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燕 秦 霞 邱 峰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重慶 400010
復發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自然流產,影響2%~5%的孕齡女性[1],病因十分復雜,使用目前技術無法查出的致病因素,稱為原因不明復發性流產(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其80%以上主要與妊娠免疫耐受有關。據報道,維生素D(vitamin D,VD)在炎癥反應、著床、免疫功能和胎盤血管生成中具有潛在作用,維生素D 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VDD)對胎盤發育和胚胎植入有不利影響[2-4]。盡管有這些發現,但人們對URSA、VD、VDD 這些因素之間聯系的臨床重要性的理解是有限的。近年來,研究VD與URSA 免疫相關的單個研究樣本量少,且各研究間存在不一致,將目前的知識水平轉化為臨床建議具有挑戰性。因此,本研究擬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對VD與URSA 免疫的相關性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臨床決策提供循證依據。
1.1.1 研究類型 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病例對照研究。
1.1.2 研究對象 病例對照研究中URSA 患者作為試驗組,正常妊娠女性作為對照組。RCT 研究中,對URSA 患者進行分組,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URSA 患者,均符合美國生殖醫學學會最新指南的診斷標準[1]。
1.1.3 干預措施 病例對照研究無干預措施。RCT 研究的干預措施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如黃體酮、葉酸、阿司匹林、淋巴細胞免疫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干預措施的基礎上加用VD。
1.1.4 結局指標 25-羥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自身抗體、淋巴細胞計數、流產率。
1.1.5 排除標準 ①個案、綜述、基礎研究、會議論文;②不同數據庫重復檢索出的文獻;③數據不全且聯系通訊作者也無法獲取所需數據的文獻。
檢索PubMed、EBSCO、CNKI、CBM、VIP 和萬方醫學網數據庫,檢索時間從建庫至2021年1月,采用自由詞與主題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索。中文檢索詞包括:復發性流產、復發性妊娠丟失、維生素D、鈣化醇、骨化三醇;英文檢索詞包括:recurrent miscarriage、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ecurrent pregnancy loss、vitamin D、calciferol、25(OH)D。
由2 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如遇分歧討論解決或交由第三位研究者協助判定。采用自制的表格提取資料,包括:納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VD 定量方法:化學發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um,LC-MS/MS);結局指標等。
RCT 和病例對照研究分別采用改良版Jadad 量表[5]和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6]進行質量評價。
采用RevMan 5.3 版統計軟件進行meta 分析。計量資料以標準化均數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計數資料:RCT 以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CI 表示;病例對照研究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CI 表示。若各研究間統計學異質性較小(I2<50%且P>0.1),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則采取隨機效應模型。采用敏感性分析找出對異質性影響較大的文獻,并分析具體原因。meta 分析的檢驗水準為α=0.05。
初檢共獲得相關文獻405 篇,經逐層篩選后,最終納入12 篇文獻[7-18],其中英文文獻6 篇[7-8,14,16-18],中文文獻6 篇[9-13,15],共2114 例受試者,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病例對照研究和RCT 的質量評價分別見表1 和表2。

表1 納入研究基本信息和質量評價

表2 3 篇RCT 文獻的質量評價
2.3.1 25(OH)D 水平 共納入7 篇文獻[7-13],URSA 作為試驗組,正常妊娠女性作為對照組,檢測兩組的血清25(OH)D 濃度。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P<0.000 01,I2=9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的25(OH)D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MD=-1.46,95%CI(-2.08,-0.84),P<0.000 01](圖2)。

圖2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25(OH)D 水平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3.2 自身免疫抗體 共納入3 篇文獻[11,14-15],根據血清25(OH)D 濃度將URSA 患者分為試驗組(<30 ng/ml)和對照組(≥30 ng/ml),檢測兩組的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抗心磷脂抗體(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25(OH)D<30 ng/ml 組URSA 患者的TPOAb、ACA、ANA 陽性率高于25(OH)D≥30 ng/ml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3.87,95%CI(2.27,6.60),P<0.000 01;OR=2.96,95%CI(1.53,5.75),P=0.001;OR=2.54,95%CI(1.54,4.17),P=0.0002](圖3)。

圖3 25(OH)D<30 ng/ml 組與25(OH)D≥30 ng/ml 組URSA 患者TPOAb、ACA、ANA 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3.3 淋巴細胞計數 共納入3 篇文獻[11,14-15],根據血清25(OH)D 濃度將URSA 患者分為試驗組(<30 ng/ml)和對照組(≥30 ng/ml),檢測兩組的CD4+T、CD56+NK、CD19+B 細胞計數。各研究間有統計學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25(OH)D<30 ng/ml組的CD4+T、CD56+NK 細胞計數高于25(OH)D≥30 ng/ml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MD=1.65,95%CI(1.29,2.01),P<0.000 01;SMD=0.83,95%CI(0.35,1.31),P=0.0008];而25(OH)D<30 ng/ml 組與25(OH)D≥30 ng/ml組URSA 患者的CD19+B 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SMD=1.74,95%CI(-1.07,4.56),P=0.22](圖4)。

圖4 25(OH)D<30 ng/ml 組與25(OH)D≥30 ng/ml 組URSA 患者淋巴細胞計數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3.4 流產率 共納入3 篇文獻[16-18],將URSA 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在VD 治療一定時間后,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隨訪并記錄妊娠結局。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P=0.62,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URSA 患者的流產率低于對照組URSA 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0.53,95%CI(0.31,0.89),P=0.02](圖5)。

圖5 兩組URSA 患者流產率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5(OH)D、CD56+NK、CD19+B 存在統計學異質性,改變研究效應模型,前后結果無明顯變化。25(OH)D指標考察中,當剔除“王立芹[9]”“郝月蘭[11]”“黃仲英[13]”的研究后,異質性檢驗P=0.17,I2=40%,剔除后合并效應值無明顯變化,說明這幾項研究雖然是該指標異質性的主要來源,但并未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本研究敏感性低,結果較為穩健可靠。CD56+NK、CD19+B 研究存在異質性較高且無法判斷異質性來源的缺陷,故結果可信度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25(OH)D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VDD 的育齡女性更易發生RSA。Andersen 等[19]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表明,VDD 與妊娠早期流產風險增加相關。齊雅杰[20]的研究結果也充分說明,RSA 與VDD 有關,表明RSA 患者補充VD 是有意義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25(OH)D<30 ng/ml 組URSA患者的TPOAb、ACA、ANA 陽性率高于25(OH)D≥30 ng/ml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這些抗體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生殖結局不良有關,而自身免疫異常是生殖失敗的一個風險因素。VDD 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和嚴重性是密切相關的,VD 通過抑制活化的B 細胞持續增殖及誘導B 細胞凋亡,調節自身抗體產生,而VDD 可誘導B 細胞過度活化,導致自身抗體水平增加[21],進而影響妊娠過程。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25(OH)D<30 ng/ml 組的CD56+NK 細胞計數高于25(OH)D≥30 ng/ml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據報道,妊娠前期對RSA 患者NK細胞活性的評估可以預測下一次的妊娠結局[22]。此外,孕婦外周血NK 細胞水平升高可預測正常核型孕婦的自然流產[23]。Chen 等[24]研究結果表明,VD 能夠去極化細胞質中穿孔素的表達,從而降低RSA 患者的NK細胞毒性,提示VD 可能在調節RSA 患者NK 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25(OH)D<30 ng/ml 組的CD4+T、CD56+NK 細胞計數高于25(OH)D≥30 ng/ml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VD 已被證明可調控活化T 細胞,抑制胎盤中促炎Th1 細胞因子如γ 干擾素(interferon-γ,IFN-γ)、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產生,誘導Th2 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 的產生[25]。
補充VD 能改善RSA 患者的妊娠結局,從生殖免疫學的角度,妊娠屬于同種異體移植的過程,依賴于母體對胎兒的正確識別和免疫耐受,而RSA 的發生則是同種異體移植失敗的表現[26],VD 可能通過降低自身抗體、Thl/Th2 型的Th2 型細胞因子偏移,及調控NK 細胞數量和功能等途徑促進母體對胚胎產生免疫耐受,避免母體對胚胎發生免疫排斥反應,從而促進成功妊娠[27]。
研究的局限性:①本研究納入的結果可能受到定量方法多樣性的影響,導致這些研究具有不同程度的偏倚。②納入的病例對照設計,可能高估了這種關聯的影響大小,并使暴露與結果之間的時間關系變得不太清楚。③每種結果可用的研究數量較少可能存在發表偏倚。
綜上所述,VDD 的RSA 患者自身抗體陽性率、CD4+T 和NK 細胞均升高,這些都是URSA 的危險因素。補充VD 可降低流產率,表明VDD 可能是URSA涉及的免疫學改變的病因或惡化因素,因此推測VD可能是這一特定婦女群體的治療選擇。但由于本研究數據的觀察性質和研究數量較少,無法從這些發現中推斷出因果關系,因此仍需要高質量RCT 來研究證實VD 和URSA 患者免疫因素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