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偽滿時期日本第一次武裝移民退團事件研究

2021-11-29 04:21:56秦玉霞
蘭臺世界 2021年11期

秦玉霞

日俄戰爭后,日本為鞏固從俄國手中獲得的既得利益,將蓄謀已久的移民計劃提上日程。日本“滿洲移民”計劃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試點移民(1905—1931)、武裝移民(1931—1937)、國策移民(1937—1945)。九一八事變的爆發為武裝移民計劃的推行提供了契機。1932—1937年間,日本陸續發動了五次武裝移民,向黑龍江樺川、依蘭、綏棱、密山等地遷入移民2785戶,由于所募移民以退伍軍人為主,配有槍支,軍事色彩濃厚,故稱“武裝移民”。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日本移民東北問題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對第一次武裝移民的研究較少,大多是在有關移民著作的部分章節中有所提及,將其作為專門研究對象的成果較為薄弱。第一次武裝移民作為九一八事變后的首次移民,在日本整個移民侵略計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值得關注的是,第一次武裝移民在入侵東北僅不到一個月時間便出現團員大量退團現象。作為偽滿洲國成立后日偽當局精心設計的一次武裝移民計劃,日本“開拓團”到底是軍國主義宣傳的“王道樂土”還是“人間地獄”,本文試做初步探討,如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學者批評指正。

一、第一次武裝移民團的成立及移民退團概況

1.第一次武裝移民團的成立。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的傀儡政權,并以此為契機向東北進行了較大規模移民。時任日本陸軍參謀長的兒玉源太郎曾發表如下言論,“戰爭不能常勝不敗,永久的勝利與人口的增減相關聯”,將向東北移民視為在戰爭中立于常勝之大計。另一方面,日軍占領東北后,東北各地立即組織抗日武裝,打擊日軍侵略氣焰。為配合關東軍鎮壓抗日武裝,日本決定從1932年開始向東北“治安不良”的地區進行武裝移民。

“彌榮村”為第一次武裝移民的試點地區,位于偽三江省樺川縣永豐鎮,是抗日武裝較為活躍的地區。移民團移居永豐鎮后為進行“祛中國化”,強行將當地中國地名進行變更,其中,將該地命名為“彌榮村”(“彌榮”原為日本神道教用語,意為“繁榮昌盛”)就是移民團用吉祥文字粉飾地名的表現。

第一次武裝移民共計從日本東北部和關東州11縣招募492人,1932年9月,所招募移民在日本接受了為期3周的訓練(以精神訓練為主),出發前在明治神宮參拜,表明前往中國為天皇建立“皇村”的決心。1932年10月4日,全體移民團總編為“佳木斯屯墾第一大隊”,下設4個中隊,每個中隊分為3個小隊。此外還有隨行的農業指導員3名、警備指導員5名以及軍醫1名,每人配有步槍一支,還有迫擊炮兩門及機關槍三挺[1]59-60,其武裝色彩濃厚。1932年10月14日,第一次武裝移民到達佳木斯,因受當地抗日武裝襲擊,移民團未敢即刻上岸,在船中度過一晚后,于次日在依蘭日軍的掩護下進入佳木斯市區。為充分了解當地情況,前期僅派一支先遣班進行探查,1933年2月正式入殖永豐鎮。

2.移民成員退團概況。第一次武裝移民團在入殖后不久便開始從國內招募新成員,所招募成員大多為移民親屬,在人員增加的同時也有因各種原因導致人數不斷減少的情況,其中“因交通不便,糧食和其他物資供應不及時,破爛不堪的房屋尚不完備,致使很多移民灰心失望,不滿情緒日增,自當年冬至第二年春,有很多人退團”[2]151。現將1932—1935年第一次武裝移民退團情況介紹如下。

第一次移民團員人數變動情況統計表(1932—1935)

根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第一次武裝移民團在入殖第一年(1932)有17人選擇退團,其退團人數約占總人數的3.5%;1933年退團98人,退團比例為26%;1934年退團47人,比例為9%(關于1934年退團人數說法不一,有以下兩種說法,一種說法:1932年10月14日到達佳木斯的人數為492人,1933年1月新增加9名木工,共501人,至1934年已減至324人,其中戰死10人,病死5人,退團者162人[3]461,退團比例為32%。另一種說法:1934年戰死及病死19人,退團162人[4]86,退團比例為27%)。1939年,病戰死51人,退團196人[5]97。從中可以看出,1932至1939年間減少的人數大多為退團者,除北大營以外,從日本本土移民而來的11個縣中,退團者約占總人數的一半,且退團比例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從如此高的退團比例來看,大多數日本人無法從根本上接受日本政府為其構建的“王道樂土”。

二、退團原因

移民退團與政策自身的迫害性以及日本殖民者極力構建的“大東亞共榮”的目標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武裝移民實行過程中,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采取了一系列欺騙性手段,致使移民團成員在入殖后發現生活條件與其移民訴求存在一定“差異”,故而導致大量移民退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日本軍國主義的欺騙性宣傳。

(1)對移民侵略行為的美化。日本帝國主義推行移民政策在于將東北作為勢力范圍,為侵略中國提供人力物力支持。第一次武裝移民選擇入侵抗日武裝活躍的佳木斯,首要目的便是牽制當地抗日武裝,維護東北局勢。但為掩蓋政策侵略性,降低國內民眾的抵抗情緒,在招募移民時,日本統治者大多將移民侵略行為上升到“建設祖國、挽救農村”的高度。日本戰犯古海忠之供述:“當時在日本以軍閥為中心,一方面大肆宣傳‘滿洲’是日本的生命線,一方面強調用開拓‘滿洲’的辦法解決日本人口問題,企圖以此使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合理化……因此,在募集移民時經常使用‘為了祖國’的口號蒙騙日本人民。”[6]626然而與在招募時提出的“救濟日本農村”“向大陸移民,成為自耕農”等功利性口號相反,軍國主義者提出的“東亞新秩序”“道義的新大陸政策”等抽象概念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是沒有真實體會的[7]145。日本民眾選擇移居東北的主要訴求是獲得土地和金錢,擺脫國內貧窮落后的狀態,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卻將其解釋為“道義之上的新大陸政策”,“所謂‘道義至上’只不過是為掩飾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一種偽裝”[8]75。

此外,鑒于第一次武裝移民大量退團的情況,日本軍國主義者試圖通過變更名稱的方式降低對移民政策的排斥。“在占領東北后遷入的第一批、第二批移民團均以‘治安不良’為理由,公然稱作武裝移民,但這樣反而造成了招募移民上的困難。”[9]160加之前期退團回國的移民在國內大肆宣傳移民政策的“負面消息”,鑒于此種情況,1935年第二次武裝移民團長宗光彥在長春召開的會議上提議,將原來使用的移民事業改為“開拓事業”,移民改成為“開拓團民”[2]152。因此,在日文史料和著作中大多將第一次武裝移民稱之為“第一次移民”或“第一次彌榮村”。

“開拓”一詞本指通過辛勤勞動,開拓荒地、開拓新領域。日本此舉目的一是在于混淆視聽,掩蓋移民政策的侵略性;二是企圖調動國內民眾移民東北的積極性,用“開拓”示意日本民眾,中國東北是日本“過渡化”的領土,“‘滿洲’不僅僅是滿人和漢人組成的國家,日本民族也是其有力的構成者,‘全滿洲’所到之處,日本人從事和滿蒙人同樣的建國職務,助力其建設‘王道國家’”[10]8。借鑒第一次武裝移民的“經驗”,加之日本殖民者對計劃的不斷調整,后期退團人數有所減少。

此外,為鼓動日本人移民中國東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還在國內掀起了“大陸開拓文學”潮流,通過各種文學作品描繪移居“滿洲”的美好圖景。其中,文學家佐佐木能理男的《武裝移民》以“彌榮村”為創作主題,作者雖然并未進行實地調查,但日本民眾對其作品傳達出的理想、信念和努力給予高度評價[11]222。除“開拓文學”外,大量紀錄片、電影作品同樣成為鼓動日本人移民的宣傳工具。

(2)對移居地的美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經濟蕭條給日本社會帶來了沉重打擊,造成農產品價格以成倍速度上升,另一方面城市失業者大量涌入農村,進一步加重了農村經濟負擔,“以農業立國的日本在土地面積狹小的情況下,調節增加的百萬人口尤為困難”[12]11。人口過剩的情況使本就缺少土地的日本人民開始為爭奪土地發生暴動,“作為平息這種騷動的手段,選擇了‘滿洲’移民。對于沒有土地的農民來說,能無償地得到肥沃的土地以及為他們支付去‘滿洲’的費用,這是很有魅力的事情”[13]519。在其看來,“‘滿洲國’的實際面積為75772方里(日本土地面積單位,1方里合1542.3公頃),是日本本土面積的三倍以上,人口3400萬,不到日本人口的1/2,因此‘滿洲’至少還能容納1億人,從這一點來想‘滿洲’前途有望”[14]171。

但實際上適于農耕的土地已大多被中國人所開墾,日本侵略者為取得理想的移居地,只有強制收用當地居民的既有耕地。從移民團入殖“彌榮村”的情況來看,第一次武裝移民團在“彌榮村”占有土地45000町步(日本土地面積單位,一町步約等于一公頃),其中可耕地10000町步、已耕地700町步、熟地500町步。在實際耕作過程中發現“除永豐鎮外,其附近地區海拔均在200米以上,雖說為耕地,但是作物的栽培受到一定限制”[15]60。而且,第一次武裝移民占有的土地大多為林地,農耕地面積不到山林面積的10%,“在此實際情況下,不得已要從既定區域外的其他區域開發土地,現從滿洲拓殖公社購入位于村西部的土地3000町步”[16]5。日本侵略者所謂的“購買”實質上就是以極低的價格進行強占。

不難看出,向中國東北移民并非像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宣傳的那樣“大有前途”,日本殖民者在制定移民政策之前都會對移居地情況進行細致調查,因此對可耕地情況勢必有詳細了解,對移居地的宣揚無疑是日本統治者試圖通過欺騙性誘導,將國內民眾作為其實現“大陸政策”的“助推器”。

2.在移居地遭遇的種種困難。

(1)遠離故土、思念家鄉。日本侵略者招募武裝移民的首要條件是:意志堅定。他們認為“滿蒙”移民最大的缺點在于“缺乏永久居住的決心,若要是在他所定居20年,他們往往會積攢一部分錢,然后回到日本故鄉,這是他們熱切的想法”[14]181。日本人受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影響較深,中國文化中安土重遷的觀念同樣根植于日本人思想中,可見其并不愿離開家鄉,移居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異國他鄉。第一次武裝移民團所建造的房屋大多是“日本式”房屋,飲食也基本保持國內習慣,此外還創辦了一份名為《北辰》的雜志,發表在“開拓地”的感想,以此緩和對家鄉的思念,以上種種行為都表現出,移民團員雖然來到中國東北進行“開拓”,但依舊保有對家鄉的向往。

為安撫移民遠離故鄉的情緒,移民團在整個過程中,都要接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精神性“洗禮”,其中包括用“鼓勵性”言語堅定“開拓意志”:“諸君為甚早賦予熱切期望之滿洲農業移民出眾者,從我帝都開赴滿洲,難以抑制內心之喜悅,滿洲農業移民之重要性無需多言,滿洲為我國大陸發展之第一線,諸君作為開發滿洲國之先驅,其使命極為重大,持劍前行、執鍬站立,其精神別無二致。”[17]184諸如此類的講話經常被灌輸給移民團員,鼓勵其積極投身于“開拓事業”當中。

此外,移民團在到達“彌榮村”后,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修建神社。“他們是以永久定居的意志來這里居住的社會群體,長年生活在氣候、風土、民俗、民情完全不同的社會里,因而,很可能使其國民性、社會性的團結力及道德意識的維護、發展遲滯。在這一意義上,也必須以行政指導來保證神社及神祇的持續。”[3]333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試圖通過神社為移民團成員建立起所謂的“歸屬感”,以此加強精神控制。

(2)受當地抗日武裝襲擊嚴重。“彌榮村”所在的佳木斯為東北抗日武裝較為活躍的地區,雖為退役軍人,且配有武器,但由于不熟悉當地地勢和抗日隊伍情況,在定居永豐鎮后與當地抗日武裝發生數次交戰,大多以失敗告終。“1932年謝文東(土龍山事件的領導者)的出現,對我移民團農業生產造成了致命打擊。”[18]6據日文史料記載,移民團入殖“彌榮村”后的三年時間里,每月都會遭遇抗日武裝襲擊,且傷亡嚴重。“第一次移民在數十回的戰斗中,戰死十三名。”[19]24加之為九一八事變后進入東北的第一支移民隊伍,應對東北抗日武裝“壓力”較大,“積累了第一次武裝移民的經驗,七年后的今天,治安狀況良好,匪賊不到一萬人,沒有進行武裝移民的必要了……”[20]6由此可見,在與抗日武裝交戰時作出了較大“犧牲”,才取得后期“治安狀況良好”的局面。然而,在中國人民反抗移民侵略斗爭下,第一次武裝移民團身心都受到了嚴重打擊,對抗日武裝達到了整日畏懼的狀態,甚至在出行前都要隨身準備“護身符”,連團長市川益平也抱著有去無回的念頭[21]106,可以說整個第一次武裝移民實行過程就是不斷遭受中國人民襲擊打壓的過程。

但在日文史料中很少能看到統治者為戰死移民感到惋惜的字樣,大多都強調移民愿意為了“圣戰”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無論走到哪個小隊,都聽不到談論土匪的問題,當土匪襲擊時,也多能不為所動……他們說:‘會遭遇土匪一事,從內地出發時已做了思想準備。該死,在哪里都得死,同樣是死,死在屬于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那里為好’。”[15]133可見,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大肆宣傳和蠱惑下,日本民眾已然淪為移民侵略政策的堅決捍衛者和堅定執行者。

(3)不能適應當地生活環境。日本和中國東北氣候、生活習慣差異較大,致使大多數移民無法適應移居地的生活環境。“移民離開已經生活習慣的故鄉,放棄長期養成的風俗習慣,移居衣食住完全不同的異國他鄉會產生珍視生命的不安思想。”[22]1據滿鐵經濟調查會調查,受永豐鎮水質影響,從1933年6月中旬開始,出現了痢疾癥患者,并且人數不斷增加,截至7月中旬,團員差不多全都患病[23]35-36。由于氣候水土、飲食習慣等差異,第二年,除痢疾外,移民團成員不同程度上患有各種疾病。“一般成人多患有呼吸疾病,特別是肺結核,患病率達到了日本本土的三倍。”[22]12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制定移民政策時,為降低因水土不服而患病的幾率,特意從與中國東北氣候條件相同的東北部11縣中挑選應募者,然而此舉并未發揮作用,移民團在入殖“彌榮村”后,患病率依然保持在高發狀態,疾病因素也成為導致移民大量退團的重要原因。

穩定的醫療環境是日本人甘心殖民于海外的前提條件[24]。為保障移民身體健康,日本統治者采取了相應措施。包括大力修建醫院,并在1932年入殖時派有軍醫隨行,但492人的移民隊伍,僅派有一名醫生,團員的健康無法從根本上得到保障,并且由于缺乏醫療資源,婦女生育問題也不能得到保障。除因不適應氣候水土、飲食習慣而患病外,東北地區的嚴寒氣候,風俗習慣等不同也對日本移民產生了很大“威脅”。

通過分析退團原因不難看出,日本軍國主義者并未充分預見移民在入殖地所遭遇的困難:“移民團移居伊始,便被迫與這些匪賊對抗。僅開荒的勞累就非比尋常,加以零下30度的嚴寒,冰冷刺骨。說是住房也就是中國土房,糧食供應也不順利,根本談不上生活上的寬裕。與當地居民語言不通,想與之親近也無交談的時間,何況當時當地居民又表現出嫌惡的情緒。如此,移民伴隨許多犧牲與苦難。移居后才知曉與移居前所說的大不相同。”[25]439之所以出現未預見的困難,究其根本是急于穩定九一八事變后的東北局勢。第一次武裝移民從1932年5月東宮鐵男提出意見書,10月正式進入佳木斯,前后不過5個月的時間,中間還包括募集、訓練、輸送等環節,如此一來,日本軍國主義者將原本可以預見的困難轉移到移民身上,日本民眾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對外擴張的犧牲品。

三、退團事件下的移民政策給中日兩國人民造成的影響

1.移民政策給日本民眾造成的影響。第一次武裝移民除負擔“維持滿洲治安”任務外,作為首次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有其試驗性質,但從試驗結果來看,此次移民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以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意志為指導,無法被大多日本民眾接受。為安撫移民情緒,東宮鐵男一面強調個人意志,一面將移民的妻室移殖過來,并為單身移民招募配偶,即“大陸新娘”,妄圖以此滿足移民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挽救行將奔潰的“試驗移民”[5]96。在軍國主義者看來,“大陸新娘”既可調劑團員精神,又可繁殖生育,因此日本女性在這場戰爭中也未能幸免。第一次武裝移民發起人加藤完治、東宮鐵男、石原莞爾等人作為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他們所奉行的帝國主義就是征服、統治、控制、剝削其他民族,舍此則必亡國[26]17。在此看來,移民侵略政策完全符合日本帝國主義訴求。

日本侵略者為實行移民擴張,除欺騙性宣傳外,還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強制性手段,帶有濃厚的法西斯主義色彩,表現出軍國主義顯著特質。日本作為帝國主義國家,在推行移民政策時將其奉行的軍國主義理念踐行得非常徹底。為實現大規模擴張和永久占領,軍國主義者將日本民眾當作了殖民擴張的棋子,而并未切實站在民眾立場考慮。按加藤完治的設想,只要有一張鍬、一把鋤,任何嚴寒凜冽的大地都可以開墾[25]668。“移民一興一廢最重要的是采取順應移住地風土環境的生活方式,或者積極地采取征服移住地自然風土的生活方式,亦或者采取兩者折衷的方法。”[22]2-3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看來,移民團員所產生的對生活環境的不適可以采取順應或者征服的手段解決。

面對大量移民退團的情況,日本帝國主義對這一問題的原因進行了總結,然而,“日本軍國主義在歷史舞臺上演的重大罪行,往往都是以國家、民族、人類進步的宏大敘事為借口,他們以某種社會理想和外界環境為由推脫自己的罪責”[27]13。因此,軍國主義分子將退團原因悉數歸因于移民團員自身:“退團人員中受教育者較多,凡是受過中等教育,充當農業移民是不合適的……雖說是農村出生者,但他們從小就在外闖蕩,從未干過農活;過去從事商業或工業者(當過工人)的較多;漁村出生者較多;曾經在北海道或其他林業地區當過林業工人或從事過與林業有關的商業和工業者較多;在東京等大城市居住過的人較多;在北海道一帶居住過的人中也有適合作移民和不適合作移民的兩種。”[8]462

軍國主義分子將移民的退團全都歸結于移民團員之前所從事的職業,對于其政策本身所帶來的危害完全忽略。由此可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并未從退團事件反思移民政策的不合理性,也并不承認其政策本身給本國和他國人民造成的傷害。除將退團原因歸結為移民在國內從事職業外,關東軍還將移民退團歸因于移民自身意志薄弱。“盡管500名成員是依據嚴選主義所選拔出的素質、精神堅定可靠者,但在彌榮村生活存在很大的困難,即使采取了嚴選主義,實際上依然有意志薄弱之人,如果將這樣意志薄弱的人繼續留在移住部隊,終歸是不會勤勉的,且其會擾亂秩序,破壞良好的風俗,故對于像如此畏懼之人,應斷然給予除名處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28]12-13退團被冠之以“除名”處分,如此便可將退團問題歸之于移民自身。

作為國家政策的決策者和參與者,本該是為本國人民謀取利益,但日本統治者所推行的移民政策是完全將本國民眾當作了馬前卒,以此建立“五族協和”的“王道樂土”。實質上,移民在入殖東北后并未獲得日本政府承諾的土地和金錢,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日本戰敗前三年,黑龍江省寧安縣石頭站地區8個村約3000人中,餓死人數占全體人數的18.1%,其中約有20戶全員餓死或凍死[29]375。甚至在戰爭失敗后,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丟盔棄甲下僅想保全自己,日本民眾則被當作棄民拋棄在中國東北。據移民團員松田千衛在戰后撰寫的《開拓殘留妻子的證言》中記載:“……到了樺川縣,團長和一些日本士兵將1600余名的男女老幼集中于東板房開拓團本部的20多間大房子中,用汽油點燃,外面用機槍掃射,用手榴彈炸,只有少數人幸免于難。”[27]52據1945年對“滿洲開拓團”戰后去向的情況統計,入侵“滿洲”的移民總人數約225487人,其中死亡45985人,占總人數的20.4%;被日本帝國主義棄留中國者約11600人,占總人數的5.1%;失蹤45027人,占20.1%;未退伍者30006人,占13.3%;在日本復員4666人,占2.1%;返回日本者約87894人,占39%[30]329。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打著為本國民眾建立“王道樂土”的口號將其誘騙至中國東北進行殖民侵略,戰敗后卻將其殘忍地拋棄在異國他鄉,由此可見,開拓團移民非但不能挽救社會危機,反而給日本民眾造成了更大災難。

2.移民政策給中國民眾造成的傷害。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主導下的移民政策不僅對日本民眾造成了影響,更是給中國民眾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據日本戰犯平井豐一在戰后供述,“把日本農民移入中國東北,壓迫原來的中國農民,這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體現”[6]635。日本民眾雖然是受害者,但我們也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作為每一個參與到這場戰爭中的日本人都不是無辜的,他們是戰爭的受害者更是加害者,“所謂‘受害者’的經歷只是其‘加害者’身份的衍生物”[31]45。他們始終認為“‘滿洲國’永遠不僅僅是‘滿洲人’的‘滿洲國’,應該是和日本共存共榮的新天地”[10]8-9。在這樣的幻想下,日本移民在移民地為所欲為,以其所信奉的高度“民族優越感”在中國東北參與種種犯罪。

移民在移居地不僅參與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同時也對中國民眾進行了嚴重的民族壓迫和剝削,使其備受欺辱。移民在移居中國東北后,并未意識到入殖地并非屬于自己領土,他們熱衷于侵略別人的家園,將自己所受背井離鄉、骨肉分離之苦強加給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他們雖是受日本軍國主義欺騙移民中國東北,但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每個人如同準軍人一樣,愿意為集體和團隊做任何事情,甚至是犧牲個人的生命,他們對國家的“堅貞”,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27]11。正是由于這種心理,使他們完全忽視了其侵略行為給當地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

1932年,依蘭縣自衛團長謝文東團結土龍山附近村民,反對移民團收買土地的暴行,殺死移民十余人,然而土龍山事件的爆發激起了日軍更加瘋狂的報復,據當時親歷土龍山事件的村民回憶:“剛過晌午,日本兵來了,前面是三輛大汽車,滿載兵員和槍炮,后面是馬隊,手無寸鐵逃難的人驚慌失措……不到半個小時,從韓文門前到西溝子,這六里的大道上死尸橫躺豎臥,遍地是血,這次慘遭日軍(1932年為武裝移民時期,此處的‘日軍’均指日本移民)殺害的同胞共有60余戶216人。”[32]108在日本學者看來,“沒有任何原因而殺害中國人的犯人抱有‘在滿洲可以為所欲為’的思想,這是來源于以軍事占領為后盾的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本質”[9]158。

除肆意殺戮中國民眾外,移民團入侵東北后驅逐當地居民,非法強占了大量土地。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活來源,日本移民對土地的掠奪致使數以萬計的中國農民被迫離開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開始逃亡之路。“彌榮村”移民團在與當地民眾締結的“第一次移民用地特別議定書”中反復強調“不影響‘滿洲人’的生活,主要選用未耕地”[15]58。然而這僅是欺騙性的說辭,除強占大量未耕地外,還以極低的價格強制收買了大量已耕地。“第一次移民團在到達樺南縣永豐鎮時,就強占耕地700町步,將當地中國農民99戶約500人趕出移區。”[30]11-12作為代價,僅僅支付給每人5元的“搬遷費”,此舉與強盜并無二致。自始至終,日本掠奪東北資源都呈現出“徹底性、全面性和無差別性”[33]180的特點,并且在非法占領當地人民土地后,移民團以勞動力不足,無法完成大面積土地開墾和種植為借口,雇傭當地中國民眾為其勞作。據統計,“彌榮村”雇傭年工400人,日工達18000人[34]92。日本移民和中國農民之間形成的雇傭關系,本質上屬于殖民壓迫關系,中國雇農不但沒有工資收入,還要遭受非人待遇。可見,日本移民者完全是侵略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其給中國民眾帶來的傷害是無法因為他們也曾是受害者而抹去的。

日本戰敗后,無數移民淪為難民逃亡,在逃難路上大部分喪生,也有很多淪為“大陸新娘”的日本婦女、慘遭戰爭迫害的兒童被當時的中國家庭所收留。與日本帝國主義將本國國民殘忍拋棄的舉動相比,遭受日本移民團迫害的東北人民并未像日本侵略者迫害中國人民一樣對其進行民族復仇。相反,面對無數被遺棄的移民團成員,中國人民發揮了超越民族、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東北民眾之所以這樣做并不是他們忘記了國仇家恨,而是在戰爭面前,被日本侵略者所遺棄的移民團員同無數喪失家園和生命的中國人民一樣,都是戰爭的犧牲品,善良淳樸的東北人民不愿意泯滅人性,將戰爭的災難進一步延續下去。

綜上所述,從第一次武裝移民退團事件可以看出日本移民政策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欺騙性。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打著匡救日本農村、維護“日滿一體”、建立“王道樂土”的幌子,用欺騙性手段將國內民眾誘騙至中國東北,為實現其侵略意圖全然不計得失。第一次武裝移民總計人數并未超過千人,卻將近有1/3選擇退團,后期“國策移民”計劃在20年間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其退團人數未想可知。二是殘酷性。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制定移民政策時并未完全站在日本民眾角度考慮,因此造成大量移民無法接受移居地的困難選擇退團。同時軍國主義主導下的移民政策不僅對本國民眾造成了傷害,而且嚴重傷害了當地居民,造成數以萬計的中國民眾流離失所,甚至喪失生命。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不僅戰時欺騙日本民眾,掩蓋其移民政策的侵略性,直至戰后的今天仍有日本右翼分子否認對中國東北移民侵略的歷史,渲染向東北移民是對中國東北的“建設開發”。但歷史是不能被篡改的,移民侵略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罪證,我們有必要對日本侵華歷史進行梳理,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同時,移民退團事件也是日本殖民侵略戰爭的殘酷性的真實體現,戰爭是災難的源泉,只要有戰爭的發生,必然伴隨著戰爭雙方財產的損失、社會生靈涂炭,甚至造成一個國家的滅亡,書寫歷史就是為了以史為鑒,遠離戰爭,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正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青青国产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 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欧美不卡| 久久77777|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欧美日本激情| 99在线视频精品|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精品丝袜|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va| 日韩午夜片|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久看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a级毛片网| 91亚瑟视频| 91无码网站|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a亚洲天堂|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视频一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一级全黄毛片|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欧美爱爱网| 午夜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91青青草视频| 国产主播喷水|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欧美亚洲第一页|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国产福利拍拍拍| 青青青国产视频|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69综合网| 草逼视频国产| 四虎亚洲精品|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欧美区日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