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瑋
摘要: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小學生家庭勞動教育的地位得到提升,但家庭勞動教育的現(xiàn)狀卻不容忽視,主要表現(xiàn)在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態(tài)度消極,勞動技能缺乏等方面。這需要我們正視問題的成因,并探求有效的解決路徑,包括尊重孩子勞動的權利與義務,提高勞動興趣增強勞動認同,豐富家庭勞動的內容與形式,完善家庭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搭建家庭勞動教育展示平臺。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并指出在勞動教育的開展中,學校要起到主導作用,家庭則要承擔基礎作用,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教育。該意見的出臺,使得勞動教育的地位日益凸顯。
而依照傳統(tǒng),僅僅在學校內開展勞動教育,會存在著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家庭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有著極大的靈活性,它不受場地和時間的干擾,隨著家庭各種事務的進行而開展多種方式的勞動。這對于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培養(yǎng)勞動習慣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家庭勞動教育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全國優(yōu)秀校長凌宗偉指出: “勞動教育在今天已成為最受忽視的教育。”縱觀當下社會,勞動教育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一)勞動觀念淡薄: 不重視勞動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經濟的進步,生活條件的提高,許多家庭逐漸忽視勞動和勞動教育。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長們替孩子們包辦了一切。研究顯示,在美國家庭中,孩子們每日的平均勞動時間為1小時10分,而在中國家庭,孩子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此數據令人意外。在此狀況下,許多孩子開始輕視勞動,認為勞動與自己無關,勞動是爸爸媽媽的事,自己只要把書讀好就行,甚至有一些孩子漠視勞動者的成果,生活中我們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孩子隨意地浪費飯菜,絲毫不體諒農民勞作的不易和父母燒菜的辛苦。
(二)孩子勞動態(tài)度消極: 不愿勞動
孩子對勞動的態(tài)度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他們不重視勞動,更多的反映在他們不愿意勞動中。在筆者的調查中,本班85%的孩子對勞動具有消極態(tài)度,僅有15%的孩子表示熱愛勞動帶來的樂趣。不少學生表示勞動是“苦”的,他們往往迫于壓力而參加勞動。這使得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將“勞動”視為下等行為,從而鄙視勞動,對勞動的態(tài)度極其敷衍了事。
(三)孩子勞動技能缺乏: 不會勞動
勞動技能的掌握需要在不斷地練習和實踐中提升。而現(xiàn)在的小學生由于缺乏勞動機會和勞動體驗,對勞動技能的掌握是十分欠缺的。孩子們不愿勞動,也根本不會勞動,呈現(xiàn)出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瓶倒不扶”的狀態(tài)。許多學生表現(xiàn)出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整理書包,收拾書桌這些本該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往往是家長在代勞,這樣的情況令人堪憂。
二、家庭勞動教育問題的成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進行勞動學習的重要榜樣。家庭勞動教育的嚴峻現(xiàn)狀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家長在勞動觀念上的偏差: 重智輕勞
家長作為家庭勞動的“教育者”,需要充分、正確認識勞動的地位及意義。然而受到傳統(tǒng)“學而優(yōu)則仕”思想的影響,不少家長都只看重孩子的學習和分數,認為勞動是不重要的,浪費時間的事。不少學生提出想參與家務時,家長往往會讓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而不要花費時間在勞動上。在這種“重智輕勞”觀念誤導下,勞動被邊緣化,孩子的勞動機會則少之又少。
(二)家長在勞動態(tài)度上的消極誤導: 負面強化
由于上述家長對于勞動觀念的偏差,所以不少家長會將勞動作為一種懲戒手段,當孩子犯錯或表現(xiàn)不佳時,家長往往會提出讓孩子做家務來懲罰孩子。比如有的孩子考試失利,家長會讓孩子洗碗或打掃衛(wèi)生,讓原本正面、積極的勞動變成了讓人抗拒的手段,自然讓孩子心生厭惡。此外,還有的家長本能地抗拒孩子想要參與勞動的愿望,認為他們是幫倒忙,從而簡單粗暴地拒絕孩子的加入,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再參與勞動。
(三)家長自身勞動知識與技能的缺乏“不合格的示范者”
家長在家庭勞動教育中起指導作用,家長本身的勞動素質以及對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影響著孩子勞動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不少家長本身缺乏勞動意識,對勞動技能的掌握也十分欠缺,從而無法以身作則地對孩子施加勞動影響影響,也不能夠科學有效地教孩子掌握勞動技能。
三、家庭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 從邊緣回歸到中堅,尊重孩子勞動的權利與義務
家庭勞動教育的開展應從重視勞動,提升勞動教育的地位開始,讓被邊緣化的勞動教育逐漸成為家庭的日常活動之一。參與勞動是每個孩子的基本權力,孩子只有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才能逐漸習得勞動技能,培養(yǎng)勞動習慣,增進對勞動的情感。家長應當珍視孩子的此項權力,不要因為孩子一開始做得不好而認為給自己添了麻煩,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
(二)從輕視轉向到重視,提高勞動興趣增強勞動認同
家庭勞動教育的現(xiàn)狀之所以不容樂觀,是由于“輕視勞動”導致的缺乏勞動興趣。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的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能自主、能動地參與勞動。在日常的勞動教育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對勞動的興趣,創(chuàng)設一個較為有趣、寬松的勞動環(huán)境,給孩子設定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的小目標,從而激勵孩子參與勞動。
同時,要逐步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認同,避免將勞動塑造為一個懲罰性手段,通過滲透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等途徑,讓孩子逐漸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和勞動精神的可貴。
(三)從單一走向到多元,豐富家庭勞動的內容與形式
家庭勞動教育的內容應避免簡單、枯燥、刻板。部分家長缺乏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做大量形式單一,內容重復的勞動,使得勞動過程枯燥無味。家長可以結合家庭的特色,嘗試挖掘獨特的家庭勞動內容,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所在,創(chuàng)設勞動機會,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從個人生活自理,特色技能掌握等方面開展勞動。
勞動教育的形式也可進行突破,傳統(tǒng)的家庭勞動一般以孩子個人勞動為主,為了提升孩子的積極性,提高家庭勞動的趣味性,可以開展“游戲”形式的勞動教育,父母充分參與到勞動過程中,以“角色扮演”、“勞動技能大比拼”、“我當一天家”等形式,讓孩子在激烈、有趣的游戲中感受勞動的魅力,學會尊重勞動者以及勞動成果。
(四) 從片面提升到全面,完善家庭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多元化的家庭教育評價方式,能夠進一步發(fā)揮家庭勞動教育的效果。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要求轉變傳統(tǒng)的家長評價學生的單一方式,逐步豐富評價的主體,豐富評價的內容。從評價主體來說,可以有孩子的自我評價。讓孩子自己評判自己在勞動中的表現(xiàn),從而激發(fā)他們勞動的積極性。也可以利用社交媒體,上傳勞動照片,形成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21天勞動打卡也是一種可以開展的方式,這有助于形成積極的持久的勞動風氣。此外,豐富評價的內容意味著需要跳脫以往按勞動成果的好壞進行評價的方式,家長需要同樣關注孩子的勞動態(tài)度,勞動意愿,勞動耐力以及是否有堅韌不拔的勞動精神,從多個方面對孩子進行綜合性評價。
總之,家庭勞動教育是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家庭活動,對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要正視家庭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重視家庭勞動教育的地位,積極有效地探索應對的方法,努力推動家庭勞動教育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