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巧麗
摘要:情緒是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是一種以個體愿望和需要為中介的心理活動。如果客觀事物或情境與個人的需要和愿望相符合,人們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反之,如果客觀事物或情境與個人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人們就會產生消極、否定的情緒。大學時期是青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時期,也是情緒豐富多變、相對不穩定的時期。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合理宣泄情緒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學業的順利完成至關重要。
關鍵詞:情緒表達;情緒宣泄;大學生身心發展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大學時期會面臨各種壓力。在諸多壓力面前,大學生會表現出復雜、多變的情緒特點。在學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下,大學生應做到客觀認識自我,善于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尤其是情緒管理方面的知識,幫助自己形成成熟的人格,順利完成學業,為今后的就業做準備。
一、大學生情緒的特點
大學生普遍面臨學習深造、就業、擇偶等種種壓力,心理素質開始受到嚴峻的挑戰,會經歷各種復雜的情緒體驗。大學生的情緒帶有鮮明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豐富性
大學生告別了高中緊張單調的學習生活,在大學中會接觸到更為豐富的事物。從社交方面看,大學生的交際范圍開始擴大,與師生朋友的交流更為密切頻繁,部分大學生還會陷入戀愛。這些交往會使得大學生經歷各種復雜的情緒,如自信、快樂、甜蜜、失望、難過、痛苦等。從校園生活看,大學生除了學習之外,有機會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發展興趣愛好,開拓視野。這些豐富的經歷也會促使大學生從自卑變得自信,部分大學生由于階段性表現不好也會出現灰心、焦慮等情緒。
(二)沖動性
大學生往往要求獨立自主,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要求表現自我,希望自身能力得到社會的認可。然而由于大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于整個社會的復雜性,對個人與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等認識還不夠全面,往往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矛盾。由于心理還不夠成熟,大學生對很多事情都比較敏感,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甚至表現出盲目的狂熱和沖動。在面對同學間的矛盾、師生間的矛盾、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時,容易因情緒沖動走極端,比如打架斗毆、言語侮辱,對校園生活了造成惡劣的影響。
(三)壓抑性
大學生會遇到諸多問題如學習壓力大、生活枯燥、人際關系困擾、失戀的痛苦、性沖突的苦悶、對現實感到不可把握等。以上這些情緒會使得敏感的大學生感到受挫,久而久之部分學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緒,以消極的方式“保護”自己。當這種壓抑狀態持續時間過長或強度過大時,就有可能導致心理異常,甚至出現心理疾病或自殺行為。因此高校應重視學生的情緒狀態,及時排查情緒異常情況,確保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階段性和層次性
由于不同年級培養重點和課程設置的差異,不同年級大學生面臨的問題會有所不同,情緒表現也會出現差異。大一學生面臨適應新環境、結識新朋友、改變學習方法等壓力,常常出現自卑、無助、戀舊、好奇等情緒,情緒波動較大。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逐漸融入了大學生活,情緒較為穩定。畢業班的學生面臨撰寫畢業論文、實習、考研等重重壓力大,常常出現焦慮、煩躁的負面情緒。
二、大學生負面情緒的自我調節
(一)客觀認識自我
大學生要對自己的智力、能力、個性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有一個較全面、客觀的認識,這樣才能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才能積極協調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提高自己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客觀地認識自己,首先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大學生不但要接納自己的外表,家庭背景等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也要了解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客觀認識自身的長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肯定自身的長處,同時也要正視自身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
(二)正確表達情緒
情緒表達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要及早處理自己的情緒,選擇適當時機清楚、具體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實現有意義的溝通交流。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也要關注他人的感受,以他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當自己受到消極情緒困擾時,如受到別人的誤解時,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而要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如“你這樣做不合理”等,而不能采取暴力方式表達不滿。
(三)注意轉移
注意轉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注意轉移是一種控制情緒的有效方法,能夠使情緒得到調節。當人情緒激動時,為了使它不至于爆發到難以控制的程度,可以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情境轉移到其他的事物或活動上去。如當心情不好時,可以聽聽音樂,看一場電影,讀一本好書,和家人一起散步,和好友下棋,約好友外出游玩,換換環境等,將關注點和精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這種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的作用和壞情緒的惡化,另一方面也能達到增進積極情緒體驗的目的。
(四)合理宣泄不良情緒
合理發泄情緒是指在適當的場合,以適當的方式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緒,減少消極情緒對身心的傷害。遇到不良情緒時,可通過簡單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達出去,或者將不良的情緒通過其他方式和途徑宣泄出去。大學生在出現焦慮、困惑、抑郁等不良情緒時,首先可尋求親人、朋友、老師等的幫助,向他們傾訴自己的困惑,尋求安慰和疏導。其次,大學生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緒。運動有助于加速代謝,也會讓人更有活力,而有爆發力的運動更有助于發泄多余的精力和不滿情緒。此外,還可通過放聲歌唱、大聲叫喊、哭泣等方式使情緒得到緩解。
總之,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其身心健康的保護尤其重要。當代社會決定大學生前途命運的不僅僅是其智力水平,還包括其性格,情商等因素。因此,大學生要積極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多參與社會實踐,積極應對各種挑戰,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小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1
[2]裴強.情緒管理在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J].百科知識,2020, (09),7-8
[3]陳藝.探討大學生情緒管理及民辦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網絡傳播學[J].智庫時代,2019,(51)
[4]李婷婷,謝麗君.當代大學生情緒管理問題及對策[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06)
[5]劉紫鈺,郭曉蓓.大學生學習情緒管理的必要性及常用方法[J].時代報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