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站在馬尼拉灣,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碧波萬頃。日不落大道在夕陽的照耀下,金碧輝煌。南海的那一頭就是我思念的祖國,我和爸爸在這里守望中秋明月。
又是中秋,又見月圓,這是我來菲律賓的第二個中秋。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在這美麗的中秋,我們隔海相望,追憶從前快樂的時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愿天下父母,吉祥如意。愿天下蕓蕓眾生,都團團圓圓,快快樂樂。
夕陽染紅了大海,天空升起了月亮。“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兒時的中秋,躺在媽媽的懷里,守著長輩的呵護,吃著香甜的月餅,賞著恬靜的月色,都不曾有過離情別意。如今求學海外,無畏疫情肆虐,直面病毒橫行,佇立海邊憑欄處,中秋明月寄相思。今夜我領悟了“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無奈與凄涼。
疫情無情人有情,家親國親黨更親。嬋娟才露臉,思念上眉梢。一輪金黃的圓月,鑲著一道淡細炫目的金邊,懸掛在天空,煞是壯觀。中國人中秋賞月,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冥冥之中嫦娥奔月的理想與追求,吳剛捧出桂花酒的思念與情義。
月亮是中國人的嬋娟,也是地球人的伙伴,但桂花酒的飄香只有中國人能品嘗。源遠流長的神話,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中國人的神州飛船、探月工程、太空行走,把嫦娥奔月、玉兔迷離、品桂花酒的傳奇變成了現實,刷暴了西方世界的三觀。
嬋娟是中國人相思的寄托,神州是中國夢騰飛的起點。嫦娥奔月的神話一代代口口相傳,中國科技的發展一天天突飛猛進,神州把嫦娥帶回了家,飛船把明月攬在了懷里。地求和月亮通航了,中國與月亮更近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境更深了。嬋娟不再只是中國人的仙子,也是地球人的天使,更是人類走向浩瀚宇宙的先行者!
嬋娟是月亮形象的代言人,其意境之美,使命之高,傳播之廣,世界無與倫比。今天的中國不僅讓她有其名,而且還讓她有其實。相信有那么一天,中國人會站在另一個星球上,歡呼雀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遠處海島,燈火闌珊,清風明月,一覽無余。皎潔的月光如流水一般傾瀉下來,海灣的石墻上立滿了人,思鄉之切,思戀之苦,躍然紙上。手拉手,肩并肩,相互依偎,共度良宵。而我只能吟誦“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何當載酒來,共醉中秋月”。
沒有離別,就不知道鄉愁;沒有身處異國他鄉,就沒有對祖國親人的刻骨銘心。在這疫情泛濫的當下,世界各地風聲鶴唳,菲律賓也是“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只有中國風景獨好,“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China已經成了世界的諾亞方舟。
夜深人靜,回到家里,立在陽臺,舉目翹望。這靜夜的月亮更大了,更亮了,更美了,更讓人難以入眠了。我輾轉反側,重拾心境,有一種家國情懷襲上心頭。
小時候過中秋,我想的是親人,念的是月餅。長大后再過中秋,我想的是家鄉,念的是的祖國。望月懷遠,雖免不了才子佳人、兒女情長的詩情畫意,兄弟姐妹、父母親人的牽腸掛肚,但作為祖國未來的青年,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家國情懷。
回首往事,崢嶸歲月。如果沒有五四運動的覺醒和抗爭,就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啟蒙與誕生;如果沒有炮擊英國紫石英號的膽識和決心,就沒有“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舉與氣節;如果沒有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勇氣和擔當,就沒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勝利與和平。“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南聯盟大使館被炸,銀河號事件受辱,歐洲伽利略定位系統被騙,南海的撞機事件,都讓中國人臥薪嘗膽、奮發圖強。
曾幾何時,我們還在夢想:“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四十年的光景,彈指一揮間,巨人悄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踐行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把酒問青天,不再只是相思情愁,也有神州探月的夢想;遙望星空,不再只是彩云追月,還有太空漫步行走的驕傲;眺望南海,不再只是漁民趕海,百舸爭流,“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滄桑,還有航母艦隊出征,沙場點兵,“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巨變。今天的中國不僅站起來了,而且也強起來了!
中國的確強大了,但面對南海諸島被侵占的事實,我們的航母軍艦沒有去他國的領海“自由橫行”,我們的隱形飛機也沒有去他國的領空“自由穿越”,始終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旋律,重啟海上絲綢之路,共謀一帶一路的發展大計。中國倡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人為善,和睦相處。中國也堅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底線。
中國是禮儀之邦,鄭和七次下西洋,一路只留下了茶葉的飄香、精美的瓷器和海上的絲路。中國人在航海的頂峰時期,沒有留下一塊西方人發明的“殖民地”,菲律賓人民至今依然紀念三寶鄭和。
疫情之初,中國困難重重,剛走出陰霾,面對菲律賓的求助,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派醫護人員親臨指導、面授機宜;派軍機多批次送來了中國疫苗、防疫物質;號召百萬華人華僑堅守當地,與菲律賓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華人華僑踴躍捐款捐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同德,和衷共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菲律賓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我們援助的是疫苗和物質,而不是口頭承諾;我們修建的是大橋和商廈,而不是軍事基地;我們傳播的是友誼和科技,而不是信仰主義。中國堅持援助,守候相望,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中秋不再是那個中秋。“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羊羔,而是昂首闊步邁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巨人。當今的世界并不太平,中國還沒有完成統一,既然我們活在了今天的中國,就要承擔歷史的使命:統一祖國,振興中華。
蒼天在上,明月為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家國情懷國在先,統一中秋月更圓!
作者:方夢洋,男,18歲,畢業于菲律賓馬尼拉威斯里安學院高中(Wesleyan College of Manila)。
2021年9月16日夜于馬尼拉帕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