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雅 李瀚韜 姜春屹 王奕霏 易宏波
提要:作為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產物,電商直播這種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成為商品銷售的強有力手段。政府的強力支持和網絡平臺的流量紅利,可以牽引現場直播助力農產品的銷售,更可以使其在擺脫貧困的攻略戰中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對此,通過以北票市為例的電商直播助農項目實踐,探索在疫情大背景下為農產品銷售“另辟蹊徑”的可行性。
關鍵詞:電商助農;脫貧攻堅;直播帶貨
在疫情影響下,偏遠地區農產品滯銷、銷售渠道閉塞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借助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流量紅利,直播帶貨可助力農產品銷售,進而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其獨有的重要作用。然而,基于電商直播平臺的助農實踐仍受制于多種因素、面臨多重問題。以北票市為例,通過大連外國語大學“好物優選——特色農產品”電商直播平臺的開發與搭建項目的實踐,探究直播助力農業發展的可行性,以實現供貨農戶、售貨平臺和消費者的三方共贏。
一、助農實踐現存問題
(一)貧困群眾對電商接納程度不高
盡管電子商務發展普及較快,但一些深度貧困村群眾對電子商務還缺乏足夠認識,甚至有的群眾從未接觸過這一領域,因此開展電商扶貧困難較大;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貧困群眾受限于教育程度,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弱,對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的使用率低,對電子商務只是偶有聽聞,并無更深入了解。另外,一些貧困地區受傳統影響較深,對新的交易方式信任度不高,存在抵觸情緒,對電子商務推廣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通暢的網絡是發展電商的重要條件。就目前而言,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在貧困村普及率依然較低,鄉村寬帶網絡信號雖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但覆蓋范圍有限,絕大多數村使用的是無線網絡,光纖接入率低,網絡信號不穩定,上網資費較高,現有基礎設施難以滿足電商扶貧技術需求。
(三)物流體系配套不夠完備
目前,物流配送旗縣級體系較為健全、服務較好,但由于農村物流成本過高,絕大多數物流快遞站點僅延伸到重點鄉鎮一級,村級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冷鏈物流體系仍不健全,農村生鮮產品物流短板突出。
(四)電商人才十分稀缺
由于農村電商人才缺乏,大部分村級電商服務點由大學生村官代為運營,但大學生村官工作任務繁重,多數不能專門從事電商服務工作,影響了電商扶貧的工作成效和快速發展。
二、電商直播助農可行性
(一)充分的政策支持
農業的發展事關民族的發展,鄉村的振興利于國家的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適應新時代國情農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并實施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在此基礎上,國家鄉村振興局組織有關機構編寫了《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提出了要依托市場化運作機制,推動電子商務網點建設、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加強農商產業鏈聯系等方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該指南明確支持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為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指明了方向。
(二)供應鏈智能化轉型提供契機
從生產到銷售,從個人到平臺,供應鏈中的每一環在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下更加緊湊。基礎網絡的全面覆蓋引領著鄉村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為解決生產智能化、倉儲智能化、交通智能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供應鏈向智能化的轉型,標志著鄉村電商平臺建設時機成熟,完全能夠以電商直播的形式打開銷路、適應市場。
(三)需求市場前景廣闊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17601億元,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5750億元,在同比增長37.9%的前提下,仍僅占網絡零售總額的4.8%。由此可以看出,農產品線上市場仍存在較大缺口,尚未飽和。與此同時,互聯網平臺開始以農產品作為發力點,大力推動農產品線上銷售,為鄉村電商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四)產品同質化倒逼營銷模式升級
截至2020年9月,我國國家級貧困縣網絡電商同比增長24.2%,總數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增長水平。隨著鄉村電商的迅猛發展,同質化問題變得日漸凸顯。為了解決問題,以電商直播助農為手段的新銷售模式脫穎而出。作為互聯網時代的零售新業態,它能更直觀的讓消費者了解鄉村特色、宣傳鄉村文化。同時,鄉政府在直播平臺為產品背書,能夠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使其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更具有競爭力。
(五)互聯網紅利能夠化解扶貧高成本難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破創新,其低成本、多用戶等優點正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電商直播發展鄉村經濟,以一個人人都能參與、擁有龐大用戶數量的銷售平臺為依托,能夠突破空間限制、降低銷售門檻、擴大銷售市場、減輕銷售負擔。尤其對于偏遠、經濟薄弱的鄉村地區,他們的發展將不再限于傳統性扶貧產業,這將極大地降低扶貧投資風險,提高扶貧經濟效率。
三、實踐與應用
北票市臺吉鎮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大凌河中游,屬于中溫帶亞濕潤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積溫高,市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第一產業產值占比較大。項目所在地臺吉鎮盛產的優質高糖西紅柿、天然蜂蜜等產品。
(一)“大德訂單農產品平臺”及電商微信群的搭建
團隊在淘寶APP創建了“大德訂單農產品”店鋪,并在疫情期間協助農民銷售桔子蜜、沙打旺、荊條蜜、高糖柿子、野生牛肉、新鮮蔬菜等產品,平均月銷量突破800件,將北票荊條蜜、高糖柿子等產品推向全國。商品優質、價格實惠,廣受消費者好評。在店鋪的運營過程中,團隊掌握到了來自顧客的第一手反饋,收集了大量優質信息。
同時,還有部分同學利用校內師生資源,進行溜達雞、溜達雞蛋、大棗雞的銷售,收獲了大外師生及朋友親屬的廣泛好評。既幫助農民在疫情面前做到“少虧損、不虧損、有盈利”,又讓許多在城市生活的“60后、70后、80后”們再次嘗到了小時候過年的味道。
(二)“產品電商直播基地”項目實施
團隊在北票市臺吉鎮政府的幫持下,在當地成立了“大德訂單農產品電商直播基地”,積極參加了兩次由朝陽市政府組織的帶貨直播活動,在電商直播領域積攢了一定的經驗,也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提高了一定的知名度。團隊結合北票當地農產品的特色優勢,充分發揮大學生人才作用,充分利用各類資源,以“校政生農”四方合作的方式,打造“大外——臺吉”雙向的電商直播基地,為電商行業輸入了新鮮血液。
學校為團隊在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提供了專門的展區,可以讓老師和同學們在參過學習的同時選擇喜歡的農產品、食品等,直接掃描包裝二維碼進行選購下單,在臺吉鎮當地的工作人員可以在平臺根據訂單信息直接進行普通快遞、冷鏈運輸的發貨工作。
項目組幫助當地農戶在疫情期間帶來了20多萬元的利潤,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疫情情況下產品保鮮運輸的缺陷、產品供應與銷售不匹配等難題,擴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產品知名度,從而幫助農民實現持續性創收脫貧。
四、結語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面對新冠疫情,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農村地區的產品外銷問題成為“三農問題”的一大考驗。
隨著我國互聯網產業和電子商務行業的不斷進步,電商已為十數億人的生活送去便利,當這一科技成果廣泛應用于助農實踐中,將極大幅度提高廣大偏遠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電商直播,作為目前一大有效銷售手段,在農產品銷售領域以其即時性、便利性和可追溯性廣受農戶和消費者好評。長期發展電商直播助農,有助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最終使廣大偏遠貧困地區人民追上時代腳步、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趙霞.(2017).農村電商扶貧的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市場(12).
[2]苗曉鋒.(2017).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存在問題及對策.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019(002),90-92.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EB/OL].(2019-05-16)http://www.gov.cn/xinwen/2019-05/16/content_539226 9.html
[4]關于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的通知[EB/OL].(2021-09-13)http://www.cpad.gov.cn/art/2021/9/13/art_46_191686.html
[5](2021-02-2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人民日報,001.
大連外國語大學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21 10172A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