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巍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觀察城市天際線,你會發覺這條線確實十分重要。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抬頭看見天際線,遠望看見天際線,周圍還是天際線。這條美麗、神密的天際線時刻縈繞在城市,饋贈著人們。所以,我們很有必要了解、明白、讀懂這條神奇魔幻的線條,并且運用相關的知識把這條線規劃設計好,認真地創造性地把它建設好!
天際線就象一首音樂或者一首詩詞一樣,有著自己的節奏、高低、旋律、和聲、長短、間隔。如何巧妙地把音符或文字組織起來,形成一首優美的交響樂或詩詞,并且符合這座城市的人文歷史、文化風俗、自然環境、審美需求,的確非常復雜,十分不易。但是,不管天際線包括的要素有多少,最后還是會充分地體現在天際線的造型上,用天際線造型來詮釋所包含的各種因素。就象音樂家一樣,通過對音符的組合,最后形成一首表達主題和作者精神境界的完美樂章,比如: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世界名曲《藍色多瑙河》,還比如: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然而,每種事物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天際線不象音樂、詩詞一樣,不是用聲音和文字來表現自我,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既是使用各種造型的線條以及線條的疏密、寬窄、高低和不同造型的線條之間的連接來進行表現,以自己的旋律節奏和韻味來展示城市的人文歷史、文化風貌、經濟社會的獨特狀況。所以,不同的城市所營造的天際線不盡一樣,也就形成各自城市的特色符號。
天際線旋律、節奏、疏密、高低等與天際線的造型相關聯,主要是由城市的規劃設計確定。就目前來看,人們已經提出并在實踐著多種模式:城市多中心、組團或建設、衛星式城市、放射性模式、城市群模式、城鄉一體化、雙城化模式,這些不同的城市規劃設計和模式,都會影響到天際線的營造。但總的來看,新的城市規劃設計的理念和模式,不僅能夠促進城市的生態化建設,優化居住環境,而且有利于克服建筑過于擁護、高樓過于遮擋、綠化面積過少等突出問題,有利于在規劃設計中去成全天際線,從而營造出符合審美規律的優美的城市天際線。
目前,已經十分欣喜地看到《濱江區城市規劃設計及重點片區城市規劃設計》(以下簡稱《濱江城市設計》已成功獲得杭州市政府批復,提出將以“一心、一帶、一路、五片、十點”為抓手,全面提升濱江城市品質,共同規劃全域空間。濱江區擁有錢塘江、冠山、回龍庵山、紫紅嶺等山水資源,在這次的城市規劃設計中進行了景觀風貌分析和優化,強化江邊景觀帶與山體生態景觀的連接,努力將近二十年杭州跨江、擁江發展過程中的標志性成果—“國際濱江”推動進入高質量的生態發展階段。經過新的生態規劃設計,聚焦區域生態優勢和資源特點,對城區風貌進行分類管理,形成重要的山水視廊,“讓市民在市區里也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圍繞濱江建設“快樂創業、幸福生活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總體目標,實現濱江識別的“氣質內涵”,彰顯“未來風、國際范、江南韻”。
由濱江的發展深深地引起我們的思考:一是近二十年來濱江的城市規劃建設已經發展很好,為什么還要作出新的規劃設計?二是為什么堅持生態建市區,回歸“山水視廊”?三是為什么重點對未來“增量”區塊進行了城市規劃設計分析,對開發建設進行前瞻性規劃引導?四是為什么深度思考打造濱江的城市陽臺和地標,實現濱江識別的“氣質內涵”?在思考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濱江城市設計》,可以發現,濱江結合城市設計,在土地出讓規劃條件中,設置了相關要求,“比如裙樓建在哪里,高樓建筑可以布局在哪個點位,‘尺子’和‘標準’都十分明確”,從而給企業明確了方向和建議。如此一來,因為工作做到了前面,企業有了方向,等江邊建筑建好,整體呈現的城市天際線一定會有強烈“設計感”的。
隨著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立,我國越來越重視城市設計工作。今年6 月份,自然資源部發布了《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設計指南》(以下簡稱《城市設計指南》),希望設計工作貫穿規劃全過程,引導各地以設計思維解決城市風貌管控問題。《城市設計指南》提出了城市建設的系統性、程序性、生態性、特色性以及歷史地域、民族文化方面的原則和要求,對于我國城市今后的高質量建設和生態化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及深遠的歷史意義。
城市設計,是跨界于城市規劃、景觀與建筑設計之間,對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的一種設計。根據設計對象的不同尺度、不同要素或設計目的差異,城市設計成果往往具有多層次、豐富性的特點。《濱江城市設計》為杭州全市拿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路樣本,全市各區城市設計也將在后續相繼出爐。而杭州的城市總體設計也正在進行新一輪完善,面向全域國土空間一體化的新要求,將視野進一步從城鎮放大至鄉村,將視角從城市與建筑轉向山水林田湖草的整體協同,從而提升城鄉融合、“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融合、人境和諧、整體大美的國土空間品質。杭州市提出對照《城市設計指南》,今后將在市級國土空間總規劃中強化總體城市設計的內容,充分把握城市的總體空間關系、城市空間品質的營造,尤其是加強實施政策的制定,讓城市設計能夠通過公共政策得以落實,助力高水平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近三十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在快速提升,作為宏觀經濟的一個切面,城市的發展也有目共睹。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推進,截止去年,我國城鎮化覆蓋率已經增長至63.89%,城市數量達到687 個,城鎮常住居民突破九億人口。面對快速膨脹的城市,只有按照《城市設計指南》作為指導,結合各自城市的特點制定公共政策加以布局和管控,以先進的理念進行生態化的規劃設計,我們的城市才能出彩,天際線才會好看。
僅此而已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精心研究構成城市天際線各主要要素之間的相關聯系及影響。比如:目前,一條好的天際線都是由城市的建筑連接而構成,一些藝術家喜歡采取抽象的方法,忽略建筑的其它結構、細節、色彩,僅只保留由許多建筑頂部線條連接而成的線條造型,并作為城市的特征、名片。其實,認真觀察研究一下,不難發現,一條天際線的前面,還會有一條或兩條相對低一些的線條造型,這些線條有時由一些低矮的建筑構成,有時由一些成片的樹林構成,線條造型也蠻好的,對天際線也能形成一個好的輔助,謂之輔助線吧!再分析一下,在天際線的后面,還會出現一些隱約的線型,一般是由遠山或高大的樹林構成,謂之襯托線吧!繼續分析,你會發現在一條天際線的中間,會出現間斷,其間有一些樹林加以連接,使天際線更加活潑、生動,謂之補充線吧!
與天際線相關的這幾條線,如果營造好了,不僅不與天際線相悖,產生不良影響,反而能夠對天際線產生幫助,使天際線更加厚重,形成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的效果。尤其是補充線。但是,一般來說,幾條線之間還是互相有干擾、遮擋和影響的。在城市的規劃設計中,仍然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恰當運用。
天際線的樂章還與城市構成模式、城市道路密度、城市綠化面積密切關聯。一般來說,城市建筑容積率越大、道路密度越大、綠化面積越大就越容易形成優美生態的天際線,反之亦然。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的規劃設計建設標準的要求也在向不斷地提高這些指數的方向發展和提高。比如:德國漢堡的城市綠化率已經達到40%多,大約有120 座城市公園。不僅如此,據不完全統計,德國城市所有屋頂的平均綠化率達到14%,首都柏林有近45 萬平方米的建筑物屋頂實現了植被化,柏林的城市水面加上樹林面積已經占到市域面積的50%。作為以慢行系統為導向的交通暢通城市,柏林地鐵地下150 千米,地面190 千米,城際鐵路300 千米,公交線路5000 千米,聯合構建了便捷快速的交通系統,而大面積森林綠地為慢行交通系統提供了可能。在柏林城區化設計中,道路寬度減少,而道路密度增加,為保證綠地和公共活動空間,停車場主要建在地下和商場頂樓。對比柏林,盡管我們在綠色發展上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但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綠色生態空間、綠色發展政策、精細化治理能力和市民綠色生活習慣方面。
朝著生態化城市規劃設計與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自然的朝向,也開始成為人們的共識。一個時期之后,生態化城市的面貌會逐漸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城市的天際線也更多地會以生態化的或生態化加上經典建筑相結合的面貌加以呈現。城市的功能、品質和人們的生活環境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畫卷般的城市及天際線一定會更加靚亮光鮮。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建設生態化城市,對城市的建筑尤其是單體建筑的經典與風格將會要求更高,對建筑與環境的高度契合、相得益彰要求更高。從歷史角度看,曾經出現過太多的著名建筑和建筑風格派別,比較知名的單體建筑有中國西藏的布達拉宮及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德國的新天鵝堡、法國的圣米歇爾山城堡、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法國的凱旋門……,不勝枚舉。一些主要的建筑流派有中國的皖派建筑、蘇派建筑、閩派建筑、京派建筑、晉派建筑、川派建筑;歐洲的主要建筑流派有:哥特式建筑、古羅馬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地中海式建筑、古典復興建筑、法國古典主義建筑;十八世紀以后,出現浪漫主義建筑、折衷主義建筑、功能主義建筑、現代主義建筑和后現代主義建筑。
歷史上這些不同時期的建筑流派,是歷史建筑文庫里的寶典,為我們留下了十分珍貴而豐富的建筑及理論財富。這些至今看起來依然熠熠生輝、流光溢彩的典籍建筑,對我們的規劃設計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學習借鑒和理論研究價值,仍然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與思考。而現在追求的城市面貌及風格將會受到沖擊,甚至會顛覆,人們需要在分析當前狀況,反思追問中積極探索新的理念及發展。
當前,可喜的是已經有不少地方開始了生態化的城市規劃布局,比如:浙江的德清市、杭州市桐廬縣及臨安區、上海市崇明島、山東的威海市、海南的海口市等許多城市正在利用充足的臨山、臨湖、沿海的自然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化組團式社區,成功轉向不再提高城市密度、向空中發展的格局。優美的社區將會吸引世人的眼光,展現出一種嶄新的緊緊圍繞“三生”布局的新穎社區。
關于城市天際線問題的研究,是一個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課題,也是一個歷史性和現實性兼容的重要課題,還是一個隨時間而發展和不斷更新的課題。研究天際線的問題,追求的是一個審美的問題,其實是一個重大的城市規劃設計與建設發展的問題。時值當下,中國正在推進城鎮化建設,城市也迎來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的城市建設發展日新月異,正在朝著世界化的先進城市跨越,期望在這個過程之中,城市天際線造型營造問題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從而綻放出新的光彩,為城市增輝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