要考慮到龍骨的承載力,因此可以在線從樓板底面深處支撐金屬架進行連接后再進行安裝,特別是某些較大的燈具可以在安裝部位的龍骨區域進行補強,然后設置斜撐作方開口、圓開口作為燈具連接點。燈具與吊筋連接時埋筋位置應保持準確,此時可以讓燈具上支撐區域附加龍骨,下部和吊筋連接[3]。對于大規模的吊燈安裝時,如果吊頂不大可以考慮在補強龍骨上安裝,組合吊燈則要一邊組合一邊安裝,吊桿和龍骨連接區域使用吊定在龍骨之上。需注意的是如果要在同一頂面設置多個吊燈,那么不僅要考慮到位置和長短關系,還可以以龍骨為基準對吊燈的高低、位置等做出調節。導線進入燈具區域的絕緣保護要適當地留存余量,螺栓連接時同一端子上的導線小于兩根。
在現代設計當中大型公共空間建筑裝飾工程的作用非常突出,而吊頂在整個裝飾工程當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如果要進行大空間的吊頂支撐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吊頂體系、加強反支撐體系、型鋼轉換體系等,按照《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的相關要求,如果吊桿長度在1.5m 以上時,則要設計反支撐,目前吊頂的普遍做法都是吊頂高度在1.5m以上時加設反支撐,吊頂高度3m 以上時則加設轉換支撐。實際的工程應用環節如果吊頂安裝固定點跨度較大,則先設置型鋼轉換層結構再將吊桿安裝在轉換層之上形成支撐最后展開吊頂。上部吊桿長度較大還應考慮荷載大小,吊頂支撐下部吊桿則是為了方便安裝選擇全絲吊筋,并為了提升穩定性選擇增加直徑。在實際工程當中選擇的不同面層材料、裝飾面板差異等選擇會產生不同的豎向荷載與吊桿荷載。吊頂四周和結構的連接區域還應設置局部的構造加強處理。工程實踐環節的吊頂支撐體系可能會出現鋼結構失穩損壞、反支撐下部吊筋失穩破壞等問題,而這些內容也是當前工程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這些影響因素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室內最大風荷載、面層材料選擇、吊頂支撐高度等也應被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并且對某些具體參數展開研究評估主導影響因素。
在工藝選型層面,大空間吊頂支撐的工藝流程包括支撐結構設計——反支撐——測量放線——吊頂施工四個步驟,其中測量放線是關鍵技術內容,需嚴格審核原始依據與設計圖紙,包括現場測量的起始點位與相關數據內容等,測量之后要及時地做好記號并保護。現場測量放線實施的核心內容在于對尺寸數據的高精度要求,在出現誤差之后要及時地做出調整。
另外鋼骨架的安裝先要做好角碼固定和焊接,然后進行網格焊接和焊點防銹處理。如果原結構層是網架結構,那么可以結合網架的可利用固定點位置來對支撐固定點進行調節,最終選擇鋼板焊接等方法展開固定。需注意的是在平面角鋼焊接環節,要給輕鋼龍骨、罩面板留有一定的安裝余量,且相鄰橫向角鋼間距不可超過吊筋間距允許的范圍(900-1200mm)。總體來看鋼網架結構的轉換固定點按照工程要求確定后,豎向角鋼和橫角鋼網格連接選擇鋼板焊接方案。對于支撐體系的選擇則要先確定設計荷載,以風環境模擬方法確定室內風壓后再計算吊頂支撐體系設計自重以得出設計參數量,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可以讓工程人員借助有限元模擬的方式對方案進行評估,再綜合工期、施工條件等確定最終的設置方案,滿足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的相關技術標準。
在當前的建筑室內裝飾工程當中采取精確的施工工藝和施工管理意義明顯,而吊頂工程和頂棚工程本身也是室內裝潢的主要組成部分。要想提高施工質量,需要采取科學的設計和精密的組織方案,輔以嚴格的技術措施提供保障和支持。在今后的工程實踐環節,相關人員應不斷強化基礎要求,為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