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舒悅
摘要:高中階段的語文文學作品欣賞屬于語文知識學習當中的重要以及難點部分,通過深入的分析文學作品的實質內容和所要傳達的精神,能夠幫助學生在日積月累的過程當中學會寫作的技巧以及對于內容欣賞的水平,幫助學生陶冶情操,開闊關于語文賞析的眼界,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得到思想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本文通過探討在高中語文作品賞析當中,語言角度的探析形式,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多。
關鍵詞:高中文學作品;賞析;語言角度
對于學生而言,語言角度是欣賞文學作品最為方便快捷的一個渠道,該渠道可以通過對于文學作品的深入探究,從而理解作者傳達的意圖,從而產生共鳴。并且深入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層次的內容。在高中階段,對于文學作品的賞析是通過各種角度來達到理解文章內涵的目的,而其中語言角度正是通過對文字和詞語的深入分析,研究表達的內涵,通過探討關于語言角度的深層次內涵,從而體會到在不同情境當中,語言對于情感和意境變化的作用,從而在最終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
一、語言的含義及作用
1.1緊抓并理解結構句
一般來說,主旨句與過渡句在文學作品當中通過聯合實際內容,能夠優化文章的結構。因此,對于該句式結構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鑒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理解到文章的結構內涵和整體布局。通過抓緊并理解結構句,可以更好的完成對于文章內容的賞析以及精神層面遞進的研究。
1.2由淺入深理解含蓄句
文學作品當中,含蓄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句式結構。實際上那些具備著深刻內涵,但是相對較為難懂的語句,都是通過委婉的含蓄句來表達的。因此,在高中階段的語文知識學習中,如果想要徹底的達到賞析文學作品,理解作者思想內涵的目的,就應當通過對于含蓄語句的學習,探究深層次中文章所傳達的主旨。由淺入深的了解作者的思想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1]。
1.3還原句子本意理解修辭句
在研究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文章中經常還有一些特定的修辭手法,用以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比喻、擬人、排比、著重等等,這些修辭手法可以通過具體句子和語言的表達來完成作者具體內容的傳遞。通過分析修辭手法,可以理解語句中的深刻內涵,從而還原出句子原本的意圖,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高中語文作品賞析中的語言角度
2.1語言的巧妙運用
通過對于語言的巧妙應用,能夠增強作者與讀者之間情感交流的目的。通過將溝通交流的過程有效化,從而使得文章的深刻內涵得到準確的傳遞,也為文章能夠增添更多的色彩,精準的語言能夠代表作者的風格,也能夠通過語言的溝通,使得文章的主體結構得到把控,更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體方向。比如,幽默的語言能夠使得文章的風格色彩變得更加詼諧,嚴謹的語言能夠塑造出一種端正嚴明的氛圍感。溝通也能夠使得文章的整體風格更加的順暢,運用語言的角度來賞析文學作品,理解作者的精神內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要深入的探究文學賞析的功課并研究清楚探索的方向,可以利用文章的語文作為切入口。首先,語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美感,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中都具備著善于應用語言的優勢。通過發揮語言的藝術感,從而使得作者傳遞的思想感情能夠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和美的感受來傳達。比如,在賞析詩歌作品《沁園春長沙》時,該文章中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等激昂的語句中就包含著作者的昂揚斗志,作者利用這些語言來鼓勵青年人能夠勇往直前,這些語句也能夠通過特別的語言感受,傳遞出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使得整個詩歌作品更加的富有美感。然后語言表達具備著語句的準確性,通過利用具體的詞語來完成對多種含義的抒發和表達,是文學作品當中非常常見的內容。一個詞語的褒義、貶義或中性含義,能夠代表著在具體語境當中想要傳達出來的具體意思。通過理解具體語句的內容,領悟語言所具備的美感,可以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層次。詞匯的品味主要是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動詞的掌握,比如,在“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詩歌中,“綠”字則是需要重點探究的動詞詞匯,作者通過對于精準的字詞挑選,將一個傳神的動詞融入到文學作品當中,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傳遞作者的情感,也代表了不同詞語在具體語境當中的靈魂色彩[2~3]。
2.2語言的修辭手法
在文學作品的賞析當中,通過研究作者的修辭手法,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完成對于文章的賞析過程。在文學作品當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含有擬人、比喻、引用、借代等等,通過弄清楚這些修辭手法的具體表現形式,并且結合具體的文章和語境,能夠更加了解作者所要想傳達出來的精神內涵。在作者對于文學作品創造的整個過程當中,通常會選擇一種更具有指代意味的形式,或者通過較高的知識結構來從側面抒發個人情感。通過修辭方式可以更好的將文章的主旨和內涵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是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中的常用方法。如果高中階段的學生缺乏對于修辭手法的正確認識,就很難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作者所想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因此,通過對修辭手法的理解和應用,可以很好的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比如在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文章當中,作者曾寫到“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種修辭手法通過比喻、排比等形式,體現出萬物生長的姿態,將小草的模樣表現的十分傳神。作者通過借助修辭手法抒發個人的情感,描述了自己在看到自然界場景時的心情,體現出一種活潑歡快的氛圍。學生通過賞析作者的修辭手法,也可以將其借鑒引入到自己今后的寫作當中,得到自我綜合素質的提升[4]。
2.3語言的表達方式
在文學作品當中,語言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傳遞思想感情的表達方式,它對于構成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中心內容而言至關重要,往往代表著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而且語言的表達會直接關系到文章是否精彩,能否引人入勝。所以,在利用語言來表達文學作品中心思想的過程當中,也是讀者能夠深切體會作者傳遞的思想內核的過程。可以說,沒有語言的表達,就沒有文學作品的產生。在開展文學作品賞析時,就應當通過分析語言的特色,來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抒情、描寫、議論、說明等是常見的語言表現形式,通過不同的表達形式,能夠使文學作品在傳遞思想內容的過程中,擁有獨特的魅力。根據語言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將它們大略的分為記敘文、議論文、散文詩歌以及雜文等,通過了解不同類型題材的特征,研究其語言表達的具體形式,可以更好的對作品進行賞析文學作品。事實上,所有的文學作品都來自于并且升華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學作品甚至能夠成為人們的精神向導,一直以來,無數的文學作品成為人類的瑰寶,也是人們精神世界的支撐。通過不同方式的語言表達,可以使得文學作品富有鮮明的個人特色。比如,可以通過正敘、倒敘、插敘等不同的敘述形式,增強作品的觀賞性和感染程度。在議論文中,通過賞析作品的個人特色,能夠激發人們的內心情感,通過產生共鳴而達到作者寫作的效果。通過賞析文學作品,還能夠強化對于生活的認知,文學作品當中的語言大多來自于作者從生活當中吸取的知識。通過文學賞析過程,分析語言特色,能夠強化讀者的知識儲備。不僅可以豐富個人的精神世界,還能夠通過理解作者的故事,獲得更多的精華思想與崇高價值。文學作品當中所傳遞出來的感情,或強烈或平淡,卻都是作者精心勾勒出來的圖畫。優秀的文學作品之中,創作者會通過交叉運用多種表現形式來突破單調乏味的感覺,或避免讀者產生厭棄的可能性。優秀的作者擁有著鮮明的語言特色,利用獨居色彩的語言表達風格,最終渲染出來的效果精彩斑斕。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在賞析作者語言特色的過程中,了解作者內心的思想,還能夠產生撫慰人們的心靈,達到情感升華的目的[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夠在分析句式結構、掌握精華部分和吸收有力知識的基礎之上,充分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和人生價值觀。通過探究關于高中文學作品的賞析方式,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獲得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內核。
參考文獻
[1] 黃鈺敏 . 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策略研究 [J]. 科幻畫報,2020(7):244.
[2] 龍鏡羽 . 高中語文文學作品欣賞的自我感悟 [J]. 科技資訊,2020,18(16):249-250.
[3] 劉妍 . 文學作品賞析中的語言角度 [J]. 北方文學,2020(17):78-79.
[4] 郝文卿 . 文學作品賞析中的語言角度分析 [J]. 大觀(論壇),2019(10):230-231.
[5] 高琴花 . 高中語文文學作品中人物語言得體性探微 [J]. 文理導航(上旬),2019(10):11.