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芳 萬 敏 鐘紅霞 嚴瑞瑩 譚啟優
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腫瘤科,江西贛州 341000
腫瘤的發病機制相對復雜,且具備多種高危影響因素,不僅會增加預防難度,同時也會給臨床控制帶來不便。有學者[1-2]指出,由于我國缺乏腫瘤疾病的有效篩查技術,加之早期診斷率低,導致腫瘤患者總體治療效果偏差,且容易發生復發和轉移。因此,如何采取必要措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是目前我國腫瘤預防和治療研究的關鍵所在。為進一步提升腫瘤早篩率,贛州市立醫院腫瘤中心定期開展社區義診活動,及時發現腫瘤高危人群,繼而將其納入到醫隨管理平臺中,提升腫瘤早篩率,強化疾病預防與控制效果,現對社區義診聯合醫隨管理模式進行分析。
選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腫瘤中心組織開展定期社區防癌義診活動的120 例腫瘤高危人群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意識清晰明確;②認知功能正常;③可進行正常交流;④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②依從性差; ③中途退出者。將其中自愿加入醫隨平臺的60 例患者設為觀察組,納入醫隨平臺,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齡25~60 歲,平均(46.32±3.24)歲。將其余的60 例高危人群設為對照組,其中男34 例,女26例;年齡25~60 歲,平均(46.51±3.19)歲。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于2020年1月至12月開展社區防癌義診活動,整合院內醫療資源,并且成立腫瘤中心,由中心醫護人員組織實施社區義診活動,具體如下。①制訂義診計劃,確定義診時間、地點、義診對象,工作人員安排制作疾病防治宣傳手冊,制作防癌信息調查表,提前1~2 周下社區聯系義診事項并做好宣傳。②義診當天首先進行信息資料采集,填寫早篩信息調查表,發放宣傳資料,由醫生提供診療咨詢服務,按診療結果將患者分流,進行針對性免費早篩體檢,整理檢查結果,篩查出腫瘤高危人群。③對納入對照組的高危人群進行電話聯系,告知體檢報告結果。④觀察組高危人群在做好上述工作外,由接診醫生詳細解讀體檢報告,并邀請其加入醫隨平臺,于2021年1月開始,平臺包含患者管理、患者標簽、患者公告、資源庫、文章推送、問卷調查、預約專家、復查日程提醒、團隊管理、數據報表等模塊。患者加入醫隨平臺后,可實時在線咨詢疾病相關知識。通過定期開展社區義診和免費初篩,有針對性地選擇腫瘤高危人群,制訂專業的檢查項目,使腫瘤患者達到早篩的目的。由專業的醫生團隊對報告書進行詳細的分析及解答,指導患者后續的檢查及治療。醫務人員對腫瘤高危患者實行病情跟蹤、評估病情進展、選擇最佳治療時機、制訂診療方案,時間為3 個月。
比較兩組腫瘤高危人群的早期診斷率、治愈率,做好記錄與統計。經滴血芯片檢測、納米檢測、蛋白質指紋圖譜、例行體檢及基因檢測等實施診斷。治愈標準為癥狀表現基本消失或者明顯好轉,對日常生活無影響或者影響小。同時,比較兩組對社區義診、病情管理、診斷治療的滿意度評分,三項分值范圍均為0~100 分,每項作答25 題,采用0~4 分法作答,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滿意度評分根據文獻[3-5]資料中的內容進行設計,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獲得,經醫院10 名專家進行修改和完善,內容效度指數為0.89。選取多名患者預實驗,結果顯示其Cronbach′s α 系數為0.802,信效度良好。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腫瘤高危人群早期診斷率(93.33%)高于對照組(5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腫瘤患者治愈率為83.93%,高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診斷、治療情況的比較[%(n/N)]
觀察組患者對社區義診、醫隨管理、診斷治療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對社區義診、病情管理、診斷治療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對社區義診、病情管理、診斷治療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社區義診滿意度 病情管理滿意度 診斷治療滿意度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95.13±3.46 86.53±5.13 8.544 0.000 94.32±4.33 84.24±5.77 12.354 0.000 95.39±3.43 79.62±5.83 9.638 0.000
目前,我國民眾體檢意識較低,導致很多疾病無法被早期篩查出來,很多惡性腫瘤患者發現時已經處于中晚期狀態,而發展到晚期后癌灶容易向多器官轉移,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綜合治療,如手術、化療、放療及姑息治療等[6]。一般而言,惡性腫瘤早期被發現后,通過及時治療,可達到治愈目的,從而降低患者痛苦,避免中晚期治療花費高額醫療費用。因此,做好早期篩查對防癌、治癌具有重要意義[7-8]。
2020年,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整合院內醫療資源成立腫瘤中心,定期進行社區義診活動,對社區群眾進行腫瘤疾病知識的宣傳,讓更多的群眾了解早篩的益處,積極防治腫瘤。針對高危患者進行專項早篩免費體檢,醫院可獲取高質量的腫瘤患者登記信息,及時掌握癌癥的發病動態,提高腫瘤患者的早篩率,讓患者早期得到治療,恢復健康[9-10]。通過免費初篩,有針對性地選擇腫瘤高危人群,制訂專業的檢查項目,對腫瘤患者達到早篩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引進醫隨平臺,該平臺包含患者管理、文章推送、預約專家、復查日程提醒、團隊管理等模塊。實際上,醫隨管理能夠為醫患溝通提供良好的平臺,為患者建立信息管理、溝通渠道,并且由專業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最佳服務,在掌握患者實際情況后,為其提供專業指導[11]。
在實際操作時,要求所有納入到醫隨平臺的腫瘤高危人群必須認真、詳細、真實地填寫個人資料和信息,由專門負責的管理人員審核后加入到平臺中。患者通過醫隨平臺實時在線咨詢疾病相關情況,專業醫生團隊對患者體檢報告進行詳細分析,解答患者疑問,并且對其后續深入檢查、診斷及治療進行相應指導。利用醫隨平臺,針對義診篩查出來的腫瘤高危人群,醫護人員對其開展病情跟蹤,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其病情進展情況進行評估。結合患者病情,為其制訂治療方案和計劃,選擇最佳的手術或非手術治療時機。通過上述工作,腫瘤高危人群可獲得早期篩查,進而對其作出明確診斷。對于癌癥患者而言,早期診斷后及時對其進行治療,90%的早期惡性腫瘤有機會治愈,從而避免病情發展到中晚期[12-13]。
江西省贛州市立醫院腫瘤中心通過舉辦社區義診活動,免費提供體檢服務,目的是為了提升腫瘤早篩率,而對于發現的腫瘤高危人群,將其納入到醫隨平臺中,對其開展集中管理;患者通過社區防癌義診加入醫隨平臺,可以實時掌握自身疾病動態,從而配合診斷及治療,獲得最佳治療時機,提高總體治療效果。本研究以義診初篩發現的腫瘤高危人群為研究對象,將腫瘤高危人群分為兩組,結果顯示,加入到醫隨平臺的患者的腫瘤早期診斷率達到93.33%,治愈率則達到83.93%;未加入到醫隨管理的高危人群中,早期診斷率為53.33%,治愈率為25.00%,與文獻[14-15]報道內容基本一致,提示社區義診聯合醫隨管理模式可顯著提升腫瘤高危人群早期篩查率,并且能夠盡早獲得明確診斷,使治愈率得到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通過社區義診篩查腫瘤高危人群,隨后將其納入到醫隨管理平臺中,可提升腫瘤早期篩查率、診斷率及治愈率,在腫瘤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及后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建議推廣應用。由于本研究人員有限,后續還需進一步選擇更多樣本實施驗證,尋找一種靈敏度高、快速、特異性好以及簡便的方式,以此進一步提高腫瘤早期篩查率、診斷率以及疾病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