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81)
2008年《中國旅游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調研報告》指出了中國旅游人才供需問題、教育資源問題、教材建設等問題。何建民(2008)認為,我國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眾多問題,都與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發展的準確定位與創新方向有關,需要運用戰略管理理論思考解決。劉昌雪等(2008)對 81 家旅游企業進行調查,提出了構建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對策。本研究聚焦貴州山地旅游產業人才需求,通過調研分析,制定培養標準,結合貴州實際環境,構建產教融合協作模型,通過產教融合本土化推進旅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貴州加快推進旅游提質升級,著力優化大旅游總體布局,加大中高端旅游產品有效供給。深度挖掘貴州多元文化內涵,突出宜游宜業優勢,實現全省山地觀光游向復合型旅游轉變,山地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資源強省轉變,努力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為科學、規范、有效利用山地旅游資源,貴州出臺了《貴州省山地旅游標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制定了山地塑體、文化鑄魂戰略,推進山地旅游標準化,出臺了《溶洞旅游服務規范》等10 個山地旅游標準,以期對標國內一流、國際水準。計劃到2025 年,貴州旅游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達16%。
職業教育要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貴州推進職教興黔富民。為奮力開創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出臺了《貴州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特色教育強省實施綱要(2018-2027)》《貴州省職業教育興黔富民行動計劃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將引導職業院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支撐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
深入實施山地旅游人才培養。圍繞產業鏈的需要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優化調整專業結構、整合專業資源、加強專業建設,增設有關課程,加強與其他院校、相關行業企業的聯合合作。要求深入開展產業鏈發展現狀、趨勢和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調研,建立健全適應產業優化升級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新職教以來,在政策引導下,高職教育不斷嘗試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路徑,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要求高職院校要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切實做到職業教育服務地區產業發展需要。
隨著產教融合的不斷推進,對高職教育的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貴州山地旅游資源風險,實現山地旅游產業化發展對于強化旅游資源開發、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隨著我國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對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重要要求,所以加快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成為產教融合背景下貴州山地旅游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保障。一直以來,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模式,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較低,其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保護、產業化發展布局、運營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地旅游產業化發展步伐,因此強化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有效轉變現有專業化人才不足的問題,還能夠為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高技能人才應該是具有專業性、綜合性、高素質的人才團隊,但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還缺乏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標準框架。貴州山地旅游具有自身的諸多特色,產業化發展的專業性較強,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較高,而高技能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由于缺乏標準框架,使得目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存在盲目性和任意性,對高技能人才所具備的崗位能力和專業素質了解不足,僅能進行普適性旅游人才的培養,因此其所培養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滿足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發展的需求。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企業與高職院校的相互合作,目前由于產教融合協作能力不足,進而降低了人才培養質量。首先,高職院校在進行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教學能力,沒有與企業進行對接,學生很難進入到企業進行專業化崗位實踐,因此其專業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校企合作的積極性較低,缺乏統一有效的合作平臺,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還有待于強化,企業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政府部門也沒有搭建起校企合作平臺,因此限制了產教融合的效果,也不利于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應用,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育人標準及實施路徑,導致現階段所培養的人才難以滿足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發展需要。首先,在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沒有深入山地旅游行業內相關企業進行調研,對山地旅游產業化發展目標的了解不足,對具體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沒有準確把握,因此在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任意性,沒有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才培養質量。另外,在高技能人才培養實施路徑方面,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沒有進行有效的對接,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師配備等方面沒有達成一致的協議,使得產教融合沒有在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師資隊伍建設是產教融合背景下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目前師資隊伍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降低了高技能人才培養效果。首先,高職院校現有教師隊伍年齡相對老化,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在先進的教學理論和豐富的企業實踐方面相對缺乏,很多青年教師沒有經過企業崗位實踐,所以其是教學僅以理論灌輸為主,難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踐指導。另外,企業專業化人才沒有充實到師資隊伍建設中,企業的先進經驗沒有流入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所以現有師資隊伍在專業能力和綜合水平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在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還相對有限。
人才培養標準是教育實踐的基本規格和要求。通過對當前山地旅游產業發展及其趨勢的分析研判,梳理總結山地旅游人才崗位勝任力,通過顯像勝任力轉譯搭建職業育人標準框架,在普適性旅游人才培養標準基礎上,注重分貴州山地旅游產業鏈發展所需的人才標準,研究知識方面的貴州少數民族文化、山地避險與急救、非遺保護等貴州旅游場域執業基礎知識,技能方面的民族語言、山地應急避險與急救、民族工藝技藝等特需核心技能,素質方面的山地生態環保、民族文化保護、非遺傳承創新等特色希冀素質。讓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更能符合當前山地旅游產業發展所需,人才成長順應產業發展趨勢。
深化產教融合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現代職教改革的重要舉措。學校和企業固然是產教融合的重要承擔者,但同時也需要政府、行業、社會的共同參與,統籌協調,共同推進。貴州山地旅游人才培養需要充分關注貴州旅游場域特性,以育人為中心,推進產教融合的本土化;堅持企業主體地位,通過政策助推與行業自治相結合激發參與產教融合。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更政策控方向,偏重柔性管理;推進行業組織的政府放權和企業賦權,增強行業自治能力,提升對企業人才流動、人才監管等行業內部自治能力,彌補貴州企業人資管理自身的不足;重視社會參與育人,以社會培訓補充學歷教育,推進輿論監督,激勵生源供給;研究政校行企及社會之間在旅游人才培養方面的多維融合,分析協作空間與權責邊界,塑造貴州山地旅游人才產教融合的生命體。
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充分符合產業發展需求,近年來貴州山地旅游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要探索出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標準及相應的實踐路徑,以此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滿足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發展需求。
人才需求分析是基礎。課題組將山地旅游產業人才需求分析為重要研究基礎,剖析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在旅游人才需求上的一般需求與特需,為探索構建滿足貴州山地旅游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標準框架;
產教融合創新為突破。通過對貴州山地旅游產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政校行企及社會各方特點,重塑角色,引導功能發揮,構建符合貴州山地旅游產業人才培養實際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型。
通過貴州山地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其趨勢分析,調研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狀況,探索構建“一個標準”,即構建滿足貴州山地旅游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標準框架;“一個模型”,即構建符合貴州山地旅游產業發展實際的產教融合育人模型。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師資隊伍建設。因此,在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強化專業化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優化現有師資隊伍的結構,從學歷結構、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優化,使其既掌握先進的理論知識,還能夠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便于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要促使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進入到企業中進行實踐鍛煉,了解貴州山地旅游產業化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具體需求,了解其崗位要求,進而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專業化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另外,要堅持內部培訓和外部引進相結合,對高職院校現有教師隊伍進行專業化培訓,使其掌握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技能,還要從外部企業中引進一批高素質人才充實到教師團隊中,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