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強
摘要:數學是我國現代科技進步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是學生對自己的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思考的啟蒙階段,同時興趣也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需要在中小學期間就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強烈熱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教學;實施途徑
引言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主要依靠教師的講授。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用最簡潔易懂的語言教授給學生知識,需要在備課、授課及課程總結中都融入趣味化內容:備課階段,將所講授內容依據本班學生的興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授課階段,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課程總結階段,依據課堂的反饋情況和學生的興趣走向來調整下節課教學內容,真正實現“以興趣為導向”來構建高效課堂。
一、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意義
運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學,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融洽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進行自我學習與探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效率。同時由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來源缺乏深入了解,容易產生對課本中所講述內容的抵觸情緒。于是學生在對數學的理解上就存在難度,自然而然就提不起學習數學的興趣。運用趣味教學可以調動他們樂于探索的積極性,從而喜歡上學習數學。
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策略
2.1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興趣盎然的數學課堂
在以往的傳統數學教學課堂中,很多數學教師都采用理論傳授加做題鞏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這種太過于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雖然在短時間內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但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感到學習無趣,甚至是厭煩數學學習,學習熱情一落千丈,這既不利于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興趣盎然的教學課堂.實施趣味性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另外,教師也要創新教學方式,使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相契合,進而創建出趣味無窮的教學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2生活案例導入,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由于認知的局限性,導致對于部分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從而出現學習興致缺失、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引起重視,及時調整教學手段。大量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借助真實且形象的生活案例導入新課,能夠拉近學生的距離感,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生活現象背后的數學原理,為開展后續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如,小學階段會涉及許多幾何圖形認知的學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形狀的事物,在我們生活中較為常見。教師在新課開始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形狀的事物,學生很快便可以回答出來。然而,在學習“扇形”時,由于學生平時接觸較少,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帶領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扇形”。鑒于此,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案例,啟發學生思考:紅紅家里停電了,當下正值酷暑時節,請你幫忙思考,紅紅還可以怎樣解暑呢?學生通過思考很快便會發現“西瓜”“折扇”等都是扇形。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扇形”概念的距離感,還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能力。
2.3運用游戲活動教學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學生而言,游戲是最好的放松方式。把游戲和數學知識相結合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將游戲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一邊游戲,一邊培養數學學習興趣。這樣,數學就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數字,而是一種跳躍的符號。例如,在教授“長方形和正方形”時,可以結合本小節的內容,設計“拔河比賽”的游戲活動,屏幕中會分別出現小獅子和小猴子兩個人物,會互相拔河,此時可以任意選擇兩名學生,各自代表小獅子和小猴子,回答屏幕下方出示的選擇題,此前會由教師事先設置若干選擇題,會在屏幕中分別出示A、B、C三個選項,令學生做選擇,若選擇正確,代表的人物會增加100分,同時向自己的方向移動一段距離,這樣的畫面效果會帶給學生比賽的緊張感,使其越來越認真答題,同時游戲中會伴有輕松、活潑的背景音樂,會讓學生感到心情舒暢,可見利用該活動能夠使其記住長方形、正方形的數學知識。
2.4運用信息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相較于文字,學生對圖片、視頻更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數學教學,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指引著學生開展一系列學習活動,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會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如此,在課堂上,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思維上的訓練,這正是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陀^來說,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來指引學生,將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突破重難點,讓學生能夠精準、迅速地把握學習方向。
結束語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把知識真正用在生活中。增強課堂中的教學趣味性有創建情景課堂、加強課堂上的互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把數學課堂與多媒體相結合等很多的方法,讓學生有更大的興趣去專心地投入數學的學習中,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肖宏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策略的實施[J].新課程,2021(13):186.
[2]胡艷平.淺談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教學實施途徑[J].文理導航(中旬),2020(11):31+34.
[3]李劍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實施趣味性教學[J].小學時代,2019(3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