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鳳 , 余光群 , 胡玲玲 , 郭紀斌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0)
根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是創新型人才的凝聚與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因此,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國外極其重視創新創業教學工作。早在1953年,創業教育在美國興起,隨后,日本、英國、德國等紛紛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1]。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始于20世紀末。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首屆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成為第一所將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引入亞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創業教育在我國正式啟動。2016年,我國所有高校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分管理。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1)流于形式,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分離。獨立設置的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學習關系不大,創新教育僅停留在操作層面和技能層面,沒有納入學科建設規劃、人才培養目標之中[2]。2)針對專業設置的創新教育普遍存在產出導向不清晰、重理論輕實踐、缺少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等問題[3]。
針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課題組借鑒成果導向教育模式,以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開設的“機械創新設計”課程為切入點,討論專業層面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模式。
“機械創新設計”是在通識性的創新創業課程基礎上,融合機械專業的基礎課程、核心課程、選修課程,開設的一門思維與技術并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綜合性課程,如圖1所示。該課程以專業為載體,在教學中以專業案例和實踐為支撐,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與方法,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工程應用與實踐能力的目標。課程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該課程目標與OBE教學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

圖1 機械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縮寫為OBE)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來設計課程和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先進教育模式。它于1981年由美國學者Spady率先提出,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應用,已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施模式,受到國內外教育學界的追捧[4-5]。我國在加入《華盛頓協議》后,大量學者對此展開深入研究,如申天恩等從理念淵源上詳細介紹了OBE[4],李志義等研究了OBE的教學設計、執行原則等[6-7],王明海探索了OBE指導下的高職課程的設計原則、路徑、方法等[8]。這些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特別是李志義等所歸納的“四個執行原則”對于具體的課程設計有很強的指導性[7]。
“機械創新設計”按OBE的“四個執行原則”,搭建有機配合、循環推進的課程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OBE模式的課程架構
清楚聚焦。焦點是學生在完成學習過程后能達到的最終學習成果(又稱頂峰成果)。頂峰成果不是由教師想教什么確定的,而取決于國家、社會、行業、用人單位、學校、學生、家長等利益相關方的需求。通過對工業4.0時代下我國機械行業特點的分析,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情況,課題組聚焦“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成果為培養“專業知識全面、創新能力強、溝通有力、積極主動實踐的創新型工程人才”。
反向設計。以頂峰成果為起點,反向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根據課程成果,確定“機械創新設計”的三大目標為:1)知識目標。創新原理與技法、機械創新設計的專業知識。2)能力目標。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3)素質目標。工程素養、創新意識、溝通與協作精神。根據課程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構建創新技法與專業知識相融合的理論教學主線,以及軟件仿真與工程實訓相結合的實踐教學主線。
擴大機會。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多元彈性的個性化學習環境,在時間和資源上保障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成果。課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CAD技術的優勢,借助在線學習平臺和三維軟件,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提高期待。教師制定課程目標達成度的執行標準,檢驗課程目標是否達成,并反饋于課程成果,以此作為持續改進的依據。同時,鼓勵學生以項目組的形式自主選擇參與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激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以賽促學。利用學校“智能工坊”“3D打印創意中心”等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資源,為在校學生創業提供平臺。在此過程中,實行專業教師與創新創業教師雙重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創新知識向創新能力、創業能力遷移。
“機械創新設計”課程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于高職學生應更注重課程實踐性。但若缺少理論知識的支撐,課程將淪為一般的操作課,無法從思維、方法的層面啟發學生;而若過多地講解理論知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不高。課程以項目驅動的創新實踐為主,將創新的理論知識穿插于項目實踐中,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對理論和實踐兩條主線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如表1所示。理論教學主線主要包括創新原理與技法、機構創新設計、結構創新設計、外觀創新設計等,側重創新技法、機械創新知識的培養。創新實踐主線由創新基礎實驗、三維軟件造型、工程實訓組成,側重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養。

表1 教學內容表
在線課堂的興起和繁榮,為學生提供了彈性的學習環境。一方面,教師可根據學生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學生可按照自身需求隨時隨地學習,不受傳統課堂的限制。這正符合于OBE理念所設想的“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從時間和資源上擴大學生到達成果的機會”。因此,該課程依托慕課手段,搭建結構化的線上理論學習平臺。
線下課堂以基于項目驅動的創新實踐教學為主,利用三維CAD軟件或測繪實踐,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產品的創新設計。在具體開展中,以學生為中心,按照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將學生分為3人一小組,進行頭腦風暴式討論、分工協助式設計與實施。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項目實施與管理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協作與溝通素質。
課程目標達成度是衡量成果確定是否合理、課程目標是否達成以及進行持續改進的重要依據,一般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課程通過頂峰成果已確定了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一級子目標和細化的二級子目標,如表2所示。根據層次分析法,二級子目標的考核分數乘以其權重,再與一級子目標權重合成,就得到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在這部分,權重的確定是關鍵。理論上是由國家、社會、行業、用人單位、學校、學生、家長等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共同確定,但操作起來有點復雜。對于評價指標運行的初期,按照平均法確定。之后,可根據實際考核情況分析,進行權重的調整以及指標的優化,再反饋到清楚聚焦課程成果環節,這也符合OBE的持續改進理念和流程。

表2 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表
在創新創業教育大潮中,結合機械專業實際情況,針對創新教育專業層面的“機械創新設計”課程,在OBE理念的引導下,做了如下工作:1)按OBE的“四個執行原則”搭建了有機配合、循環推進的課程架構。2)針對課程特點、課程目標,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構與設計,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技法與專業知識相融合。3)針對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分別依托慕課、三維CAD的技術手段以及工程實訓,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目前,課程正在實踐檢驗中,是OBE教學模式運用于高職高專課程教學的一次實踐探索,以期為機械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