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子
(廣東金融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網絡環境下,英語文學類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實現整體組織方式以及具體實施方法等多方面的轉變,基于英語文學課程的綜合性特征,網絡信息技術在相關課程教學的設計實施中需要找準切入點,用科學的方法引入應用。教師可結合教學開展的不同環節,通過針對性的轉變和優化,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
有了網絡平臺和技術的支持,教師在針對不同的英語文學課程內容進行組織設計時,可從網絡平臺上搜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源和素材,教學設計思路的選擇,也能夠在豐富性上得到有效提升。這有利于激發出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傳統教學設計思路的束縛,結合具體的課程教學要求和內容設計出更具備有效性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方案。在借鑒了網絡平臺上的相關信息內容后,教師也能夠發現自身所應用的傳統設計思路與方法存在的不足與漏洞,這也有利于教師在后續的教學設計中關注自身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方法。
教學設計工作的核心環節在于針對教學目標的具體教學方法與內容的選取與組織。有了網絡信息技術和平臺的支持,教師可將多媒體教學工具或在線學習系統等具有先進性的網絡化教學工具融入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中,促進實際的英語文學課程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和優化。從學生的主觀學習體驗上分析,當具有先進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工具與系統融入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時,學生對英語文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在高校教育背景下,英語專業的課程教學中,英語文學類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以及文學鑒賞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表達基礎以及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夠真正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英語文學課程的學習任務。相對于抽象的文字性呈現方式,有了網絡信息技術的融合,英語文學類課程的教學組織實施就可以引入更加具象化和直觀化的工具進行應用。教師應當針對不同課程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和具體教學目標明確課程設置的意圖,以便在引入網絡化教學工具進行應用時,通過靈活應用網絡信息技術與平臺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在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中,應用網絡信息技術與平臺具體的方式方法具有多元性的特征。不同的教學組織內容所需要應用到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組織方式都有相應的差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組織過程中,應當掌握多種不同教學工具和系統的基本應用方式,并且觀察和了解不同設備和技術的應用優勢和特點,以便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結合不同的課程教學側重點引入具有適宜性的教學工具和技術進行應用。確保信息技術和系統在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組織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另外,網絡信息技術和系統的先進性也對教師的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前期充分熟悉不同設備和系統的應用原理和操作流程,也有利于保障整個教學過程順利有效地推進。
英語文學課程教學內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發散性,因此教學設計工作的開展中,教師也應當適當考慮學生主觀上的教學設計需求,在整體的教學設計工作開展前積極與學生達成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英語文學知識基礎水平,并且借鑒學生提出的一些教學設計意見或建議。在具體的教學組織中選取學生意見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教學設計環節融入整體的英語文學課程教學中,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教學組織中對自身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學生主觀上參與課程教學的主觀能動性。
英語文學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大都以教師為主導開展相應的教學組織活動。這不僅與英語文學課程綜合性較強的特征有關,也與教師的教育教學組織能力有關。當網絡信息技術與資源融入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前期的教學設計階段應當及時轉變教學設計思路,充分觀察和分析網絡信息技術與相關工具融入傳統英語文學課程教學的科學方法。從課堂導入階段入手,結合英語文學課程的藝術鑒賞性和綜合性特征融入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更加具有生動性的課程教學引導。這種在初步教學階段就融入新形勢和新方法的設計模式,也便于更好地激發出學生主觀上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從教學目標的確認方面來講,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預示著在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可自主掌握的學習方法和資源在充分性上會得到顯著提升。基于此,教師應當適當調整教學設計目標,將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作為側重點來抓。基于學生對網絡信息系統和技術的熟悉程度,鼓勵學生自主通過搜索和采集的方式尋找更多的英語文學學習素材和資源充分做好課程教學前的自主準備工作,為進一步的教學組織實施提供保障。
上文已經提到,在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自主選擇的教學素材和方式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既定的課堂教學組織實施中,教師也應當在具體的教學環節設計上注重靈活性和發散性,力求在課堂教學環節也對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做到充分尊重。具體來說,比較適合于滿足學生差異化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設計以分層教學模式為典型代表。教師應當在核心的課程教學內容組織設計環節中積極選擇分層教學模式,并且在前期對學生的英語文學學習基礎和狀態進行充分了解,以便在具體的教學執行落實環節能夠按照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合理進行分層分組,確保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另外,在相關的輔助工具和技術的選擇應用方面,教師也應當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向學生提供例如微課視頻、多媒體教學工具、文學作品影視劇視頻資料等,在教學組織的過程中供學生進行選擇。另外,還可以組織開展具有實踐性的英語閱讀活動,盡可能將英語文學類課程的教學過程轉變為師生共同探討和欣賞一部英語文學作品的過程,體現出對不同學生學習需求的充分尊重。
除了在教學環節的組織實施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資源和素材外,教師還可以基于網絡信息技術與平臺將具有先進性和系統性的創新教學模式引入到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應用。例如,匹配微課視頻的教學模式以翻轉課堂為典型代表,教師可選擇一個學生熟悉的英語文學作品,鼓勵學生依托自身對文學作品的相關了解程度,通過與其他同學的自主探討與分析對文學作品的英語語言表達方式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了解和把握。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通過與其他同學的討論,促使自身的思維靈活性得到激發。例如,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閱讀片段《項鏈》就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英語文學作品。教師在英語文學作品的分析和鑒賞課中可以進一步引入這篇短篇小說作為教學主題素材進行應用,基于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基礎性了解,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鼓勵學生應用現階段學習到的英語語法知識和文學常識對小說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行文邏輯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在學生完成了自主探究和學習的流程后,教師可通過向學生播放微課視頻的方式對整個文章的思路脈絡以及其中包含的英語理論知識要點進行總結呈現,促使學生獲得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課堂教學體驗。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上來講,當多元化的教學工具和方法融入英語文學類課程的教學組織過程中,是教師本身也應當同步掌握相應的教學思路和組織方法,并且形成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設計指標和教學方法的意識,力求在多元元素融入的背景下獲得規范系統的教學設計效果。
教學評價工作的開展是教學設計環節中的收尾環節,但其重要性仍然是非常高的。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能為后續的教學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也能夠及時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相關課程的學習狀態,為進一步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提供參考。在教學評價的設計工作開展中,教師一方面可從學生的課程學習成績首先進行一個維度的客觀評價,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輔助引進在線教學系統中的評價體系,通過日常教學評價與階段性學習效果評價結合的方式,將線上學習系統中學生的課程學習進度以及完成度等作為教學評價的參照指標進行規劃設計,形成一個具有體系性與程序性的教學評價內容結構。另外,評價工作的開展還應當同步參考來源于學生自身的感受和表達,確保所做出的教學評價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關于教學評價方法的應用和設計,基于英語文學作品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學效果的評價方面,教師也不宜單一的應用課程教學的考核成績或總體的英語課程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而應當結合英語文學課程對學生進行素養培養和能力培養的具體指標內容設計相關的教學評價指標,并且應用比例顯示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這一方面符合英語文學類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確保學生能夠通過評價工作的開展及時發現自身在相關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進一步的學習方向和方法調整提供支持。
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可知在網絡信息技術融入并普及應用后,英語文學類課程的教學設計工作在發散性和靈活性上能夠實現更進一步的增強。教師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和相關輔助工具的豐富性,在教學組織實施的過程中結合不同的課程教學階段融入信息化教學工具和手段開展教學設計,最終為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達成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