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苗
摘要: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人類的希望。從古至今,無數英雄豪杰無不是從小就體現出與眾不同。即是在突出的英雄人物也好,平凡的人們也好,必須有一個好的身體,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如何才能擁有健康、強健的體魄呢?這就要從幼兒時期開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搭配膳食種類,均衡營養搭配。多方面考慮幼兒的飲食特點,創造溫馨和諧的的進餐氛圍,逐漸的勸解、舉實際的例子,引導孩子一點一滴的慢慢接受到養成自己的習慣。全方位的打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使幼兒有良好的用餐情緒,多途徑溝通向家長展示幼兒在園的真實情況,確保幼兒良好的食欲。
關鍵字:幼兒;均衡營養;習慣;就餐環境;食欲
3--7歲正是兒童身體迅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身體的營養都需要從飲食中獲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庭條件不斷改善,導致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甚至是孩子要什么就買什么,致使大部分孩子養成了許多壞毛病如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尤其是幼兒的飲食不規律,挑食、厭食,甚至是零食不斷,將小食品當成主食,致使許多孩子營養不良,發育遲緩 ,這也是很多家長和老師最頭疼的問題。畢竟孩子正處與懵懂的發展階段,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很強,我們要利用這一階段,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使其受益終生。本文從“為幼兒營造寬松、和諧的進餐環境”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對幼兒吃飯慢、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的改善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一、確保幼兒良好的食欲
幼兒園的孩子從家到校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教師要利用這一階段逐步得調整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 ,使孩子逐漸的適應集體生活。尤其是孩子飲食方面的習慣 一直是幼兒園教育和保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從幼兒不良進餐習慣形成的原因入手,簡述了如何通過家校共育的手段促進幼兒良好用餐習慣的養成。合理組織有關食物營養與健康的活動,觀看食物的來源的有關的動畫片,讓孩子明白食物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眼前的食物。根據幼兒心里發展特征,安排孩子用餐時間、方式,利用孩子好攀比的特性,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他們。
二、多途徑溝通,糾正孩子的進餐習慣
及時的將孩子在園中的優缺點的特殊表現,通過信息隨時發送給家長。建立互助小組,創建網絡信息平臺,隨時播放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方面的情況,便于家長掌握孩子在校的情況。例如,孩子進步了,希望家長能夠及時鼓勵,孩子有一些小毛病,老師和家長攜手共同糾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與努力,很明顯的發現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變,證明這種方法還是行之有效的。這樣做教師要付出的額外工作量,雖然比較繁瑣,但長期堅持,確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幫助幼兒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在平時家長可以在幼兒在場時,有意識的談些他們不愛吃食物有哪些營養,對身體有哪些好處。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將食物做的美觀些,顏色鮮艷奪目些,從色彩形狀上引起孩子的食欲。
三、幫助幼兒調節情緒
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談話活動可以使幼兒較為興奮的情緒逐漸恢復到平靜。適當的鼓勵孩子自己多動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餐前洗手、擦手,放好自己的手帕等等。通過這些細碎零散的小活動,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需要家長和教師的鼓勵,教師要仔細觀察,去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并將它放大不斷的激勵向著方面發展。我們采取的措施的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讓幼兒帶著一個愉悅的心情去用餐。讓孩子在愉悅的心情下完成吃飯這一必須的事情,而不是一想到吃飯就會恐懼或不愿意吃的事情。要讓孩子覺得吃飯也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而不是讓孩子覺得吃飯是阻礙活動自由的負擔、吃飯是懲罰的工具。
四、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氛圍
良好的飲食氛圍是培養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在幼兒飲食前,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注意為幼兒創設干凈整潔的飲食環境,另外需要給予幼兒一定的飲食前準備活動,比如上廁所、洗手、擺餐具等,在飲食前盡量避免劇烈的活動,保持安靜的飲食氛圍,為了有效激發孩子對飲食的興趣,家長和教師可以在孩子飲食前,讓孩子猜想將要吃什么菜,勾起孩子對飲食的好奇心,同時可以告訴孩子今天的食品能夠帶來哪些營養作用,盡可能地將幼兒的飲食興趣調動起來,幫助幼兒營造良好的飲食氛圍。
五、使幼兒掌握正確的飲食技能
為了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幼兒園在家長會上可以向家長推廣關于不良飲食習慣的壞處,使家長能夠意識到幼兒自己吃飯的好處,在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行為習慣過程中獲取家長們的支持,使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中都能夠保持一致的飲食步調和飲食行為。家園共育保障幼兒能夠掌握正確的進餐技能,對于幼兒不太會使用的用餐技能進行單獨訓練和指導,糾正幼兒出現錯誤的飲食習慣,比如在進餐過程中不注重咀嚼,無法掌握勺子或筷子用餐技巧等,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
六、使幼兒了解常見的健康營養知識
幼兒出現挑食現象,一方面由于幼兒沒有健康飲食的概念,不夠了解食物對身體的營養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和家長沒有給孩子普及那些事物有益,那些食物有害。因此,家園共育過程中有必要為幼兒開展營養知識教學活動,運用幼兒熟悉的食物,靈活滲透營養知識教育,或者讓幼兒自己制作食物,培養動手能力的同時學到了營養搭配技巧,還能夠使他們體會了生活情趣,理解什么是健康飲食,吃什么對身體是有益處的,使幼兒不再對不喜歡的食物產生抵觸心理,愿意嘗試對身體有營養的各種食物,改變幼兒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行為。
結論:
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圍繞課題進行幼兒良好的進餐好習慣方面的研究,在多層次、多角度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兒主動學習模式,研究內容全面。實踐證明,對我園是切實可行的。促進我園的教育改革,提高我園的保育質量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賀楊靜.家園共育促進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J].新浪博客. 2016-06-14;
[2]藍小霞.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研究[J].《讀與寫?上旬刊》2019 年第04期;
[3]王亞萍.如何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J].客道巴巴.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