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琨

摘要:文物是一個歷史時代的最好見證,其集中反映了所屬時代的經濟文化特點和社會生活特點,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在我國,歷史文物通常深埋在地下,我國現行考古原則為搶救型發掘和保護性發掘為主,即僅在必要的情況下開展考古發掘,但在考古勘探和發掘過程中,需做好文物的保護工作,減少勘探對于文物的影響。
關鍵詞:文物考古;勘探問題;保護措施
一、文物考古勘探中存在的問題
在開展考古的過程中,由于文物通常深埋在地下,勘探時會遇到較多不可預測的問題,給考古勘探增加較大的工作難度。且由于文物所處年代不同,深埋在地下的形式上也有所差別,在必要開展勘探發掘的過程中,需有針對性的制定科學勘探計劃,才能在正常勘探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文物的損害。但在部分地區,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等因素制約,人們對于文物勘探和保護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在勘探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不利于文物保護的順利開展。
(一)重視程度不足
文物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歷史見證,集中反映出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風貌,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更應加大對其保護力度。但在我國部分地區,在開展文物勘探和保護中重視程度不足,相關宣傳力度不足,人們對其重視程度不足,沒有認知到文物的積極作用。相關資金投入力度也不足,導致相關單位在開展文物勘探時無法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操作,只能通過縮減流程來進行成本壓縮,導致文物勘探中存在較大問題,更不利于文物保護的順利開展。
(二)違規施工現象較多
我國近年來興建了許多基建工程,極大的提升了我國基建水平,更便利了民生。但在部分地區,施工單位對于文物認知程度不足,沒有在開展建設之前進行相關文物勘探工作,給文物保護帶來極為嚴重的影響。且部分地區由于環境污染較為嚴重,文物保存環境較差,不利于地下文物的更好保護。
(三)監督管理力度不足
在我國部分地區,由于收到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制約,對于文物勘探和文物保護認知程度不足,在開展工程項目建設之前缺乏文物保護意識,沒有按照規定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在勘探過程中和建設過程中相關監督管理力度不足,對施工方相關審查不足,更導致文物勘探和保護受到較大影響。
二、文物考古勘探保護措施分析
(一)加大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
文物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當下,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在經濟建設的同時更要加大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來促使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快速實現,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其中,文物作為我國歷史文明的重要見證,可極大的培養公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作用。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加大對文物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其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文物保護的積極氛圍,來提升公眾對于文物的重視程度,從而自覺踐行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可與當地博物館聯合進行宣傳,可定期舉辦相關講座或者展覽,或利用當地電視、廣播、網絡等,借助于文化遺產日等時機,大力宣傳文物的重要意義,提升人們的認識,促使人們潛移默化的形成文物保護的意識。
更要加大對文物勘探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相關勘探和保護用設備和設施,促使文物勘探和保護可以合規順利開展,促使我國文物勘探和保護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協調基建和文物保護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在近年來興建了大批基建項目,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更提升了我國城市化水平。但在開展項目施工時,尤其是在歷史文化較為發達地區,極為容易在項目施工時遇到地下文物,造成二者之間的沖突,給文物環境造成較大破壞,更給項目施工進度造成延誤。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開展基建工程施工之前,對當地環境進行分析,合理制定項目方案,提升其科學性。若在施工時遇到文物環境,需立即停工,與文物部門和當地政府進行合作,制定行之有效的文物保護方案,來促使文物保護和基礎建設形成有機統一,在基建施工的同時加大對文物環境的保護。可與文物部門合作開展搶救性發掘,將重要文物科學發掘后移入博物館中進行保存,提升保護水平。在開展文物勘探時,需按照當地部門流程進行審批報備,在得到批復后方可動工進行。以河南省為例,開展文物勘探的全流程如下圖所示:
在我國,文物發掘一般遵循搶救性發掘等原則,最大限度減少文物出土給其帶來的影響。這就對文物保存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提升文物保護水平,需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加大對文物所處環境的保護力度,使其達到生態環境和文物區域的有機統一,使得二者可以協調發展。落實到具體工作過程中,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文物所在區域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例如文物處在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地區,可大力進行植樹造林,或者成立保護區,擴大植被覆蓋面積,維護生物協調發展。
對于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為更好的開展文物勘探和保護工作,需重視環境污染給文物帶來的損害,加大對環境的整治力度,全面貫徹落實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開展生產時嚴格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減少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棄物的排放,減輕環境污染。在整治環境污染的過程中,首先,各個部門需加大合作力度,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共同制定污染整治方案,改善文物保護環境,減少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對文物保護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升文物保護質量。其次,需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對文物環境周邊工廠等加大管理力度,減少其對文物環境造成的影響,一旦發現污染較重的企業或者工廠,需及時叫停其污染項目,并責令其限期整改,對整改結果加大追蹤力度,將環境污染對文物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最后,更要重視整治噪音污染,在文物保護周邊區域,嚴格控制大規模工程的建設,防止噪音過大而對地下和周邊文物產生共振效應。若實在無法避免出現噪音污染的情況下,需引入消音器或者避震器來減少其對文物環境的危害。
(三)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部分地區在開展考古勘探和保護的過程中,監督管理力度不足,導致出現較大問題。針對于此,相關部門在組織開展文物勘探的過程中,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積極打造專業文物勘探力度,可加大對已有人員的培訓力度,在培訓內容中加入文物相關知識以及文物勘探相關知識,更要在培訓內容中加入對文物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素養提升,促使其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合規操作,嚴謹負責的開展工作,提升文物勘探和保護水平。可沿用領隊制度,將勘探和保護工作細化到個人身上,提升人們的重視程度。
針對于部分地區在開展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完整流程,導致地下文物受損情況,需加大監督和管理力度,全面落實文物勘探和保護工作,在施工時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全程監督,促使其在合規操作,避免在建設的過程中對地下文物造成損害。
結語
文物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需加大對其重視程度,加大對其保護力度,來提升保護水平。由于文物受制造時技術工藝影響,其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更要不斷探索全新文物勘探保護技術來優化文物環境,減少自然環境或者人為因素對文物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升我國文物保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陳軼峰. 地下文物保護首要舉措考古勘探程序應前置[J]. 時代人物, 2019, 000(010):P.115-116.
[2]白權森. 文物勘探存在的問題及保護措施[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 000(024):280-280.
[3]張永清. 河南省大遺址保護現狀,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J].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