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聰穎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人類生活與各行各業都深受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得社會各行各業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同時也為當前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行業面臨大變革、大發展。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呆板,不能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導致教師的教學未能收到預期效果。“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從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對授課方式與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
關鍵詞:高校英語;生態化課堂;教學研究
引言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是以課堂建設為教學主體的,在課下通過教師布置的課后學習任務來完成輔助性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占據著絕對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在課堂中是被動學習的。高校教師長期處于傳統的方式灌輸學生知識模式,很難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與意識動態,不僅影響了高校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優質人才的培養。因此,在教育發展的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師的課堂設計要結合互聯網,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課堂趣味性,利用線上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知識查詢渠道。以教育生態學為基本教學理念,明確在生態化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標,通過構建高校外語生態化網絡教學空間,推動英語教學的系統性發展,提升學生在課堂表現的積極性。
1高校外語生態化設計原則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力,在教育生態理念中強調的是教學環節的和諧性、兼容性,因此,在完成高校外語生態化設計時,要強調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間在課堂中發揮的作用。信息互聯網技術為高校英語教育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大學英語教學應以此為契機,探究新形勢下教師如何教學,學生如何學習的問題。互聯網絡連接了各教育主體間的關系,可以為學生與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新媒體網絡發展時代下,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構建高校外語網絡教學空間是較為復雜的過程,利用互聯網絡,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對于生態化的體現,需要確保學生的學習行為是持續不間斷的。而課堂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學習時,要結合學生自身學習特點與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更多英語學習渠道,使英語學習可以打破空間局限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也要把握適度適量原則,既不對學生的學習
2高校英語生態化課堂建設策略研究
2.1建設生態化英語教學環境
首先,建設生態化教學物理環境。物理環境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情緒、興趣和氛圍等有較大影響,為了保證教學效果,高校應盡量改變以往大班教學的模式,采用分級、分專業教學,班級人數盡量控制在35人以下。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密度和課堂噪音,使學生有更加安靜輕松的學習氛圍,還可以使教師有更多機會和時間與學生互動,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桌椅變動、學生編排等改變課堂氛圍。其次,建設生態化教學結構環境。教師和學生是生態化課堂的核心因子,只有教師和學生和諧共處、通力合作,才能保證教學效果。課上通過提問、對話、課堂活動等進行互動,課下可以通過交流軟件、平臺等進行溝通,師生間加強聯系,保證生態化教學結構環境的建設完善。再次,建設生態化教學價值環境。教師要正確認識到當前教育環境下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轉變教學理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優化課程設置,重視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促進大學生的長遠發展。
2.2實施生態化英語教學評價
生態化課堂建設對高校英語教學來說是新的嘗試,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因此,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衡量生態化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并以此為依據不斷改進教學體系,促進生態化課堂的完善。首先,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將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各種生態因子納入評價體系,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一是英語書面測評。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英語測評,包括聽力、閱讀、寫作等各個方面,要不斷創新測評形式,可以采用試卷測評、線上測評等多種形式,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核。二是英語實踐測評。英語實踐能力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高校要重視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測評,考核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三是日常表現考核。高校要將學生日常學習的過程列入考核體系,形成過程性評價。其次,實施多主體評價。為保證評價的公平性、客觀性和全面性,除教師評價外,高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自評或互評,利用當前先進的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進行考核評估,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
2.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英語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高校應充分利用慕課、微課等新型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創新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融合慕課學習資源與傳統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同時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解決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難點與重點。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可通過平臺,針對教學內容設置提問,檢測學生預習情況,以此促進師生的互動與溝通,同時推動高校英語教學網絡化。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將知識點以小視頻的形式呈現,實現資源的共享,以促進學生學習。
結束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態課堂的理念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英語課堂要加強對新教育理念的引進,通過對大學英語的生態化教學模式研究與互聯網絡相結合,改變過去大學英語課堂現狀。教育生態化理論則為大學英語課堂的持續發展做出了思想性指導。
參考文獻
[1]滕薇薇,李嵐.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的構建[J].才智,2018(35):48.
[2]張爽.基于翻轉課堂的生態化高校英語課堂模式探究[J].校園英語,2018(41):18-19.
[3]侯慶華.網絡環境下生態化高校英語課堂教學優化探析[J].英語廣場,2018(0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