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霞 陳淑珠
福建省莆田涵江醫院檢驗科,福建莆田 351111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特有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水腫、尿蛋白、高血壓,嚴重時可引起抽搐、昏迷、臟器功能衰竭等,是危害母嬰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1-2]。正常情況下,隨著妊娠期的增長、胎兒發育等影響,孕產婦機體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其中以凝血指標和纖溶系統變化為主。胎兒可經臍帶從母體獲取營養物質和排泄自身代謝廢物,增加母體的血容量,加大機體機體負荷,增強血液的凝血因子活性,減緩機體血液流速,使其處于高凝狀態[3-4]。另外,妊娠早期孕產婦會出現激素升高和凝血因子增長,而引起凝血功能增強,若凝血系統突然被激活,可促使循環中血液形成微血栓,特別是合并妊娠期高血壓孕婦其與正常孕婦相比血容量減少約9%,產后極易發生出血等不良事件[5-6]。D-二聚體(D-dimer,D-D)與凝血指標均可反映機體凝血功能。本研究分析D-D 與凝血指標在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的臨床檢驗價值,為臨床治療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診于莆田涵江醫院的68 例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為觀察組,同期進行產檢的68 例正常妊娠孕婦為對照組。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觀察組孕婦,年齡21~37歲,平均(28.21±2.45)歲;孕齡24~36 周,平均(29.21±2.14)周;經產婦29 例,初產婦39 例;病情嚴重程度:單純妊娠期高血壓22 例,輕度子癇前期(preeclampsia,PE)29 例,重度PE 17 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2~36 歲,平均(28.34±2.38)歲;孕齡24~37 周,平均(29.30±2.08)周;經產婦26 例,初產婦42 例。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觀察組孕婦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15)》[7]中妊娠期高血壓相關診斷與嚴重程度標準,對照組血壓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認知功能與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傳染性疾病;肝腎等重要功能嚴重不全;妊娠期存在高血壓;存在血液系統疾病;精神疾患;合并妊娠心臟病、妊娠糖尿病等其他妊娠合并癥;合并艾滋病或梅毒等感染性疾病;正在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
采集所有受檢者5 ml 空腹肘靜脈血,放置在真空抗凝管中保存,離心速度3000 r/min,離心半徑15 cm,離心10 min。用凝固法測定凝血功能指標,包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使用免疫比濁法測定D-D。
比較兩組孕婦的D-D 與凝血指標(APTT、PT、TT)差異;比較不同嚴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壓孕婦D-D與凝血指標差異;分析D-D、凝血指標與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性。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D-D 水平高于對照組,APTT、PT、TT 水平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孕婦D-D 與凝血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孕婦D-D 與凝血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D-D(μg/L) APTT(s) PT(s) TT(s)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68 68 284.65±86.32 414.21±116.54 7.367 0.000 31.85±5.79 25.08±3.28 8.389 0.000 12.56±1.89 10.09±1.02 9.484 0.000 24.27±3.25 20.79±2.48 7.020 0.000
重度PE 組D-D 水平高于輕度PE 組、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APTT、PT、TT 短于輕度PE 組、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PE 組D-D 水平高于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APTT、PT、TT 水平短于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嚴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壓孕婦D-D 與凝血指標的比較(±s)

表2 不同嚴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壓孕婦D-D 與凝血指標的比較(±s)
與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比較,aP<0.05;與輕度PE 組比較,bP<0.05
組別 組別 D-D(μg/L) APTT(s) PT(s) TT(s)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PE 組重度PE 組F 值P 值22 29 17 381.19±32.38 415.67±36.24a 454.45±39.57ab 19.992 0.000 27.12±1.68 25.26±1.45a 22.14±1.27ab 54.059 0.000 11.32±0.83 10.15±0.68a 8.40±0.61ab 79.811 0.000 22.98±2.27 20.59±1.74a 18.30±1.41ab 30.661 0.000
D-D 與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APTT、PT、TT 與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病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P<0.05)(表3)。

表3 D-D、凝血指標與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性分析
妊娠期高血壓發生可能與免疫因素、子宮胎盤缺血、前列腺素缺乏、隱性基因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因孕婦血壓異常升高,易誘發胎盤早剝、子癇、產后出血等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嬰安全[8-11]。妊娠期高血壓發生與機體功能功能聯系密切。正常情況下體內纖溶與凝血系統處于相互制約、動態平衡狀態,可維持血液潛在的可凝固性和血管完整性,還能確保血液流體狀態,維持機體有效的血液循環及胎盤的完整性[12-13]。對于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而言,體內激素水平會隨著妊娠時間的延長而發生異常改變,會對肝臟合成、代謝、分泌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并會影響體內纖溶、凝血系統發生異常改變,如降低纖溶活性、減少抗凝成分、升高凝血因子含量等,導致機體處于過度高凝狀態,促進血栓疾病發生[14-15]。
D-D 屬于交聯纖維蛋白特異性降解產物,一旦體內抗凝與凝血失衡,其水平會發生明顯升高,提示機體可能出現血栓形成或溶解現象[16]。當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機體血液呈高凝狀態時,抗凝系統和凝血系統之間的平衡會被打破,促使凝血功能出現異常改變,會相應的引起凝血酶作用時間改變[17]。APTT 可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凝血情況,其水平變化與凝血因子Ⅻ、Ⅷ、Ⅹ等聯系緊密。TT 可反映內外凝血共同途徑,其水平變化與纖溶、FIB、抗凝物情況等存在一定關系。PT 主要被應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徑凝血功能檢測,其縮短與妊娠階段組織因子過度表達、凝血因子Ⅻ增加等情況關系密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D-D 水平高于對照組,APTT、PT、TT 水平短于對照組; 重度PE 組D-D 水平高于輕度PE 組、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APTT、PT、TT水平短于輕度PE 組、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輕度PE 組D-D 水平高于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APTT、PT、TT 水平短于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組;D-D 與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APTT、PT、TT 與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病情嚴重程度呈負相關(P<0.05),提示D-D和凝血指標水平高低與妊娠期高血壓發生、進展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孕婦血液普遍存在高凝狀態,D-D、APTT、PT、TT 可判斷妊娠期高血壓發生及其病情嚴重程度,可將其作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輔助診斷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