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云
(聊城市茌平區圖書館,山東 聊城 252100)
公共圖書館,是指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網絡文獻查詢借閱服務的重要性逐漸上升,引發一系列圖書館資料管理問題,促使了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的轉型和升級。
“互聯網+”時代最明顯的特征是萬物互通互聯,實體書通過向數字圖書轉變實現與人類互通互聯,互聯網是公共圖書館與人民群眾互通互聯的渠道和工具。因此“互聯網+”時代擴大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范圍,“互聯網+”時代下的公共圖書館對社會更有意義。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逐漸下降、工作內容更加豐富,圖書資源的利用率更高、社會效益更大,這些都是“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機遇[1]。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一定的問題,例如人員挑戰、資金挑戰和安全挑戰。資料管理人員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推動公共圖書館數字化需要大量資金,建設數字化公共圖書館之后還需要做好網絡安全保障。
過去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面向的對象是紙質圖書,而“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面向的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因此資料管理的對象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資料管理人員必須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觀念,否則能力和素質與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前景不符。
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具備收藏重要資料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圖書借閱、查詢的功能,無論是哪種功能都是比較重要的,只是“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重要性向人民群眾的方向轉移了而已,因此公共圖書館不能在“互聯網+”時代下忽略資料管理工作。
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的內容更加復雜全面,圖書管理和讀者服務都屬于“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質量管理人員的工作范疇。因此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互聯網時代下資料管理服務手段更加豐富[2]。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只局限在紙質圖書是不行的,網絡時代廣大人民群眾在實體紙質圖書上投入的時間遠沒有在互聯網平臺上投入的時間多,尤其是年輕人群。而近年來老年人群體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投入時間也在逐漸上升,短視頻平臺匯聚了大量的青、少、中、老年人群體。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認識到時代的發展趨勢,逐步將紙質圖書向數字圖書的方向轉變,但是目前公共圖書館整體的圖書資源網絡化水平不足,很多公共圖書館數字圖書資源遠不如紙質圖書資源豐富。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圖書檢索方式與過去并無明顯變化,主要是直接建立檢索模塊,用戶可以直接在該界面搜索圖書名稱、關鍵詞、作者、段落內容等信息。但是這種檢索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用戶對圖書詳細信息不了解或者讀者用戶并沒有明確的圖書閱讀目標時,讀者用戶的圖書檢索效率會非常差,因此目前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料檢索功能并不能讓讀者用戶滿意。整體來說,公共圖書館的資料檢索渠道還是比較少,只有增加各個圖書瀏覽頁面的檢索路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需要同時負責圖書資源管理和人員管理,圖書資源管理即對紙質圖書和數字圖書資源進行整合,讓讀者用戶能夠直接憑借檢索路徑找到對應的圖書,從而保證高質量的資料管理服務;人員管理即直接在互聯網渠道中為對應的讀者用戶提供圖書閱讀服務,這部分工作是互聯網+時代下資料管理衍生出來的服務內容。因此,目前公共圖書館質量管理服務內容明顯增多,直接導致資料管理流程內容較差,這種復雜的流程對資料管理質量的提高極為不利。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需求發生了變化,過去只需要紙質圖書管理人員,但是現在公共圖書館需要更多擅長數字資源管理的工作人員,數字資源服務的對象數量更多、范圍更廣,因此數字資源的服務質量需要能力更強的資料管理人員來提供保障。目前公共圖書館需要的資料管理人才更多,且需要的人才必須在專業能力和思維模式符合要求,否則無法提高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效率和質量[3]。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資源逐漸從紙質圖書向數字圖書轉變,其目的是為更多網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圖書閱讀服務,但是有些公共圖書館在豐富數字圖書資源之后,并沒有使公共圖書館的社會開放程度同時提高,這樣根本無法使公共圖書館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因此公共圖書館不能悶頭對資料管理工作模式進行轉型升級,而應該將公共圖書館宣傳推廣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之上,宣傳推廣和圖書資源數字化管理并行才是正確的轉型方向。這樣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公共圖書館的輻射范圍,否則公共圖書館大力發展數字化建設對全民圖書的推動沒有太大意義。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由前來借閱、閱讀圖書的人員轉變為廣大網絡讀者,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提供網絡圖書借閱服務,這樣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逐漸從實體書管理轉移到數字圖書管理。而數字圖書在是公共圖書館的主要資源,其服務方式就注定了公共圖書館存在網絡安全風險。公共圖書館在提供網絡讀書服務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可以趁此機會對公共圖書館資料庫進行入侵,如果公共圖書館不能同時開展資料管理和網絡安全防護,則公共圖書館在網絡渠道中的數字資源容易遭到破壞。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需要利用網絡計算機技術對互聯網各個渠道上的文字信息進行收集記錄,豐富圖書館的數字館藏資源,然后再將公共圖書館與其他數字化水平比較高的圖書館聯合起來,共享不同類型圖書館的數字圖書資源,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最大化豐富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圖書資源。對公共圖書館來說,數字資源建設至關重要,數字圖書資源的總量應該遠超紙質圖書資源,否則公共圖書館根本沒有利用好各種互聯網技術。為了保障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質量,還應該同步建立多個數據庫,同時為資料管理人員和讀者用戶提供信息記錄服務[4]。
通過實體的圖書館閱讀為基礎結合數字化的線上圖書館,通過兩者相結合,互相輔助協調,以這樣相互結合的方式彌補原有的圖書館閱讀模式的不足,帶給公眾更好的閱讀體驗感,提高資料信息獲取的便捷度,從而提高公眾的滿意程度,促進圖書館閱讀的質量提升,加快圖書館資料管理創新模式轉變,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與國際的先進發展模式相契合。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的主要服務對象已經發生了變化,數字圖書資源的整理并不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只有數字資源的收集錄入需要少量工作人員。如今數字圖書資料管理主要為互聯網平臺中的人民群眾提供服務,因此資料管理流程應該從根本上進行創新,將以圖書為主體的資料管理流程轉變成以人為主體的資料管理流程,這樣才能通過簡化公共圖書館的資料管理流程達到提高圖書館管理效率的目的。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的能力需求發生了變化,但是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的數量仍然很多,在此情況下公共圖書館應該本著先培訓再招聘的原則,先將原有的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向數字圖書資料管理的方向轉變,再根據人口缺口的實際情況從社會中招聘相關人才,這樣才能使公共圖書館的資料管理人員結構更加合理。但是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則不需要遵循此原則,技術人員應該根據公共圖書館的內外環境和實際需要進行招聘。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還應該與政府部門進行合作,利用國家機關的力量對公共圖書館網絡化進行推廣,這樣可以讓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從電視臺、廣播、網絡平臺、媒體等視角了解到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信息,從而推動廣大人民群眾在互聯網數字化公共圖書館平臺上積極開展圖書閱讀活動。公共圖書館也可以與各大廣告商達成合作,利用社會渠道和公共力量完成數字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推廣,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社會開放水平才能讓自身的社會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應該認識到資料管理工作不僅僅是對圖書資源的管理,如何在整體圖書資源的過程中加強對數字圖書資源的保護也是極其重要的工作內容。因此公共圖書館有必要建立專業的網絡安全技術團隊,由專業的網絡安全人員負責為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提供保障,這樣公共圖書館即可放心為我國廣大人民提供網絡圖書閱讀服務,從而利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不斷提高國民素質水平,完善的公共圖書館網絡安全體系是資料管理工作的基礎保障。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但是目前資料管理人員、體系、資源、流程、檢修、推廣、安全等方面均不夠理想,導致公共圖書館的作用沒有發揮到最大。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對資料管理進行轉型升級,運用互聯網思維加強資料管理效果,這樣才能推動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